移動通信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正不斷拓展信息通信業邊界,帶來更多新增長。
6月18日,2025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以下簡稱“通信大會”)在上海舉辦。作為世界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通信信息產業盛會,本屆大會以“連接之妙 逐夢無限”為主題,匯聚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緊扣AI+等內容,為公眾呈現了一場AI創新盛宴。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488億元,同比增長1.4%。電信業務量收保持增長,5G、千兆光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和應用不斷推進,網絡連接用戶規模穩步增加。
全球AI技術浪潮下,運營商也面臨全新的歷史使命和戰略定位,深入推進算力網絡和“人工智能+”戰略落地。這與聯想面向AI新十年的戰略目標十分契合。基于全棧AI的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企業正在聯合運營商更廣泛地實現AI賦能,在推進行業智能化轉型、打造智慧生活等方面,實現了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通信技術與AI深度“交融”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已經在5G演進技術5G-A領域領“跑”全球市場。GSMA《中國移動經濟發展2025》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5G網絡覆蓋超過95%的人口。預計到2030年,中國5G連接數將占全球總量近三分之一。移動技術將為中國經濟貢獻2萬億美元。
目前我國5G-A、6G等關鍵技術研發、國際標準研制均處于全球第一陣營。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達42%。6G研發方面,指導成立IMT-2030(6G)推進組,發布《6G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等50余項研究成果,組織對通感一體化、無線AI等6G關鍵技術開展測試驗證,加速技術成熟。
同時,中國多地也已經躍升為這些技術演進和創新的策源地。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展臺,一塊實時更新的全球5G-A網絡部署地圖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通信大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300多個城市實現5G-A覆蓋。“現在無人機送貨的定位精度能達到厘米級,就像給低空安裝了交通信號燈。”展臺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隨著通信技術與AI深度“交融”,AI智能體、AI大模型也成為本次展會上的熱詞。
此次通信大會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重點展示了AI物聯水利大模型,依托水利推理模型、水利智能體等能力,用戶能夠實現防洪調度等任務智能分解、自動識別洪澇災害及水利工程形變等問題,提升跨部門協同能力以及流域防洪輔助決策效率。
中國移動表示,將聚力推進5G-A/6G一體化發展。其中將聚焦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低空經濟等重點領域,探索5G-A產品創新和應用場景,前瞻布局6G應用產業生態,推動芯片、終端、應用等環節與網絡同步創新。統籌推進5G-A/6G一體化研發,加快突破通信與感知一體化、通信與人工智能融合、空天地一體等關鍵技術,推動6G技術在5G-A網絡先行先試,構建6G天地一體通感算智融合技術體系。中興通訊表示,將聯合業界企業,從5G到5G-A,再到6G持續引領網絡技術升級,為智能時代構筑神經中樞。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將AI應急大模型和化工園區運營管理大模型搬至展臺,助力提高災害綜合風險監測預警智能化水平,并構建化工安全生產全方位監管體系。
在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聯通”)裝備制造行業大模型的展臺上,中國聯通裝備制造軍團工業人工智能高級產品經理吳林濤介紹:“在裝備制造領域,傳統運維面臨‘知識散、響應慢’等痛點。裝備制造大模型通過外掛企業專有知識庫,結合RAG技術構建智能體,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在聯想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想集團”)展區,搭載新一代人機交互入口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的機械臂正在識別參觀者人像并為其“作畫”。與此同時,展區內的卷軸屏電腦、透明屏筆記本電腦、“三折疊”概念AIPC均成為參觀者體驗的熱門領域。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表示,在AI的加持下,基于多模態、強推理大模型構建的智能體正在實現從“創造”到“行動”的跨越。
智能網絡可持續發展進行時
信息通信網絡作為推動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核心載體,正以技術革新重塑產業格局。當前,5G-A商用進程持續加速,自2024年邁入商用元年以來,全國已陸續實現5G-A套餐的落地,其超千兆帶寬、低時延特性正深度賦能智能工廠、智慧文旅等場景,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相關數據顯示,5G-A網絡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已使部分企業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成為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數字引擎”。
在5G-A加速落地的同時,6G預研工作亦有條不紊地推進。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指出,隨著AI模型與系統在通信網絡中呈爆炸式增長,通信網正從傳統數據通信網向智能體通信網演進。
6G技術將聚焦太赫茲頻段開發與空天地一體化網絡構建,其理論傳輸速率可達5G的 100倍,不僅能滿足元宇宙、自動駕駛等極致場景需求,更將通過AI與通信技術的深度融合,實現網絡的自主感知、智能決策與動態優化。目前,我國在6G關鍵技術研發領域已取得多項突破,部分核心專利數量位居全球前列,為未來技術標準制定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國家安全、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的關鍵基礎設施,信息通信網絡的戰略價值愈發凸顯。它既是連接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橋梁,也是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陣地。從5G-A到6G的技術躍遷,不僅代表著通信速率的提升,更標志著網絡從“連接萬物”向“智控萬物”的質變,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數字基建進一步夯實
數字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中國鐵塔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志勇介紹,早在2021年,我國就提出了要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這24個字清晰勾畫出了未來網絡的基本形態和發展方向。中國鐵塔基于210萬鐵塔站址、近百萬座機房、470多種中高點位AI算法、7×24小時的電力保障和專業化的維護能力,形成了“位置+計算+電
力+安全”的資源稟賦和能力優勢,有力支撐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5月末,我國5G基站總數達448.6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35.3%;5G移動電話用戶達10.98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60.8%。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大中華區總裁斯寒認為,全球范圍內,中國在5G商業化進程中處于領先地位,其技術突破不僅優化了現有服務,還催生出全新的商業模式。同時,5G-A(5G網絡的增強和演進版本)技術迅猛發展將進一步增強上行鏈路、降低時延、實現智能網絡切片,這將為沉浸式XR、工業自動化、互聯機器人等高要求應用場景提供關鍵支撐。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有300多個城市實現5G-A覆蓋,30多個省份發布5G-A主套餐,5G-A用戶數超過1000萬。
中國移動總經理何飚表示,隨著5G-A/6G與AI等技術的融合,通信網絡呈現新的發展趨勢,包括天地一體化,衛星與地面網絡融合,構建全域覆蓋的通信網絡;通感一體化,通信網絡向全面多維感知升級,實現全場景感知;通智一體化,通信網絡與AI深度融合,推動智能化應用,加速釋放“連接+智能”的效應。推進從5G-A向6G發展,不僅是技術的迭代,更是數智時代的價值倍增。
電信業歷經近40年快速發展,已進入穩定發展期,面臨增長挑戰。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提出,電信運營商發展需要洞察變化,找到成長型需求驅動增長。比如,聚焦每天在使用網絡服務的最終用戶的需求變化,并抓住其中的成長型需求;通過系統工程,激發高清視頻流量的供給和消費;讓5G連接每一輛車,抓住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長機遇;用FTTR(光纖到房間)連接所有個體工商戶,抓住智能化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