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機器人服務于人,走進千家萬戶。”張淼說。在她看來,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之路才剛剛開始。
“沒想到這么快就有訂單了。”人形機器人品牌靈寶CASBOT聯合創始人兼COO張淼沒想到,定價32.8萬元起的CASBOT02在京東平臺上架不到48小時就斬獲兩筆訂單。
更令人矚目的是,繼今年2月完成超億元天使輪融資后,靈寶CASBOT日前宣布完成近億元天使+輪融資。這家成立于2023年8月的海淀初創企業,不到兩年便成為行業焦點,究竟有何“硬核實力”?
從“鐵疙瘩”到智能體
千次跌倒下的技術攻堅
記者來到靈寶CASBOT位于東升科技園的實驗室,只見一臺雙足人形機器人正在工程師們的注視下進行上下坡訓練。它的動作流暢自然,關節運轉時發出細微的嗡鳴聲,仿佛一個真實的生命體。
“這就是我們最新發布的‘CASBOT02’。”張淼介紹,這款機器人身高1.63米、體重55公斤,采用仿生設計理念,搭載275TOPS算力芯片,具備先進的感知交互和自主進化能力。
實驗室另一側,一臺體型更大的機器人引起記者注意。“這是我們在2024年11月發布的首款雙足人形機器人‘CASBOT01’。”張淼介紹,這款定位為通用類腦智能的機器人,實現了高性能全身一體化控制和長時序靈巧操作,可廣泛應用于工業制造、商業服務和家庭社區等多個場景。“研發成功那天我們問機器人想給自己取個什么名字,他說今天是星期三,就叫我‘星期三’吧。”張淼笑著分享了其昵稱“星期三”的由來。
看著眼前靈活自如的機器人,很難想象它們最初的模樣。張淼翻開手機,展示了一段早期研發視頻:機器人跌跌撞撞地撞向墻壁,甚至磕掉了一塊墻皮。“從‘鐵疙瘩’到智能體,我們經歷了上千次‘暴力調試’。”她指著測試區斑駁的墻角笑道。
技術的每一次躍升,都植根于海淀區在具身智能領域獨特的產學研協同生態。靈寶CASBOT匯聚了一支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力量組成的研發團隊。依托這支兼具學術深度與工程實踐經驗的精英團隊,公司得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多項技術突破。而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這樣的實戰平臺,更是加速了技術的成熟進程。
“硬件只是載體,智能化才是靈魂。具身智能和靈巧操作可以說是我們最擅長的部分,對應的技術棧也會拆分得更細一些,技術儲備也更完善。”張淼指著機器人解釋道,我們自研的CASBOTEmbodiedBrain分層端到端具身模型,讓機器人能夠根據感知的環境動態調整動作——無論是井下礦道里,還是柔性制造生產線上,都展現出令人驚嘆的適應性。
仿生靈巧手
打開應用場景的關鍵鑰匙
在靈寶CASBOT的實驗室里,幾款精致的機械手樣品陳列在展臺上。“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系列靈巧手,也是整個研發過程中同樣具有挑戰性的部分。”張淼介紹。這些仿生靈巧手采用復合連桿傳動方案,配合全掌觸覺傳感器,在僅800克的輕量化設計下實現了5公斤的負載能力,亦能實現亞毫米級別的操作精度。
研發歷程充滿艱辛,團隊耗時大半年完成初代產品開發。為了突破抓取穩定性的技術瓶頸,工程師們采集分析了多種物體的物理特性數據,創造性地采用“虛實結合、數據合成、混合訓練”的研發方法,最終實現了對生活中常見的200余種物體的柔性抓取。
“靈巧手是機器人執行作業任務的最后一個環節,直接影響操作的成敗。”張淼介紹,不同于簡單的仿生設計,團隊通過深入研究人手指關節運動機理,在第三代產品上實現了包括雙指旋擰、指間夾取等在內的80余種操作模式。這種對功能實用性的執著追求,讓靈巧手作為單獨的產品在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上大放異彩,憑借彈奏鋼琴和精密裝配等出色表現斬獲創新能力優秀團隊獎。
談及技術路線,張淼表示:“我們堅持在核心領域深耕自研,同時保持開放合作的態度,海淀的產業生態幫了大忙。”目前,公司正與頂尖關節廠商展開聯合研發,而將主要資源集中在具身智能核心算法等關鍵技術突破上。“靈巧手作為戰略級自研部件,是我們打開應用場景的關鍵鑰匙。它的性能水平,直接決定了機器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拓展應用邊界。”
落地實戰
從工廠到礦山的智能化突圍
“技術再酷,不能落地就是空中樓閣。”張淼的這句話,道出了靈寶CASBOT最樸實的商業邏輯。靈寶與聯想達成戰略合作,成為聯想“火種計劃”的首批核心合作伙伴,雙方共同探索具身智能機器人在3C柔性制造生產線的應用落地。其中最核心的技術,正是靈寶引以為傲的具身智能和靈巧手的精細化操作能力。
“海淀區組織的對接交流活動促成了我們與多家企業的合作。”張淼說。在驗證技術實力的同時,靈寶也打開了更廣闊的產業化空間,近日與山東招金集團、山東中礦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礦業能源領域的智能化變革。
在藍思科技的工業制造場景中,機器人積累的實操數據正在不斷反哺算法優化;在教育領域,開放式的二次開發接口讓靈寶的機器人成為科研機構驗證算法的重要平臺。“我們的機器人可以作為科研教學的重要教具,同時開放二次開發接口,讓科研機構能夠基于我們的平臺進行算法驗證和功能拓展。”張淼表示。這種產、學、研聯動的模式,正在形成良性的技術迭代循環。
“人形機器人最大的難點在于其多學科交叉的特性,不能有短板,否則其他能力再強,也無法很好地完成任務。”張淼說,“我們正在通過場景化的實戰演練,為最終實現跨領域通用型機器人積累每一個關鍵能力。”從工廠車間到礦山井下,靈寶的機器人正在用實際表現證明:只有扎根產業需求的技術創新才能真正創造價值。
量產攻堅
海淀算法與深圳硬件的協同
在深圳的硬件測試車間里,多類型關節模組正在進行耐久性測試。靈寶CASBOT采用獨特的“南北協同”研發模式——深圳團隊負責硬件結構設計、生產與供應鏈,海淀團隊則專注算法研發與系統聯調。
“量產是檢驗技術和產品力的終極考場。”張淼說,今年完成的兩輪融資為量產進程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靈寶已構建起包括雙足人形機器人、輪式具身機器人和靈巧手在內的產品矩陣,“我們計劃在今年實現三條產品線的小批量量產,每條產線的目標出貨量約百臺”。
在海淀的實驗室,工程師們正攻克“最后一公里”難題。張淼展示了一段演示視頻:搭載了CASBOTEmbodiedBrain具身框架的機器人,無論是在工廠檢測零件還是在實驗室插拔電路板,都能有良好的穩定表現。這種通用性正是實現規模化量產的關鍵。
據了解,當前靈寶選擇優先攻克工業、能源等B端市場,這些需求明確的場景既能驗證產品,又能積累經驗。“在B端市場實現規模化應用,是未來拓展消費市場的重要基礎。”張淼說。
“我們在京東平臺開設旗艦店,主要是為了建立與市場的直接對話渠道。”張淼說,上線第二天就成交兩單的成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充分印證了市場對創新型機器人產品的認可度正在逐步提高。
面對行業熱議的雙足形態爭議,張淼有著自己的思考:“人形機器人的運控能力關鍵在于適應復雜地形,提升場景通用性,這具有長期價值。”她認為,當前行業的核心矛盾在于需求定義與功能突破,而非單純的價格競爭。“在技術尚未成熟到能清晰回答‘機器人能做什么’之前,低價策略意義有限。”
談及未來發展,張淼表示:“盡管行業競爭加劇,但萬億級市場仍充滿未被挖掘的機會。突破點在于具身智能等技術的落地應用——只有當機器人真正勝任服務角色,規模降本與市場爆發才會水到渠成。”
7月26日,靈寶攜新品雙足人形機器人CASBOT02、輪式機器人CASBOTW1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示技術突破與場景探索成果。“海淀的創新生態是我們最大的底氣。”張淼說。這里集聚了1900余家人工智能企業,從算力平臺、數據生態到中試基地的全棧配套,以及頂尖學府與政策支持形成的協同網絡,正在加速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程。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機器人服務于人,走進千家萬戶。”張淼說。在她看來,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之路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