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留下的族名,可溯源村寨的過往。
——傈,關乎采集狩獵;僳,關乎開墾種植。
于是我們看見,蘑菇、干果和靈芝、天麻,在村子廣場和博物館集會。它們用風干的語言和神秘的表情,闡釋著傈僳族的不凡閱歷。
看見向陽的山坡上,梯田如優美詩句,嚴謹而靈動地排列。
自祖先登上山岡,身形剽悍的漢子們,就用鐵鎬、斧子、鋤頭和堅韌的意志,和大山交流,與荒坡對話。歷經無數日月更替之后,雙方終于達成了默契:梯田層層排列,豐收年年加冕。
陡峭而貧瘠的坡地,祖輩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一梯梯開墾著生存的根基,一行行書寫民族的史詩。
隨山賦形的梯田,彰顯適者生存的生活態度,昭示隨遇而安的人生哲理。
然后春播夏長、秋收冬藏,用采集、狩獵的成果,和梯田奉獻的稻菽雜糧,繁衍族群的子孫后代,培育村寨的音樂、舞蹈和民俗禮儀。
我們從谷底起始,一步一步攀登在梯田之間,一級一級提升眺望的視野,一層一層深化關于梯田和傈僳族史的認知。
那些閃著水光的田塊,或收割后空閑著的旱地,一齊簇擁到我們身旁,抒發感慨,訴說滄桑……
致敬攀西鋼城
懷揣由來已久的敬意,走進曾經的渡口,觸摸今日的鋼城。
穿行于攀枝花樹的林蔭,熱情打量這座年輕城市,如同閱讀一部當代工業傳奇,或在吟誦一部創世紀史詩。
那些生命書寫的字里行間,金燦燦的陽光,與金閃閃的爐火,相互輝映成金色的夢想,輝映無數拓荒者的雕像。
溫馨而雄渾的金沙江河谷,一座座鋼鐵長橋橫空出世,趕走了荒谷的孤寂。
巧手編織的智能網絡,如同根根繁復的琴弦,共同演奏出優美的新工業交響,在祖國西南回蕩不息。
樹樹盛開的攀枝花,是束束燃燒的爐火,提煉著追求的信念,映照著奮斗的足跡。于是我聽見每一絲風吹過,都會奏響釩鈦的琴鍵,發出鏗鏘有力的樂音。
更知道這兩個平凡的漢字,因為有了鋼鐵與堅韌的加持,頓然變得不同凡響,閃光熠熠。
一塊塊大書的標牌,一座座高聳的樓宇,一陣陣撲面而來的創業氣息,讓我的靈魂為之感奮,為之膜拜頂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