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多受成名之累。迫于應酬慕名而來的拜訪者、各種演說邀約、蜂擁而至的記者采訪,凡此種種,讓他們疲憊不堪,更要命的是,有的名人因此被困擾而不能正常工作或寫作。如希臘詩人奧德修斯·埃里蒂斯在197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后,一直被記者、請柬所困擾,3年中竟未寫出一行詩。精明的名人善于避客,他們的避客之術各有千秋,頗為有趣。
宋朝宰相呂蒙正出身寒微,未發達時門可羅雀;自從考取狀元后,一下子門庭若市,攀親聯宗者、趨炎附勢者踏破了門檻。于是,呂蒙正就在屋內高掛了一副對聯:“舊歲饑荒,柴米無依靠,走出十字街頭,賒不得,借不得,許多內親外戚,袖手旁觀,無人雪中送炭;今科僥幸,吃穿有指望,奪取五經魁首,姓亦揚,名亦揚,不論王五馬六,踵門慶賀,盡來錦上添花。”此聯一出,那些心術不正的人自然羞于上門。
書法大師啟功,由于求字、求文、求教、求事、求赴會者接連不斷,以致不能正常生活。有人稱他為“大熊貓”,于是他就在門口貼了張字條:“大熊貓病了,謝絕參觀。”或許是“大熊貓”偏于含蓄,敲門聲仍不絕于耳。于是他又改貼字條為:“啟功冬眠,禁止敲門;如有違反,罰款一元。”不少人看到這個“嚴重警告”后,悄悄離去,這小小字條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在外國作家中,也偶有寫“字條”拒客者。美國幽默作家馬克·吐溫就是其中的一位。馬克·吐溫為了安心創作,住進一家旅館。但不久就被人發現了,拜訪者接二連三。于是,他在門上貼了一張字條:“請不要擅自推開這個房間的門,推開這個房門時,你就走進了地獄。因為,房間里住著一個瘋子,他正在棺材里寫著人間的真話。”果不其然,自從貼上這個小字條,再沒有人敲他的門,更沒有人膽敢走進“地獄”。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相繼發表以后,各種宴請、采訪、簽名活動就包圍著他,使他頗為苦惱。這時,托爾斯泰正準備寫部揭露和抨擊沙皇專制制度的長篇小說《復活》。為了專心致志地寫好這部書,他就把傭人叫到跟前說:“從今天起,我‘死’了,就死在我的房間里,不過別忘了給我送飯。”
從此,托爾斯泰把自己鎖在屋子里,集中精力寫作。每當有人來訪,傭人便顯出十分悲痛的樣子對客人說:“先生死了,死在誰也不知道的地方。”漸漸地,社會上都傳說托爾斯泰神秘地死去,來訪者因此而絕跡了。
9年過去了,1891年,世界文學史上的巨著《復活》脫稿,托爾斯泰也同時“復活”了。
(摘自《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