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基層干部來說,事事都要求留下文字圖片資料的“留痕管理”讓人很痛苦,然而有時候不留痕跡的做法更讓人無奈。
比如,近期違規吃喝專項整治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取得了積極成果,但部分地方在執行過程中也出現了層層加碼,致使政策出現走樣的苗頭。這其中有個現象很突出,也是基層干部留言反映最集中的,那就是很多“加碼”的規定都是單位口頭傳達的,并沒有正式的文件,而越是這種“不留痕”的規定也就越離譜。
相信這些“奇葩”的措施如果有正式通知或公文被曝光,一定會在網上引發熱議,但現在基層單位其實也明白,這些要求擺不到明面上說,所以都以口頭通知的方式傳達。
為什么一些單位和領導干部偏愛口頭通知呢,因為這種方式既能有更大的“自由裁量”空間,又不用負太多責任,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一旦某些決定落實到文字,形成為文件,那就意味著制定者要為其負責。而口頭通知同樣能對下屬員工產生作用,甚至有時候口頭要求比文件更有效果,但正因為不是正式文件,所以口頭通知也就有了更多靈活性和可操作空間,違規吃喝專項整治中那些層層加碼的現象很大一部分就是這么來的。
由于太過于靈活,可以任意使用,所以口頭通知會帶來很多弊端。口頭通知的隨意性,容易使基層單位在使用它時逐漸失去對權力的敬畏,“言出法隨”會助長權力的任性,甚至做出一些有違原則的指令,時間一長就會產生反噬效應,削弱專項整治的嚴肅性。
口頭通知還缺乏穩定性,即使某些通知合理合規,但對這種指令方式產生依賴,也容易讓專項整治的成果立不住,整治行動一過很多好的經驗做法也就隨之消散了。此外,口頭通知也缺乏透明性,不利于上級機關和群眾的監督,這種在單位內部吹風打招呼的方式,現實中往往更多反映的是一把手的意志和傾向,而不是經過集體討論的慎重決定,這不是依法行政依規履職應該采取的方式。口頭通知大行其道,那么規章制度就難免被架空起來。
(摘自“團結湖參考”微信公眾號)
我們要高度警惕,無論馬斯克說他們有沒有錢來投資那么多AI項目,有一點是真的,美國的確在加大AI智能科技的投資。未來4年,這將是中美之間競爭的焦點和最值得關注的領域。美國在智能科技投資方面的進步速度非常快,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