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院內走向社區,從基礎體檢到學習手工藝技巧,有一種溫暖正以“健康小屋”為名,悄然編織。這些散落在社區角落的小屋,如同點點星火,匯聚成守護生命、傳遞溫情的璀璨星河。它們超越了物理空間的局限,成為社區“心臟”、銀齡“港灣”、鄰里“暖巢”,以最樸素的公益初心,重新定義“健康”與“幸福”的社區內涵。
昆山千燈鎮河東街社區:生命守護燈,小屋傳溫情
健康帖子:健康演練點亮生命之燈
在昆山市千燈古鎮寧靜的河東街,一間僅20平方米的“健康小屋”正散發著溫暖社區的微光。這方由東吳人壽與社區共建、昔日退伍軍人活動點改造而來的小空間,自2024年4月開放以來,已成為集健康理療、便民服務與文化互動于一體的社區“心臟”。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小屋與千燈第五人民醫院共建“心肺復蘇,應急救治”健康演練項目。在這里,講師以實操的方式為居民講解心肺復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驟。每一次演練,不僅提升了居民自救互救的本領,更將“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責任意識深深根植于心。
小屋的溫暖遠不止于此。艾灸儀與按摩椅舒緩著長者的筋骨,微波爐溫熱著戶外工作者的午飯,旅交活動編織著鄰里的歡聲笑語。據小屋負責人介紹,2024年小屋累計開展74場活動,服務居民855人次,榮獲3次“優秀服務窗口”稱號,并被選為“昆山暖心驛站”。這盞微光匯聚的生命之燈,正持續照亮河東街社區平凡日常里的安寧與希望。
太倉東城花苑一區:公益伴銀齡,樂享好時光
健康帖子:溫情服務的社會擔當
在太倉市東城花苑一區,一個特殊的“健康小屋”自2024年2月投入運營以來,以其真誠的服務和持續的陪伴,實踐著關愛老齡群體的社會擔當,成為社區養老生態中一個充滿溫情的節點。
小屋并非獨立存在,而是巧妙地嵌入社區日照中心200多平方米的綜合空間內,共享著閱覽室、觀影室、娛樂室甚至小型餐飲區,設施齊全。作為其中的一個特色功能區,健康小屋的核心使命是為社區老人提供“暖心服務”。
負責人特別強調其公益屬性:“我們以服務為主。”小屋不僅作為社區居民日常的健康服務站,小屋的工作人員也在每年9月至12月推廣城市普惠型保險“蘇惠保”時,結合主題活動進行公益宣講,旨在提升居民保障意識。這種以服務建立信任、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贏得了居民的認可。
太倉老閘社區:家門零距離,健康無界限
健康帖子:社企聯動筑健康
“哎呀,今天這血壓穩當當的,多虧了咱們這個小屋!”在太倉市沙溪鎮老閘社區養老服務站內,這座被居民們親切掛在嘴邊的“健康小屋”,正悄然改變著大家的生活。作為基層健康服務的創新實踐,它由東吳人壽與老閘社區共建運營,通過“社企聯動模式”,為居民提供零距離、零門檻的健康管理服務。
盡管空間有限,但小屋的服務熱情與效能不減。這里配備了血壓儀、按摩椅、艾灸理療儀等適老化設備,深受50歲至65歲老年群體的歡迎。住在附近的中老年人,步行十幾分鐘即可享受免費的常規檢查和便捷的健康理療服務。專職人員每日接待居民十余人次,這方小小天地不僅緩解了鄰里鄉親的身體疲憊,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健康理念的種子。
“我們平臺的核心就是‘無償、公益、利他’,”小屋負責人介紹道,“社區無償提供場地,東吳人壽配備設備和志愿者,合力打造了可持續的公益模式。”小屋除了提供基礎健康監測與慢病管理,還通過固定終端聯通了家庭醫生線上問診,讓居民足不出社區即可享受便捷的健康理療服務。

太倉雙鳳鎮鳳中村:梧桐棲暖意,云護耆老安
健康帖子:公益初心與精細服務的結合
太倉市雙鳳鎮鳳中村的居家養老服務站內,健康小屋是村中長者們每日必訪的溫馨驛站。
小屋聚焦老年群體需求,整合健康監測、慢病管理、保險咨詢等功能,便捷提供血壓測量、理療放松等服務。周周有活動,月月有驚喜。健康講座上毛巾、牙膏等實用禮品伴隨防暑防詐知識入心;團扇彩繪與非遺拓印讓蒼老手指重拾創造樂趣。
“對于生活相對單調的鄉村老人而言,這里不僅是健康守護站,更是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防騙意識、融入社區的重要平臺,深受村民歡迎與好評,是老人們愿意來相聚的‘第二個家’。”小屋負責人笑言。
未來,小屋還會搭起“送戲下鄉”舞臺,邀請本地廣場舞隊、戲曲愛好者為村民獻上精彩演出。健康小屋如梧桐棲鳳,以公益初心與精細服務編織了一張守護網,托起了鄉村老人身心的雙重安頓。
吳江震澤鎮八都社區:四時饗安康,鄰里暖如春
健康帖子:四時活動織就社區溫情網
“參加完小屋的活動之后,我們還能量個血壓、測測血糖,真的很幸福。”在吳江震澤鎮八都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內,王爺爺樂呵呵地說。他口中的小屋,正是中心里的“健康小屋”。小屋以四時活動為紐帶,以健康服務為基石,織就了一張溫情脈脈的社區網。
春意盎然時,清明青團、三月餛飩的香氣彌漫,喚醒沉睡的味蕾與鄰里溫情;四月“野火飯”飄香,居民自帶佳肴共享春光野趣;六月桑葚枝頭熟透,采摘的歡笑聲里溢出收獲的甜蜜;七月蟬鳴陣陣,采梨活動更添果園清香。即便是公司司慶,也化作一場甜蜜的“蛋糕秀”,讓鄰里情誼在分享中發酵。這充滿煙火氣的節氣活動,不僅滋養了居民的身體,更熨帖了彼此的心靈。
同時該小屋也承載了“暖心驛站”的功能屬性,是專為新業態勞動者提供歇腳蓄能的地方。飲水機、微波爐、共享雨傘,默默為奔波的快遞員、騎手和環衛工撐起一片可歇腳、可熱飯、可避雨的晴空。這份體貼,讓社區的溫度輻射至每個為生活奮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