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蔡宜,便能感受到她身上既有軍人的利落果敢,又有設計師的細膩敏感。作為藝揚天創始人、資深室內與建筑設計師,這位從空軍工程大學走出的“硬核”女性,用二十余年的職業生涯,書寫出一個精彩的逐光成長故事。

破局者:從圖紙到現場的淬煉
蔡宜的設計快速成長之路,始于一次“臨危受命”。2010年,剛跳槽到金螳螂的她,接手了一個大大的燙手山芋——常州鳳凰谷藝術中心項目。當時,這個近4.8萬平方米、投資約4.7億元的文化綜合體,原團隊集體離職,沒有人愿意接手,用她老領導的話就是被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她大膽扛了起來。
“熱火朝天的項目現場,各施工隊扔過來一疊上百條的圖紙和施工問題,我住到工地上的板房辦公室里,每天改圖到凌晨。”蔡宜回憶道。作為新人,又是女設計師,常駐工地現場還有安全風險,她完全可以用設計院的女生不駐場的慣例推脫,但軍校歷練出的擔當與氣概讓她選擇挺身而出。她單槍匹馬,只帶上她的狗兒子“小白”設計駐場近一年,逐一應對協調土建、裝飾、幕墻、各種設備安裝等共計二十幾家參建單位。僅其中一個大劇院,就要解決從舞臺機械、音響、燈光、聲學、鋼結構等等各種問題,如舞臺上方的升降燈要隨音樂律動,各種造型都同時承擔自身功能和空間對聲學環境產生的綜合性影響,就連墻面吸聲材料開孔大小間距都要符合精確計算的聲學效果。
最棘手的是當時的異形結構施工。在還沒有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年代,所有曲線、弧度都要靠CAD手工繪制。最終,這個融合了劇院、青少年活動中心、美術館的綜合體如期落成,不僅成為常州地標,更斬獲魯班獎等多個榮譽,還代表公司收到業主單位書面點名表揚。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讓蔡宜明白:設計不止于圖面上的奪人眼球的效果呈現,更需要對全專業的統籌和現場的綜合協調。在軍校養成的執行力以及擔當和勇氣,成為她破局的關鍵。她的精氣神也感染了其他人,到了后期,建設方及參與的各方專業施工團隊都被她感動,紛紛施以援手,大家團結一心將項目按質按時按預算成功落地。她的人格魅力也讓她“做一個項目,交一幫朋友”。

成長者:從單槍匹馬到團隊作戰
鳳凰谷的成功,讓蔡宜從CAD設計師被直接提拔為項目負責人。2012年,她主導揚州建設大廈相關設計,首次展現出對文化的深度挖掘能力。那個年代,很多設計還沒有文化概念,她以“煙花三月下揚州”為靈感,將江南煙雨的朦朧感融入現代中式風格,呼應著“孤帆遠影碧空盡”的詩意。她帶著團隊全程跟進,從裝飾到軟裝、設備等方面,親力親為,最終的竣工現場和她做的方案效果圖一模一樣。
2013年,蔡宜迎來更大挑戰——大連碧龍潭12萬平方米酒店項目。這個金螳螂當年產值最高的項目,她與搭檔帶領幾十人團隊,用不到一年時間完成近百張效果圖和三千多張施工圖,將設計理念轉化為可施工的細節。“第一次體會到團隊作戰的力量,每個人都是拼圖的一塊。”
這份能力在重慶市場也得到進一步驗證。2015年,她受命開拓重慶分公司市場,面對當地市場的低迷,她帶著三人的初始團隊扎根當地,接連拿下當地的龍頭企業格力、力帆、精信等知名企業項目,甚至啃下40萬平方米的重慶巫山FM廣場商業綜合體。“大項目像大兵團作戰,考驗的是戰略布局。”這個包含商場、影院、餐飲的巨無霸高效落地,以及后續著一個個項目的高分落地,金螳螂在重慶站穩了腳跟。

蔡宜的獎項簿也在不斷增厚:18/19亞太室內設計精英邀請賽金獎、第九屆中國國際空間設計大賽金獎、國裝飾設計獎(CBDA設計獎)金獎……2023年,她獲評高級工程師(副教授職稱),成為行業內少見的女性副高職稱擁有者。2024年又斬獲法國雙面神GPDP AWARD國際設計大獎、2024年度TOP10最具國際影響力知名室內設計師大獎……
開創者:從設計到激活城市生命力
2024年,蔡宜著手創辦藝揚天,將目光投向城市更新與文旅融合。“中國不缺新建建筑,缺的是能打動靈魂的空間環境。”
在設計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序廳時,面對其他團隊幾稿方案皆被否決的壓力,她從“星宿”中找靈感:秦朝疆域與二十八星宿對應,她用手繪在穹頂模擬星空,用臺階取代傳統前臺,既呼應“北斗定疆”的歷史,又讓觀眾可坐可游,在展現秦漢恢宏歷史的同時,兼具休憩、表演功能。“我們去掉了三分之二的裝飾,用極簡線條勾勒宇宙感。”最終方案一稿通過,項目也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獎。
蔡宜常說“建筑是有靈魂的”,要挖掘一個空間獨特的最核心的精神層面的東西,“我希望做的每一個空間都包含它的價值觀與濃縮的意義。找到意義后用視覺化去展現,并且功能合理、流線暢通,視覺上符合美,又有記憶點。”

如今,藝揚天的項目清單上,宿遷洋河酒廠城市更新等項目持續推進。其中洋河項目最具代表性——她將老廠房改造為“酒文化體驗區”,保留工業遺跡的同時,植入沉浸式釀酒展示,讓閑置資產變成文旅打卡地。“不是簡單裝修,是賦予新的生命邏輯。”
作為法國雙面神全球TOP10室內設計師、中裝協專家評委,蔡宜對行業有著清醒的認知:“中國不缺設計師,而缺愿意沉下心做原創的人。”她說自己做的是“把饅頭變成蛋糕的魔法”,在她看來,真正的設計不應是復制粘貼,而要像蘇州古城那樣,既有辨識度,又能承載生活的爛漫與歷史的厚重。
每一個項目的獲獎或成功落地之后,下一個項目又是新的開始,我們一直“拒絕抄襲自己”。“未來的設計,要讓人們愿意放下手機,走進真實的體驗里。”蔡宜望著窗外的蘇州古城,眼神堅定。從鳳凰谷的破局到秦漢館的傳承,從金螳螂的淬煉到藝揚天的開拓,她始終在用設計回答一個問題:如何讓每一方空間,都既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
蔡宜
建筑與室內雙專業背景,高級工程師、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專家評委、中國室內設計資深專家設計師,從事設計工作20多年,具備豐富的項目設計及管理經驗,堅持追求文化內涵與藝術形式的完美契合,為每個項目注入獨一無二的故事與靈魂,參與設計的大小型項目多次獲得業界的認可和業主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