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枇杷又名蘆橘,為薔薇科枇杷屬常綠果樹,多產于湖北、四川、廣西等地。枇杷果實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A、B、C,含蛋白、脂肪、糖類和果酸[1]。除鮮食外,還可制作罐頭、果醬、果酒。其果、葉煎熬的湯劑是化痰止咳良藥[2]。枇杷樹形優美,枝繁葉茂,亦為園林綠化優良樹種之一[3]。甘肅省天祝縣天堂鎮位于祁連山腹地大通河兩岸峽谷地帶,素有天祝“小三峽”之稱,年均溫5~10 ℃,≥10 ℃積溫4 000~4 200 ℃,降水量500~600 mm。近年來該地利用峽谷地帶高積溫區發展設施枇杷,鮮果6月上旬上市,正值當地鮮果淡季,深受消費者青睞。現將枇杷設施優質豐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1" "設施建設
枇杷秋末開花,初夏成熟,喜溫暖,要求年均溫12 ℃以上,以15 ℃最為適宜[4],其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器官對溫度的需求和適應能力不同。生產實踐表明,在年均溫12 ℃以上,冬季溫度≥-5 ℃,幼果期溫度≥-3 ℃的地方,枇杷能優質豐產。枇杷喜充足的光照,南向或西南向山坡光照條件好,生長健壯,果實著色好、成熟早、品質佳。因此,在祁連山峽谷地帶建設枇杷日光溫室時,應選擇南向或西南向山坡,坡度≤15°為宜。
枇杷對土壤要求不嚴,祁連山峽谷地帶的沙壤土可滿足其正常生長結果,但以表土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地塊為佳。枇杷對土壤酸堿度要求不高,以pH值6左右最為合適。
參照日光溫室建設技術[5],方位正南或最大偏西5°,長度60~80 m,寬度8~9 m,屋脊高3.5 m;后屋面和東西側墻用紅磚堆砌,厚68 cm,中間夾雜20 cm厚的聚乙烯保溫板,表面涂抹1 cm厚的砂漿,前屋面拱形鋼屋架用直徑4 cm鍍鋅鋼管焊接,上覆聚氯乙烯塑料薄膜,保溫被選用厚度10 cm的棉被,加裝自動卷簾機。
2" "品種選擇
祁連山峽谷地帶設施栽培可選擇白玉、光榮作為主栽品種。
白玉樹勢強健,枝條粗壯直立,樹冠緊湊,圓頭形。葉窄長,大而薄,先端尖銳,葉色較濃。花序緊密,花梗較短。果實扁球形,橫徑3.91 cm、縱徑3.43 cm,平均單果質量33 g。果面橙黃色,茸毛和果粉均少。果皮較薄,果肉綠白色,汁多細膩,味甜微酸。5月下旬成熟,果實大小整齊,耐瘠薄,不易裂果。
光榮樹勢強健,枝條直立,葉較大、深綠色。果實多為倒卵形,單果質量64~70 g,橫徑4.97 cm、縱徑6.2 cm,果梗較粗,果面橙黃色,茸毛少。果皮厚,易剝離。果肉橙黃色,較厚,肉質柔軟多汁,味甜微酸。6月上旬成熟。
3" "苗木定植
枇杷春栽成活率高于秋栽。春季(3月下旬)定植前,選購1年生嫁接苗(砧木為青種)。在日光溫室內沿南北行向,按株行距2 m×3 m開挖深30 cm、直徑40 cm的栽植穴。栽植時將苗木放入穴中心,使根系舒展,扶正,填土踩實。栽后在穴頂圍堵土堰,立即澆水。2~3 d后逐株檢查,發現樹坑下陷、土壤有裂口時,取行間表土補填,修整土堰。
4" "溫濕度調控
4.1" "溫度" "果實采收后(6月中旬)至開花前(10月下旬),白天溫度調控至25~35 ℃,夜間溫度≥15 ℃;開花后(11月上旬)至幼果期(次年2月中旬),白天溫度調控至20~25 ℃,夜間≥-5 ℃;幼果快速膨大期(次年2月下旬)至成熟期(次年6月上旬),白天溫度調控至25~30 ℃,夜間≥-3 ℃。
4.2" "濕度" "果實采收后(6月中旬)至開花前(10月下旬),空氣濕度調控至60%~80%;開花后(11月上旬)至成熟期(次年6月上旬),空氣濕度保持50%~70%。
5" "土肥水管理
5.1" "間作中耕" "定植后1~3年樹冠較小,可利用行間空地種植豆類、蔬菜或綠肥等低稈作物。定植3年后,隨樹冠擴大,行間逐漸陰蔽,不宜再間作。中耕分為秋耕和春耕,秋耕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進行,春耕在3月下旬進行,多利用果園微型旋耕機,結合施肥、灌水和雨后松土進行,耕深13~16 cm。
5.2" "追肥" "枇杷追肥時期、追肥量、追肥次數因樹齡和肥料種類而定[6]。一般苗木定植當年不追肥。幼樹(3~5年)每年追肥1次,開花前(10月)株施尿素25~50 g。成齡樹(5~10年)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開花前(10月)追施,株施尿素50~100 g,第2次在疏果后(次年4月中旬)追施,株施尿素50~100 g、硫酸鉀100~150 g、過磷酸鈣150~200 g。在樹盤周圍開環狀溝追肥,溝深10~20 cm。施肥后及時灌水。
5.3" "灌(排)水" "枇杷根系淺,不耐旱,果實迅速生長期(4—6月)15 d灌1次水,秋季至次年春季(10月至次年3月)20 d灌1次水。采用行間漫灌法,灌水量以下滲深度40 cm為宜。枇杷生長期需水較多,但水分不宜過多,否則易造成枝條徒長,花芽分化困難,果實著色不良或裂果[7]。5—6月枇杷果實成熟期,做好園地排水工作,避免積澇。
6" "整形修剪
6.1" "整形" "栽植后按兩主枝“Y”字樹形整形。定植第1年,在40 cm處定干,剪口下東西朝向各選留1個健壯枝條作為主枝培養,主枝仰角45°,12月份在主枝60 cm處短剪,促其萌發側枝。定植第2年,重點培養側枝,每株選留健壯側枝4~6個,主枝頂部再選留1個延長枝繼續向外生長。選留的側枝和延長枝每隔30 d摘心1次,促其加粗生長,冬季側枝和延長枝在第4次摘心處短截。定植第3年,繼續按上年流程培養側枝和延長枝。
6.2" "修剪" "樹形培養完成后,通過修剪調節局部枝條,以提高光照利用率。主要疏除密生枝,生長強的側枝除頂芽萌發外,其下的側芽常有2~5個萌生為新梢,分枝較多時適度疏除密生枝1~2個。結果枝過多與樹勢不相適應時,剪除一部分。已結果的枝條,自然干枯后全部疏除。生長勢旺的樹,主枝頂部抽生結果枝后,下部易光禿,應及時進行短截處理。病蟲枝全部疏除。結果枝修剪結合采果進行。
7" "疏花疏果
1)疏花。遵循“弱樹或分枝較多植株多疏,反之少疏;樹頂多疏,中部少疏;壯年樹少疏,老樹、幼樹多疏”的原則,以全株60%枝梢帶有花序為宜,優先選留頂生短結果母枝花穗。
2)剪穗尖。11月初花期將穗頂1/2花穗剪除,以提高結果率。
3)疏果。遵循“三看”原則:一看樹勢,樹勢強的多留果,反之則少留果;二看枝勢,結果枝粗壯葉多且大者多留果,反之宜少留果;三看果勢,選留大小整齊且個大、分布均勻的果實。具體操作時,疏除果穗基部1~2個分枝,疏除果穗頂部果實,保留果穗中部果實,中部果穗每分枝留1個果,每穗總計留果3~5個。
8" "病蟲防治
8.1" "病害防治" "設施枇杷病害主要有葉斑病、腐爛病和炭疽病。
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時葉片出現針孔狀斑點,斑點面積不斷擴大,核心區壞死,周圍黃化。隨后,多個病斑連成一片,葉片焦枯脫落。可選擇4%氟硅唑乳油1 000倍液葉面噴施防治。
腐爛病主要危害主干,發病后樹皮開裂并流膠,嚴重時樹皮軟腐。腐爛病斑在樹干上連成環狀后,病斑以上枝葉干枯死亡。發現病斑后,及時用刀片刮除腐爛部分,傷口處涂抹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倍液,然后包裹塑料薄膜,使其產生愈傷組織。
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實,發病時果面出現淡褐色水浸狀圓斑,后期變為深褐色。病斑處腐爛凹陷,嚴重時整個果實軟腐。可選擇25%丙環唑乳油5 000倍液葉面噴施防治。
8.2" "蟲害防治" "枇杷蟲害主要有梨小食心蟲和枇杷黃毛蟲。
梨小食心蟲主要危害果實,幼蟲蛀入果實后形成蟲道,蟲道內充滿蟲糞,果實失去商品價值。可在幼蟲孵化高峰期葉面噴施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防治。
枇杷黃毛蟲主要危害嫩葉,幼蟲從嫩葉邊緣啃食葉片,嚴重時整株嫩葉被啃光,極大地削弱樹勢。可用8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殺蟲劑防治。
9" "采收
枇杷花期較長,果實成熟期不一致,要分批采摘,選黃留青。采收時要輕拿輕放,避免損傷果實。采下的果實分級包裝。
參考文獻
[1] 卓秀英,古智林,張偉愛,等.枇杷花抗氧化活性物質的提取工藝研究[J].云南化工,2024,51(5):24-26+54.
[2] 江麗蘋,梁經偉,李楚源,等.止咳枇杷顆粒中桑皮苷A和綠原酸含量測定方法[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24,33(12):51-54.
[3] 楊衛平.果樹在渭南市區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7(19):113-115+120.
[4] 吳少林.攀西地區冬春枇杷精細化氣象服務的思考——以米易縣為例[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8):190-192.
[5] 杜玉虎,張振東,張力飛.圖說南果北移設施栽培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23.
[6] 徐紅霞,姜路花,李曉穎,等.不同秋季施肥處理對枇杷開花、坐果和果實品質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23,64(3):620-623.
[7] 林立金,張瀟,韓娟,等.土壤水分對川早枇杷頭花開花結果特性和花朵保護酶活性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17,32(1):13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