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喜溫喜光,溫室番茄生產中普遍存在冬春季光照時間短、陰雨雪天光照弱、光質差等問題,再加上溫室結構及覆蓋物影響,光照成為溫室番茄高產優質的重要制約因素。光照不足常造成番茄植株徒長,花芽分化質量差,落花落果嚴重,生理性病害頻發。結合相關研究及生產實踐,梳理總結了光照對番茄的影響、溫室番茄光照特點,提出了調光增效具體措施。
1光照對番茄生長的影響
光照是蕃茄生長發育必需的物理環境因子,也是重要信號源。番茄果實內在品質構建主要決定于干物質,其中大部分來源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因此光照直接決定番茄的產量和品質。
光照強度、光質、光照時間(光周期)是決定番茄植株長勢和光合效能的關鍵因素
1)光照強度。番茄為喜光蔬菜,其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都比較高。據郭泳研究,日光溫室番茄光飽和點為1 361.49μmol/s?m2, 光補償點為 37.05μmol/s?m2[1] ,適宜的光照強度為 500~700μmol/s?m2Ω 。在光照強度適宜的情況下,番茄花芽分化早,花量大,花序著生節位低,坐果率高,落花落果少,果實大;反之則花芽分化延遲,花量減少,第一花序著生節位高,坐果率低,容易落花落果,而且相比之下單果質量小。
2)光照時間(光周期)。番茄為日中性植物,對光照時間反應不敏感,要求不嚴格,每天有 8~12h 光照就能正常開花結果,但在自然光不足的情況下,如果能采取補光措施延長光照時間(達到 12~16h/d ),有利于光合產物的合成和積累,對植株生長和產量品質形成有益。
根據賀芬芬、楊愛琴等對延安地區2021—2023年氣候影響分析結果均顯示,近年延安降水較常年偏多,光照較常年偏少,陰雨、降雪、寒潮、低溫霜凍等天氣過程頻發,低溫寡照環境影響溫室蔬菜生產[2]
3)光質。光質影響番茄生長,其中紅光和藍光作用最大。紅光( 600~700nm )能驅動光合作用,促進花芽形成,利于開花坐果及果實糖分積累,而藍光( 400~ 500nm? 則能促進葉綠素形成,利于莖葉生長,增強植株抗病性。據陳彥杞等研究,LED補光燈紅藍光配比5:1 是對設施番茄灰霉病防治最有利的光配比[]
2溫室番茄的光照特點
溫室生產需要利用棚膜和保溫苫蓋物將太陽能貯存在設施內,創造適宜作物生長的環境條件,這就決定了溫室生產較露地生產光照時間短、光照強度弱、光質差、光照分布不均等特點。
溫室番茄主要生產季在11月至次年1月,此期日照時間相對較短,加之低溫期要苫蓋棉被等保溫物,進一步縮短了日照時間。同時,棚膜有遮擋和阻隔作用,會影響到溫室內的光照,通常溫室內的光強僅及露地的 60%~70% 。
同時,溫室內不同部位植株的受光量不盡相同,距離棚膜越遠的光照越弱,近地面光強僅及露地的55% 左右。而且,溫室內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光環境也存在一定差異。這些都會在局部范圍影響番茄的產量和品質。
3溫室番茄生產中光照調節措施
3.1減少設施遮光溫室建造時合理選址,溫室的東西南方向 30m 內應無高大遮光障礙物[4,溫室間距合理(一般為脊高的2倍, 8~10m 為宜,東西長度60~80m [5;方位以正南或南偏西 5°~10° 為宜,利于充分采光;采光屋面角度合理,根據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日光溫室發展的適宜地區及優型結構參數》,在北緯 34°~36° 地區,第三代節能日光溫室冬至日太陽能合理截獲的最小前屋面角為 32.5°~33.4° ,這樣可以保證前屋面有較高的采光量和采光面積;應采用強度高、骨架截面小的鋼架,減少室內立柱(無柱最好),提高光能利用率。
3.2選用無滴棚膜棚膜質量不同,透光率差異較大,普通棚膜在生產過程中易形成滴流,影響透光率。據測定,棚膜上附著一層水滴后,一般棚膜的透光率會下降 20%~30% 。建議采用水晶PO消霧無滴膜或EVA膜覆蓋,透光率比普通棚膜可提高 25% 左右。
3.3及時更換新棚膜棚膜重復利用會出現老化、污染等問題,影響透光。一般新的棚膜透光率能達到80%~90% ,覆蓋兩年的舊膜透光率則不到 60% ,建議每2~3年更換1次棚膜,選擇透光率高、耐高溫、抗老化的膜,以保證有良好的透光性能、更長的使用壽命。即便是新膜,也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清除膜上附著的灰塵。
3.4懸掛反光幕11月上中旬到次年4月中下旬,溫室后墻可張掛聚酯鍍鋁反光幕,提高中后部番茄植株的受光量和光照強度。據劉志康等研究,在北墻鋪設聚酯鍍鋁膜之后,溫室北部區域光照度相較傳統磚墻平均增加 5.4klx ,輻照度提高 25%~28% 。需注意:反光幕的懸掛角度、高度應根據生產季節、番茄生長階段適當調整。冬季要矮一些,以貼近地面,垂直懸掛或略傾斜為好。針對剛定植的幼苗,反光幕懸掛位置要低一些,垂直懸掛即可,靠近反光幕處的植株要注意補水,以免灼傷幼苗。如果植株高大,可提高反光幕底部位置至植株頂點附近,角度以底部略向南傾斜為宜,保證8:30—9:00反射光線基本與地面水平。
3.5延長光照時間番茄喜溫,適宜在 20~30circC 條件下生長,當夜溫低于 15°C ,晝溫低于 20% 時,生長結果受到影響,易出現落果、畸形果。為防止低溫傷害,生產中通過加蓋棉被等措施保溫,但苫蓋物的應用會縮短溫室內光照時間。在不影響番茄正常生長前提下,苫蓋物應早揭晚蓋,以延長光照時間。
冬季煙、塵、霧等是影響日光溫室生產季上午光照條件的主要不利因素。正常情況下一般在日出后0.5~1h ,當太陽光能夠直射到溫室時揭苫,在日落前0.5h 蓋苫。陰雪天,根據外界溫度狀況可在中午短時間揭苫,使蔬菜接受散射光照射。連續陰雪天氣后驟晴,要間隔、交替揭苫,不能立即全部揭開草苫。若發現葉片萎蔫應隨即回蓋草苫,待植株恢復后再逐步揭苫。
3.6人為補光溫室番茄易遭遇低溫寡照天氣,影響植株生長和光合作用,不利于產量和品質形成。據觀察,一般低溫寡照持續2~3d,對溫室番茄生產影響較小;當低溫寡照持續4~5d甚至更長時間,番茄生長會受到較大影響,即使天氣轉晴,其恢復也很緩慢
LED植物補光燈是靠小電流驅動的半導體冷光燈,可精準調控紅藍光比例,具有發熱少(表面溫度低于 45°C )、耗能低(較傳統高壓鈉燈節能 50% 以上)燈具占用空間小、使用壽命長(3萬~5萬h)、能夠智能控制(智能調光,定時控制)不受天氣影響的特點,可用于溫室番茄全生長期補光。
1)燈具安裝。沿栽植行等距雙行或3行配置,每畝80~100盞(單燈功率50W),安裝高度根據不同生長階段調整,可頂部補光,也可株間補光。
2)使用方法。根據日照時間,每天在揭苦前開燈2~3h ,蓋苦后開燈 2~3h ,保證溫室內番茄每天光照時間達到 10~14h ,人為補光 4~6h 。
根據不同生長階段調控光強和光質。據唐婷婷、孫斌等研究,紅藍光配比 6:1 對番茄葉片生長、產量品質效果最好[8-9],紅藍光配比 5:1 對番茄育苗促進作用最佳[],生產中可結合不同物候期生長特點調控紅藍光配比: ① 幼苗期(播種到定植前):紅藍光3~4:1 ,光強 100~150μmol/s?m2 ,達到 12~14h/d ② 開花坐果期(定植后到第1穗花坐果):紅藍光5~7:1 ,光強 150~200μmol/s?m2 ,達到 12~14h/d 。③ 果實膨大期(坐果后至轉色前):紅藍光 6~8:1 光強 200~300μmol/s?m2 ,達到 12~14h/d 。 ④ 果實成熟期(轉色至采收):紅藍光 4~5:1 ,光強 150~ 200μmol/s?m2 ,達到 10~12h/d 。
3)注意事項。補光時維持晝溫 25~28°C ,夜溫15~18°C ,二氧化碳濃度 800~1000mg/kg ;補光期間增加灌溉量 15%~20% ;定期擦拭燈具;考慮到補光成本控制,優先保證關鍵期補光;避免單一光譜長期使用,每 10d 或根據番茄生長情況調整紅藍光比例。
參考文獻
[1]郭泳,李天來,黃廣學,等.環境因素對番茄單葉凈光合速率的影響[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1998(2):31-35.
[2]賀芬芬,賀新,楊愛琴,等.2023年延安市氣候影響的評價[J]農業災害研究 ,2024,14(5);131-133+149.
[3]陳彥杞,張濤,劉勇鵬,等.不同LED紅、藍光質組合對番茄灰霉病防御機制的影響[J].中國瓜菜,2023,36(4):89-95.
[4]白曉軍,華軍,張文斌,等.“甘州模式\"大跨度半地下式日光溫室建造技術及效果評價[J].中國瓜菜,2023,36(9):157-164.
[5]吳崇義,何有軍.十米跨度日光溫室建造技術[J].西北園藝,2023(5):1-5.
[6]劉志康,李楠洋.北墻鋪設反光薄膜對日光溫室北部光環境的影響[J].數字農業與智能農機,2023(11):124-126.
[7]姚曉琳.天水日光溫室氣象條件及生產管理建議[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17):38-39.
[8]唐婷婷,呂璐平,李靈芝,等.不同紅藍光配比對番茄葉片和產量品質的影響[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3(5):22-28.
[9]孫斌,呂璐平,李靈芝,等.LED紅藍光配比對番茄生長和光合的影響[J].中國農業氣象,2024,45(5):517-524.
[10]汪穎,楊新琴,徐沛,等.不同紅藍光配比LED光源對蔬菜育苗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20,61(4):649-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