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菌又名灰葡萄孢菌,是葡萄孢屬中占比很大的一個類群。灰霉菌適應性和抗逆性極強,常以菌核、分生孢子、菌絲體等多種形態越冬,氣溫上升至 -4°C 即可萌發,氣溫超過 0°C 開始生長。灰霉菌以分生孢子形態存在于果樹病殘體中,同時在空氣、水源、農具甚至人類的衣物上都可短時間存活。設施大棚生產環境相對密閉,可為病菌存活繁殖提供適宜環境。雖然每年果實采摘結束后都會用石硫合劑、辛菌胺、異菌脲、腐霉利等化學藥劑對設施大棚進行清園處理,但病菌仍會通過灌溉、通風、農事活動等環節進入設施大棚,伴隨棚內溫濕度的升高對大櫻桃花、葉、果進行侵染危害[2。
筆者從2016年開始接觸設施大櫻桃生產管理,并監測關中平原東部氣候變化。通過10多年的記錄可以看出,關中平原東部地區3月底4月初經常出現連陰雨天氣,而且往往伴隨低溫。為防止低溫連陰雨天設施大棚內氣溫下降,避免雨水進棚,只能關閉通風設備,使設施大棚處于封閉狀態,導致棚內濕度急速上升,造成有利于灰霉菌發育的低溫高濕(溫度10~23°C. 濕度大于 90%13 )環境,造成灰霉病爆發。
1不同物候期設施大櫻桃灰霉病的癥狀
設施大櫻桃灰霉病可發生在花前(蕾期)花期、幼果期和果實膨大著色期、果實采收包裝期。具體表現:花前,主要是病原菌繁殖和侵染前期,病菌主要存在于干枝爛葉上,幾乎沒有癥狀;花期,病原菌從殘花開始侵染,造成花瓣腐爛,病部長出淡灰褐色霉層;幼果期,病原菌主要侵染葉片、果柄和果實蟲鳥害傷口,病部出現水漬狀斑塊、干斑塊、空洞等;果實膨大期著色期,病原菌主要侵染果實表面、裂果傷口處和果實蟲鳥害傷口處,造成局部水漬狀潰爛,擴散至大面積腐爛,直至產生灰褐色霉狀物;果實采收包裝期,病原菌從病果侵染至好果,果實表面全部腐爛,被灰褐色霉層包裹。
2設施大櫻桃灰霉病防治實踐
1)花前(萌芽期)以消滅病原菌為主,全面清理設施內的殘枝爛葉并集中處理,從源頭減少病原菌數量;噴施 1.8% 辛菌胺600倍液 +50% 異菌脲1000倍液。
2)幼果期(花后 7~10d ),葉面噴施 50% 異菌脲1500倍液 ?+ 俏豐氨基酸800倍液,滴灌碳藻王·根有機水溶肥 1000g/Ω 畝,在防治病害的同時補充養分,提升樹體抗逆性。
3)硬核期如果多陰雨天,棚內溫度低于 15°C 葉面噴施 50% 異菌脲1500倍液 +50% 腐霉利1500倍液 + 生力液600倍液 +150g/L 鈣寶600倍液。
4)膨大著色期是灰霉病造成減產最嚴重的時期,如遇連陰雨天氣或因為澆灌等原因導致棚內濕度大于 80% ,必須選用內吸性治療劑治療。要用對灰霉真菌有強烈滅殺能力的藥劑,如 42.2% 唑醚氟酰胺3000倍液 + 生力液600倍液 + 糖醇鈣鎂( Ga+ Mg≥100g/L)600 倍液。
5)采摘階段一旦棚內溫濕度適合病原菌生存,容易引起灰霉病爆發,病原菌通過傳播介質侵染果實,短時間內即出現潰爛軟化現象,尤其是包裝后的果實會在 12h 內全部感染。通過多年實踐,采摘前噴 50% 異菌脲1000倍液 +45% 咪酰胺2000倍液防治灰霉病效果顯著,已感病果實不再擴大損傷,未感病果實可得到保護。
3設施大櫻桃灰霉病防治技術探索
綜上所述,在生產實踐中相對有效的灰霉病防治措施均選用了化學農藥。眾所周知,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農藥生產國,生產了全球約 70% 的農藥原藥[4,同時也是農藥使用大國。根據以往統計數據[5-,我國單位面積的施藥量是發達國家的2~3倍,并且還在以 10%~15% 的速度增長。過度使用化學農藥可能會導致病蟲害抗藥性增加,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環境污染更加嚴重4。雖然目前用于設施大櫻桃灰霉病化學防治的藥劑相對安全,但隨著化學農藥副作用逐漸凸顯,加之其生物富集作用,亟需探索更優化的防治措施。
3.1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增加生物制劑進行復配植物免疫誘抗劑是一種能誘導植物自身產生防衛反應的特殊化合物,其主要來源有病原微生物、生防微生物、寄主植物,在寄主一病原物相互作用過程中也能夠產生。植物免疫誘導劑本身基本不具備直接殺菌、抗真菌、抗病毒的活性,其作用原理主要是觸發植物免疫機制,即通過植物細胞表面受體或細胞內受體對誘抗劑進行識別,在沒有病原菌入侵的條件下仍能夠進行ROS產生、SA產生等生化反應,從植物內部對多種病原物產生抗性8。因此,植物免疫誘抗劑又被稱為“植物疫苗”。目前在農業生產中用量大、效果好的植物免疫誘抗劑主要有寡糖、蛋白多肽兩大類。
氨基寡糖素又稱農業專用殼寡糖,它不同于傳統化學農藥,不能直接作用于有害生物。程璐等通過黃瓜葉片活體試驗發現,氨基寡糖素替代5種化學農藥用量的 50% 后,仍能夠有效抑制灰霉菌生長繁殖,甚至能夠提高灰霉病防治效果,其中嘧霉胺 + 氨基寡糖素的抑菌率是 33.09% ,啶酰菌胺 + 氨基寡糖素的抑菌率是 76.39% ,腐霉利 + 氨基寡糖素、異菌腺 .+ 氨基寡糖素、啶酰腐霉利 + 氨基寡糖素的抑菌率基本達到 100% 。盡管氨基寡糖素具備對環境友好、對人類健康安全無害等優點,但其必須在發病前噴施。這要求設施大櫻桃生產要及時預見天氣變化,精準選擇噴藥節點,避免噴早或噴晚,效果不佳。在實際生產中,可通過小范圍試驗進行噴施技術探索。
3.2使用植物性農藥替代傳統化學農藥華南農業大學徐漢虹教授曾經提出,與傳統化學農藥相比,植物性農藥的植物源活性成分在環境中無殘留,特別適用于蔬菜、水果、茶葉等可供人食用的作物,對作物不產生藥害,其作用機理與常規化學農藥差異大,活性成分復雜,能夠作用于害蟲的多個器官系統,有利于克服害蟲抗藥性;它不對害蟲天敵產生直接殺傷作用,對非靶標生物比較安全;大多數植物性殺蟲劑對哺乳動物低毒,防治譜較窄,甚至具有明顯的選擇性;多數植物性殺蟲劑可刺激作物生長,促進增產。
植物性農藥是植物產生的次生代謝物,因其具備特異的生物活性,能夠起到防治病蟲害的效果,不少品種已經逐漸替代化學農藥進入農業生產[]
1)丁子香酚。存在于桃金娘科丁子香屬植物丁香中,是一種可以直接提取的天然殺菌劑,含芳香烴等成分,易揮發,20世紀90年代國內首次在蔬菜上測試其殺菌效果[12]。對龍眼[13]香蕉[14]水稻[15]、番茄[16]等作物的試驗結果表明,丁子香酚主要通過改善病菌生長微環境和抑制疫霉菌腺嘌呤苷脫氨酶活性、干擾病菌有絲分裂過程達到殺菌效果,它屬于治療性殺菌劑。
丁子香酚具有殺菌譜廣、毒性低的優點,推薦劑量0.3% 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劑有效成分用量 4.5~5.4g/hm2 下能有效防治真菌、細菌病害,如灰葡萄孢菌、腐霉菌、雙翼霉菌等。該制劑必須在發病初期連續噴施,否則可能造成防治不及時或多次用藥增加防治成本的問題。在生產中需要經過小范圍試驗,核算投入產出比后綜合考量。
2)白藜蘆醇。白藜蘆醇是植物受到刺激時產生的一種非黃酮類多酚有機化合物,具備天然抗毒能力,能夠抑制菌絲生長或孢子萌發,其作用原理是增加菌絲細胞膜通透性,導致其出現電解質滲漏現象,同時降低菌絲體內蛋白含量。已有試驗證明[17], 0.2% 白藜蘆醇可溶性液劑使用量為 1 800mL/hm2 時,對灰霉菌的抑制效果為 90.7% ,且持效期長達 21d 考慮到白藜蘆醇具備殺菌作物譜廣、提取資源豐富且與環境相容性好等優點,可將其作為今后設施大櫻桃灰霉病等真菌類病害防治用藥之一。
3.3使用生物菌劑改善根系環境,提升樹體自身抗病能力設施大櫻桃吸收水分和養分主要靠根,根系發育良好,能夠向地上部分不斷輸送水分和養分,促進樹體生物量積累,同時根系還能夠進行水楊酸、茉莉酸、赤霉素、乙烯等物質的生化合成,短時間達到增強植物應對環境脅迫的能力[18]。因此,促進根系發育是防治設施大櫻桃灰霉病等真菌類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微生物菌劑是一種天然的生物肥料,可以通過條施、穴施等方式對大櫻桃根系進行保護。它能夠提高脲酶、蔗糖酶等生物酶活性[19],促進難溶性養分的分解[20],抑制病原菌生長[21],從而改良根際環境,提高土壤養分供應能力,同時促進根系吸收利用礦質養分能力,為根系生長發育提供有利條件[22]。余冬冬等研究表明[23],多黏類芽孢桿菌、寡雄腐霉菌和哈茨木霉菌對草莓灰霉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和較長的持效性,具體區別在于多黏類芽孢桿菌通過拮抗、溶菌、競爭等途徑抑制病原菌,同時誘導草莓植株產生抗病性;寡雄腐霉菌和哈茨木霉菌通過拮抗、競爭和重寄生等方式抑制草莓病害發生。
大櫻桃屬于多年生植物,從長遠來看,提高樹體抗病性對防控灰霉病爆發效果更好,但因為生物菌劑需要結合土壤環境發揮作用,故而只能將施用多黏類芽孢桿菌作為防治灰霉病的輔助措施。
3.4補充設施大棚中 CO2 ,降低微環境相對濕度設施栽培中,增施 CO2 氣肥成為有效的增產措施之一。有試驗證明[24],增施 CO2 能夠延緩番茄灰霉病病程 10~15d ,降低灰霉病發病率 40%~80% 。但此種方法只能在光照較好的晴天使用,否則效果不佳。
參考文獻
[1]任亞峰,韋唯,李冬雪,等.葡萄灰霉病病原菌鑒定及生物學特性[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19,25(5):1139-1144.
[2]邵欣欣,張建,李波,等 .0.3% 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劑防 治菜豆灰霉病田間藥效評價[J].河南農業,2024(1):46-47.
[3]趙春芳,馮彩波,孔寧寧,等.設施番茄灰霉病氣象指標及生態防治措施[J].農業工程,2024,14(5):79-82.
[4]袁治理,葉文武,侯毅平,等.我國綠色農藥研究現狀及發展建議[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23,53(11):1643-1 662.
[5]劉芳潔.土壤水分對不同番茄品種筋腐病發生的影響[J].農業工程,2017,7(6):149-150.
[6]寧玉波.靈芝多糖的提取及對番茄抗灰霉病誘導效應的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6.
[7]劉雪秋,張華茜,杜春梅.蛋白質類植物免疫誘抗劑[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24,40(11):1479-1492.
[8]Zh F,Cao M Y,Zhang Q P,et al.Join the green team:Inducers of plant immunity in the plant disease sustainable control toolbox[J].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2O24,57: 15-42.
[9]周楊蕾,段靈濤,周而勛.植物免疫誘抗劑在作物病害綠色防控中的應用[J].中國植保導刊 ,2025,45(2):64-68+73
[10]程璐,陳雪婷,李嘉倫,等 .2% 氨基寡糖素與多種藥劑復配對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研究[J].現代化農業,2024(10):2-4.
[11]李卓麗,許見輝,李啟東,等.植物源殺蟲劑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22,38(21):97-104.
[12]肖曲.丁子香酚在番茄-土壤系統中的殘留降解動態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5.
[13]黃家南.灰霜特防治龍眼花果病害試驗初報[J].廣西熱作科技,1999(4):20-22.
[14]黃家南.灰霜特防治香蕉炭疽病試驗初報[J].福建果 樹,2000(1):48.
[15]岑貞陸,陳永寧.灰霜特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試驗[J].廣西農業科學,2001(1):20-21.
[16]陳莉,戴榮彩,陳家梅,等.丁子香酚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殘留動態[J].農藥,2006,45(2):116-118.
[17]劉燕,朱建偉,徐向榮,等 .0.2% 白藜蘆醇可溶(性)液劑防治黃瓜灰霉病和番茄葉霉病效果評價[J].現代農藥,2024,23(5):86-90.
[18]楊文飛,杜小鳳,顧大路,等.長期施肥對根系及土壤微生態環境、養分和結構的影響綜述[J].江西農業學報,2020,32(12):37-44.
[19]李萌,顧寅鈺,梁曉艷,等.沙土滅菌對鹽地堿蓬種子萌發、幼苗生長及根系形態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20.61(9):1 816-1 818.
[20]杜少平,唐超男,馬忠明,等.不同微生物菌劑對旱砂田西瓜生長和微生物區系的影響[J].寒旱農業科學,2022,1(10):57-61.
[21]馬二磊,黃蕓萍,臧全宇,等.4種微生物菌劑對多年連作甜瓜土壤真菌群落的影響[J].中國瓜菜,2021,34(4):15-20.
[22]吳云艷.生物菌肥對玉米根系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遼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27(4):229-233.
[23]余冬冬,李永軍.不同微生物菌劑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植株生長及果實品質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23.64(10):2 482-2 486.
[24]孫培良,謝志明,邱東鳳,等.不同濃度 CO2"對設施番茄品質的影響[C].中國氣象學會.第35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6應對氣候變化、低碳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