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和栽培技術的成熟規范,近年來陜北地區緊緊圍繞標準化生產模式開展蘋果建園工作,其中矮化自根砧高密建園模式占95%以上。這種建園模式與當前蘋果產業發展趨勢相吻合,但在建園中由于生產者對矮化密植蘋果生產存在認知誤區,難免出現一些問題, 比如栽植前準備不充分、苗木處理不科學、品種選擇盲目跟風等,造成建園成本增加,同時也為后期果園管理埋下隱患。基于多年工作經驗,結合近年走訪調查,筆者就蘋果標準化建園存在的問題梳理如下,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1" "存在的問題
1.1" "栽植前期準備工作不夠充分" "蘋果標準化建園是一個系統工程,苗木栽植是該工程最后一項任務,前期的所有工作都在為后期苗木栽植作準備。按照當前建園流程,標準化建園首先要做好規劃,其次開展土壤處理和肥料施用,最后要做好果園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部分生產者前期準備工作不夠充分,減少了部分建園程序,比如省略土壤消殺處理和施底肥,先栽苗再建設基礎設施,這些做法都會對果樹后期生長管理造成一系列問題。前期土壤不處理容易造成栽植后苗木根系發生病蟲害影響成活率,比如土壤中的蠐螬、螻蛄、地老虎、根結線蟲等害蟲會在幼樹期啃食根系,造成樹體死亡,同時增加根系感染根腐病的風險。不施基肥影響前兩年苗木健康生長。調查發現,同等立地環境下,不施基肥栽植的苗木,在定植后第1年無明顯異常,但是第2年樹體生長趨緩,全年生長量僅為施基肥栽植苗木的50%左右。栽植后建設基礎設施會造成建設過程中苗木受損,同時灌溉系統不到位影響苗木成活。筆者今年春季調查了幾個新建園,其中一個規模化矮化密植果園未做基礎設施建設就開始栽植苗木,由于是大苗建園,加上今年春旱嚴重,栽植后滴灌系統遲遲不能到位,造成苗木發芽后嚴重缺水,最終導致干枯死亡,50畝大苗成活率不到5%,春季建園失敗。
1.2" "品種選擇盲目跟風,苗木質量參差不齊" "應當依據當地氣候條件和生產者自身條件合理選擇品種(砧穗組合)。部分苗木生產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炒作宣傳一個品種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夸大宣傳其果實品質和后期產量,誘導生產者盲目引進種植,進入掛果期才發現品種表現與苗木生產企業當初的宣傳相差甚遠,只好通過高接方式更換品種。比如眾成一號蘋果,銷售宣傳時說這個品種栽植后兩年見果,3年畝產可達2 000 kg,并且易成花易管理,但渭北永壽、白水地區一些果農栽植后反映,不易成花,較難管理;部分生產者為節省成本,采購農戶自育的低標準苗木,不但苗木生長狀況不達標,影響成活率,而且還有帶毒的風險,可能造成不可預估的經濟損失。
1.3" "生產管理模式與品種(砧穗組合)不匹配" "在蘋果生產中,種植管理模式要與品種相匹配,選用砧木要充分考慮立地條件。當前較為主流的矮化自根砧苗木密植建園模式,由于矮化自根砧苗木主根不發達,根系全部處于土壤表層30 cm左右淺表層,需要高水肥管理,且自身無支撐能力,需配套完善的支架和滴灌系統。在干旱缺水、土壤貧瘠的高海拔地區,部分生產者盲目引進矮化自根砧苗,建園后果園無配套的支架和灌溉系統,造成苗木掛果后無支架可依,果園灌溉、施肥嚴重不足,經濟效益達不到預期目標。
筆者見到過有果農選用青砧1號(根系強大,無需支架)自根砧苗木,采用4 m×1.3 m的行株距密植,還建立了支架系統。這樣的株行距必定造成后期果園嚴重郁閉,同時建立支架系統造成基礎設施的無效投入。
1.4" "栽植前苗木處理不當" "苗木企業大多在秋冬季挖掘苗木,在冷庫中恒溫儲存至次年春季銷售,這樣就可以拉長春季蘋果建園時間,但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冷藏苗木因儲存不當,容易出現脫水或根部潰爛、受凍情況;春季庫內外溫差大,苗木出庫后保存不當,造成日灼。栽植前如果對苗木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就會影響栽植成活率。
另外,地鼠對苗木的影響也不小,特別是黃土高原旱塬地帶地鼠發生嚴重,苗木栽植后會打洞啃食苗根,導致新栽苗木死亡。
2" "應對措施
2.1" "充分做好苗木栽植前的基礎性工作" "蘋果標準化建園一定要做好栽植前的基礎性工作。
首先要明確栽植模式,然后規劃栽植密度,開展果園基礎設施建設。當前標準化建園首先要考慮果園機械化生產和設施化生產,要按照果園機械生產操作要求進行規劃,果園行距3.5~4 m,生產道路寬度6~9 m,以便于機械設備、運輸設備進出。
其次建設基礎設施,做好土壤消殺處理和基肥施入。選擇矮化自根砧M26、M9T337、G935苗木的,必須建設支架系統;如果選擇青砧1號或中間砧苗木,則無需建設支架系統。灌溉系統依據果園立地條件和苗木水肥需求建設。土壤處理主要是針對土壤中有害生物進行的,可在開溝或開槽后,利用辛硫磷、毒死蜱、多菌靈以及其他廣譜性殺菌劑混合開展土壤凈化處理。同時畝施磷肥1 000 kg和有機肥或農家肥2 000 kg作為底肥,與土混合均勻回填。
2.2" "謹慎選擇栽植品種和苗木" "品種選擇主要考慮兩點:一是選擇當前易成花、易管理、品質好的新優品種;二是該品種已經通過試驗示范并開始推廣,且市場表現良好,同時本區域有引種成功的案例。不要偏聽偏信苗木企業的夸大宣傳和誤導,一個好的蘋果品種在某個區域表現好,不一定在其他地區也表現好。例如在甘肅高海拔蘋果主產區推廣的秦冠優系,在甘肅表現良好并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陜西部分低海拔縣區引進后,果實品質差,經濟效益不明顯;近年來通過大面積推廣種植并產生較好經濟效益的新品種有早中熟品種秦脆、秦玉、魯麗等系列,中熟品種有瑞雪、瑞香紅、愛妃等,都是當前建園很好的選擇。
確定了品種之后,還要保證苗木質量。近年來出現的假苗事件,都是由于果農貪圖便宜采購無質量保證的苗木造成的。一定要選擇有質量保證、信譽良好的專業苗木企業生產的標準化苗木,不要輕易在網上購買無質量保證的苗木。苗木質量要嚴格按照國家苗木等級要求,從根系、主干粗度、高度等方面嚴格把控,特別是品種和砧木的純度一定要保證。采購苗木須簽訂合同作為銷售憑證,同時也是日后產生糾紛之后追責的基礎保證。
2.3" "因地制宜選擇生產模式和相應的砧穗組合" "近年來,在蘋果標準化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不少經驗模式,例如陜西黃土高原蘋果生產區就有千陽模式、鳳翔模式、乾縣模式等。千陽模式選用矮化自根砧建園,砧木多為M26和M9T337,高度密植,行株距3.5~4 m×1~1.3 m,需要配套完善的支架系統和灌溉系統;鳳翔模式、乾縣模式選用矮化中間砧建園,主要以新疆野蘋果作為根砧,中間砧選用M26和M9T337,栽植密度3~3.5 m×1.3~1.5 m,果園不需要配套支架系統和灌溉系統,簡易灌溉就可以滿足生產需要。
不同的生產模式在建園前期投資上有很大差別。千陽模式投資大、見效快,機械化程度高,標準化建園前期畝投資8 000~10 000元,而乾縣模式、鳳翔模式投資相對小,初見效益相比千陽模式要晚1~2年,屬于半機械化生產模式,果園基礎設施建設少,前期畝投資4 000~5 000元。生產者建園時要根據自身條件和當地自然條件選擇適用的栽植模式,同時選擇與模式相配套的砧穗組合。無支架系統的果園,可選用矮化中間砧或半矮化砧建園,立地條件良好的可選用矮化自根砧建園。
無論選擇哪種模式,都要科學規劃,合理控制株行距,同時要配套與之相符的管理技術,才能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
2.4" "做好栽植前的苗木處理,提高成活率" "栽植前苗木處理是保證建園成活率的關鍵,尤其在選用冷庫苗木春季建園時,要重點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適時建園。開春土壤解凍后及時栽植,彼時溫度較低,冷庫內外溫差較小,有利于緩慢阻斷苗木休眠,避免溫差過大造成苗木出庫后急速失水,表皮干皺,降低成活率。
二是泡根遮陽。出庫后的苗木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如果外界溫度高,泡根時間就要相應增加。當外界溫度達到25 ℃以上時,泡根吸水時間要延長到48 h以上,同時要遮陽防止暴曬,有條件的可選擇在室內溫度較低的地方開展此項工作,緩慢打破苗木休眠。
三是根系處理。栽植前一定要對泡水后的苗木根系進行處理。①修根。把一些受損的須根和主根剪掉,回縮部分強壯根系頂端壞死部分。②殺菌防鼠。栽植前用廣譜殺菌劑和殺蟲劑(辛硫磷、毒死蜱等)溶液蘸根,藥液濃度適當增大(100倍液)。使用殺蟲劑蘸根就可以有效防止地鼠對苗木根系的啃食,提高建園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