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在天山東部吐魯番盆地東側,是一個農業大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冬冷夏熱,年均溫11.3 ℃,年均降水量25 mm,缺水嚴重,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適宜甜瓜生長,全縣甜瓜種植面積9.4萬畝。
白粉病是甜瓜生產主要病害之一,感病后甜瓜生長緩慢,光合能力下降,營養物質運輸受阻,一般可造成減產20%,嚴重的減產50%以上,甚至出現毀棚現象。現總結該病的癥狀特征、發生規律,分析其發生原因,提出綜合防治措施。
1" "癥狀特征
甜瓜白粉病主要發病部位在葉片上,葉柄、莖以及果實較少受害。病菌初侵染后,葉片正面先出現白色小斑點,逐漸擴大為圓形粉斑。隨病情加重,粉斑相互連接成為大片斑塊,病斑上覆蓋有明顯的白粉,致使病葉呼吸和光合作用受阻,葉片變黃,嚴重的瓜秧枯死。
2" "侵染循環
甜瓜白粉病是氣傳病害,在甜瓜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發病,病原菌為白粉菌和瓜單囊殼菌。病菌在病殘體、雜草以及設施其他作物上以子囊孢子和閉囊殼越冬,20 ℃左右時子囊孢子可彈射至葉片,發生初侵染。之后,侵染部位產生分生孢子,借助氣流進行再侵染。陰雨天氣孢子侵染較快,發病較重。
3" "發病原因
水肥方面,澆水頻繁、量大,設施內濕度大,施肥不合理,底肥不足,氮肥偏施,營養不均衡,導致瓜苗旺長,或瓜苗長勢弱的,發病重。
氣候方面,天氣干旱,且干濕交替,設施內空氣流通性差,植株郁蔽,光照不足的,發病重。
4" " 綜合防治
4.1" "農業防治
1)品種選擇。選擇高產抗病品種,比如西州蜜25號、雪里紅、紅心脆、納斯密、至愛等。
2)田園清潔。甜瓜收獲后,將田間病殘體徹底清理出棚室,集中深埋或燒毀,壓低病菌基數。
3)科學施肥。足施底肥和磷、鉀肥,補施葉面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止瓜苗徒長、脫肥和早衰。每畝施用腐熟農家肥4 500~5 000 kg作為底肥,坐瓜后每畝隨水追施復合肥10~20 kg,每15 d噴1次0.2%~0.3%磷酸二氫鉀葉面肥。
4)整枝打杈。設施甜瓜常為單蔓整枝,當甜瓜長至4片真葉時吊蔓,主蔓不摘心。
薄皮甜瓜第1茬瓜從第8節或第9節開始留子蔓,下部側蔓均摘除,連續留夠4個子蔓,每個子蔓結瓜后在瓜前留1~2片葉摘心,定瓜3個。第1層瓜和第2層瓜要間隔4~5片葉,主蔓25~30片葉時摘心。
厚皮甜瓜從第10~12節開始留子蔓,兩蔓間隔5~6片葉,瓜前留1~2片葉摘心,主蔓留25~30片葉摘心。第1茬瓜收獲后打掉老葉,避免病菌累積傳播。
5)適時澆水。第1茬瓜及時澆定植水,合理澆促蔓水和催瓜水。當第2茬瓜進入膨大階段后,澆第4次水。澆水后要閉棚升溫,待溫度上升至33 ℃且維持1~2 h后放風排濕。采用膜下暗灌,不可大水漫灌。澆水時間一般在晴天的上午。
4.2" "物理防治
1)高溫悶棚。夏季甜瓜收獲后,使棚室處于密閉狀態,利用強光照射,讓棚室溫度達到50 ℃以上,可有效殺死棚室內的白粉病菌,降低發病概率。
2)氣體熏蒸。甜瓜定植前,將鋸末與硫黃粉按2︰1的比例充分混勻,每10 m3放置75 g,點燃熏蒸棚室;或在棚室點燃45%百菌清煙劑,每畝10 g,閉棚熏蒸一夜。之后充分通風。
4.3" "生物防治" "選1%蛇床子素水乳劑800~1 000倍液或0.5%幾丁聚糖水劑300~500倍液或1 000億/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在白粉病發病初期噴施1次,每次間隔1周,連噴2~3次。
4.4" "化學防治" "關于甜瓜白粉病防治藥劑,有不少相關試驗成果。
張伯虎[1]等研究發現,46%多抗·乙醚·丙乳油對甜瓜白粉病防效達82.6%。
史琳燁[2]等分別選用每畝42%苯菌酮懸浮劑18 mL和400 g/L氯氟醚菌唑懸浮劑30 mL,用藥兩次,第2次藥后14 d對甜瓜白粉病防效分別為82.9%和96.9%,這兩種藥對甜瓜安全,持效期長,可推廣應用。
李健榮[3]等試驗發現,每畝噴施29%吡萘·嘧菌酯懸浮劑50 mL,第2次藥后14 d對甜瓜白粉病防效為89.02%,比對照每畝增產10.39%,并進一步做減量控害試驗,得出噴施29%吡萘·嘧菌酯懸浮劑40 mL+激健乳油15 mL,第2次藥后14 d防效達86.59%,比對照每畝增產8.95%,可在白粉病發病初期噴施,間隔7 d噴1次,連噴2次。
靳改龍[4]等研究表明,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每畝75 g用量,第1次施藥后7 d對甜瓜白粉病防效為92.8%,第2次施藥后7 d防效為61.16%;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每畝65 g用量,第1次施藥后7 d對甜瓜白粉病防效為90.18%,第2次施藥后7 d防效為81.96%,噴施時添加增效劑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防效更好。
用于防治甜瓜白粉病的登記藥劑有50%戊唑醇懸浮劑4.5~8.5 mL/畝、300 g/L醚菌·啶酰菌懸浮劑45~60 mL/畝、430 g/L戊唑醇懸浮劑5~10 mL/畝、56%啶酰·肟菌酯懸浮劑15~20 mL/畝、300 g/L醚菌·啶酰菌懸浮劑45~60 mL/畝、43%氟菌·肟菌酯懸浮劑20~30 mL/畝、1 000億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20~160 g/畝、18%d-檸檬烯可溶性液劑25~30 mL/畝。
生產中還可選用的單劑有40%氟硅唑乳油8 000~10 000倍液、25%乙嘧酚1 000 倍液、12.5%烯唑醇粉劑1 500~2 000倍液、40%腈菌唑4 000~5 000倍液等,復配劑有42.8%氟菌·肟菌酯1 000~1 500倍液、42.4%唑醚·氟酰胺1 500~2 000倍液等。
甜瓜白粉病菌容易產生抗藥性,在實際生產中不同作用機制殺菌劑要輪換使用,延緩抗藥性產生。在噴施作業時,棚室相對密閉,不僅要噴在葉片上,對地面、棚壁也要適當噴施。
5" "結語
甜瓜白粉病誘發因素較多,涉及田間管理、水肥運用、氣候條件等,要加強監測調查,掌握發生動態,注重精細化栽培管理,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農業、物理、生物和化學措施綜合運用。
參考文獻
[1] 張伯虎,孟延,賈凱峰,等.拱棚甜瓜白粉病藥劑防治試驗[J].中國瓜菜,2018,31(11):40-42.
[2] 史琳燁,周瑞雯,趙鈺琦,等.南京地區設施甜瓜白粉病的發生概況及防治技術研究[J].上海蔬菜,2024(5):74-77.
[3] 李健榮,劉媛,馬景,等.設施甜瓜白粉病農藥減量化防控效果研究[J].蔬菜,2024(7):56-60.
[4] 靳改龍,李海薇,周成松.植物激活蛋白(VDAL)對設施甜瓜生長的影響及增效劑增效作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3,51(1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