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指孩子由兒童階段發展為成人階段的過渡時期,一般女孩為10~18歲,男孩為12~20歲。在這個時期,孩子們會經歷身體及心理的快速轉變,加之家庭、社會及個人成長因素的影響,青春期孩子易出現較嚴重的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指人們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具體表現為:總是與長輩對抗,不愿與父母、老師溝通,甚至打罵長輩;厭學、逃學甚至輟學;迷戀手機、游戲;打架鬧事;等等。
叛逆的青春期孩子很有可能長期心理受挫,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父母、老師如果一味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無視孩子的自尊與需求,總是批評、指責、否定他們,就很難靠近他們,也就找不到教育的突破口。所以,如何讓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軟化”,就成為父母、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里“軟化”的意思是指態度由硬變軟,由抵觸變為親近。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普遍是態度冷硬的,難以與人交流,更難以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就像一只刺猬,渾身長滿了硬刺,說不得,碰不得。所以,要想解決孩子叛逆的問題,首先要讓他們身上的“刺”軟下來,不再扎人。那么,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正確有效的“軟化”方法有哪些呢?
一、停止大喊大叫
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停止大喊大叫,停止用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家長如果經常大喊大叫,孩子的激素水平會升高,雙方就易發生沖撞,孩子的“刺”會更硬,行為會更加叛逆。其實,用喊叫來表達情感的方式叫作述情障礙。家長想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心,應學會好好說話、溫柔地說話,讓孩子在溫情中“軟化”。
二、停止嘮叨
嘮叨的家長會使孩子身上的“刺”都豎起來,孩子會更加叛逆。家長總是嘮叨,導致孩子自尊水平很低,孩子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有時明明知道家長是對的,孩子也不聽家長的話。經常嘮叨還會導致孩子無視家長、不尊重家長,使親子關系更加惡化。因此,家長要停止嘮叨,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孩子,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不要讓孩子覺得與家長的溝通是一種折磨。
三、學會反應孩子的情感
學會反應孩子的情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軟化”方法。反應情感就是能夠準確地說出孩子當下的感受。比如“我知道你聽到我這樣說很失望。”“我知道你特別想去參加這個聚會,對嗎?”“我知道你此刻很生氣,因為我之前沒有跟你溝通過這件事。”這些都是反應情感的表達。當家長能夠準確地說出孩子當下的感受時,奇跡就會發生:孩子開始“軟化”了。家長往往能夠看到孩子點頭,只要孩子開始點頭,孩子的情緒水平就會慢慢下降,孩子的情緒平復了,才有可能聽得進家長說的話。
四、溝通的時候適當示弱
家長在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時,要學會適當示弱,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強勢的態度。如果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否定孩子的想法,強行灌輸自己的觀點,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還會更加固執己見。
所以,當孩子說出一些讓家長難以接受的觀點,比如“學習沒什么用”,千萬別急著反駁:“你怎么能這么想?不學習將來能有什么出息?”相反,家長可以用更好的溝通方式:
第一步,先問“為什么”。比如:“你能說說為什么覺得學習沒用嗎?”這樣既給了孩子表達的空間,也能讓你真正了解他們的想法。青春期的孩子大腦還在發育,他們的觀點往往受情緒或身邊例子的影響,比如看到某個同學沒讀書卻賺了錢。這時候,如果直接否定只會讓他們更堅信自己是對的。
第二步,肯定他們的角度。當孩子說出理由后,先別急著糾正,可以說:“孩子,你說得對,站在你的角度看確實是這樣。”這不是在妥協,而是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心理學上叫作“共情”。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被理解時,情緒就會緩和,大腦的防御功能也會降低,這時候他才更愿意傾聽你的觀點。
第三步,溫和地補充你的看法。在肯定孩子的角度之后,可以接著說:“不過我是這樣理解的,你愿意聽聽嗎?”這時候孩子往往不會抗拒,因為他的情緒已經平穩,理性思考的能力開始恢復。你可以用事實或例子來引導孩子。
所以,記住這個溝通的黃金法則:先理解,再引導。這樣不僅能減少爭吵,還能讓孩子從心底更信任你,愿意和你交流。
五、多發現孩子身上的亮點
很多家長抱怨:“我家孩子現在渾身是刺,哪有什么優點?”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帶刺的玫瑰,看似扎手,卻藏著美好。他們說話常常帶刺,比如你感冒了,他可能會兇巴巴地說:“誰讓你不注意穿衣服的!”聽起來像責備,實際上是在表達關心。
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是這樣別扭。他們心里明明在乎,說出來的話卻特別沖。這時候家長要當“翻譯官”,把那些難聽的話“翻譯”成孩子的真心話。你可以說:“你是在擔心媽媽感冒對吧?謝謝你這么關心我。”孩子聽到這樣的話,心里會暖暖的,態度也會軟下來。
找孩子的優點要像玩尋寶游戲。今天他主動倒垃圾了,明天他按時完成作業了,后天他幫弟弟修好了自行車……這些小事都值得你記在心里。不用夸張地表揚,就像朋友聊天那樣自然地說一句:“今天作業完成得很認真啊”或者“你修車的手藝不錯嘛”,這樣的肯定最讓孩子受用。
記住,青春期的孩子最討厭被當成小孩哄。他們想要的是平等的尊重,而不是敷衍的夸獎。與其說“你真棒”,不如說:“你這個方法想得很周到”或者“你處理事情越來越成熟了”。這樣的肯定才能說到孩子心坎里。
堅持每天發現孩子的一個亮點,就像給花澆水一樣。剛開始可能覺得沒什么變化,但時間長了,你會看到孩子身上有越來越多的閃光點。其實,每個青春期的孩子心里都住著一個想要被認可的自己,只是需要我們用耐心和智慧去發現而已。
(摘編自《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二中 尹麗美 郵編:256812;山東省濟鋼高級中學 王雨彤 郵編: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