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我國“三農”政策持續向綠色轉型傾斜,牧草種植與綠色養殖已成為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抓手。國家通過推出“補貼扶持、技術推廣、生態補償”等組合拳,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牧草種植,以草促養、以養肥田,推動農業生產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
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牧草種植作為綠色養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戰略價值愈發凸顯。一方面,優質牧草替代部分精飼料,既能降低養殖成本,又能減少面源污染;另一方面,“牧草種植—畜禽養殖—糞肥還田”的生態循環種養模式,實現了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契合“雙碳”目標與生態保護要求。與此同時,國家對地方特色農業的培育政策,更為牧草種植與特色養殖融合發展提供了沃土,讓傳統農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在此背景下,無數新農人勇立潮頭,將政策紅利轉化為實踐動力,江西省遂川金農種養家庭農場主王青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以牧草為支點的生態農業創業歷程,不僅是其個人奮斗的縮影,更是國家綠色農業政策落地見效的生動注腳。在政策春風的吹拂下,王青的金農種養家庭農場從一片荒地起步,發展成集牧草種植、多元養殖、生態循環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典范,書寫了屬于自己的鄉村振興篇章。
記者:王總,您好!據了解,您曾經是北京法律行業的白領,生活穩定且體面。是什么樣的機緣巧合,讓您放棄大城市的生活,選擇回到農村成為一名創業者呢?
王青:決定回到農村創業,其實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氨逼钡娜兆与m然充滿機遇,但也伴隨著巨大的壓力和不確定性。每天穿梭在高樓大廈之間,快節奏的生活常常讓人喘不過氣來,總感覺自己像是這座城市的過客,很難真正找到歸屬感。
在北京工作期間,我和丈夫康秋平相識相知,他是江西省遂川縣人,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也一直堅定地想要回鄉創業。我本身就喜愛種養,對農業有著天然的興趣,我們一拍即合,便處處留意好的農業項目。有一天,他從客戶處了解到黃鱔養殖前景可觀,經過我們幾番合計,最終打定主意:開啟新的人生旅程,要在農業這片土地上闖出名堂來。于是,在2007年年底,我們雙雙辭職,回到了江西省遂川縣珠田鎮龍溪村。
記者:創業之路布滿荊棘,您在創業初期肯定也遇到了不少挫折吧?能不能和我們分享當初您都經歷了哪些困難,又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您堅持下來的呢?
王青:創業初期的挫折,真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2008年,我們滿懷希望,將第一批黃鱔網箱投入魚塘,次年擴大到了四個魚塘,搭建了幾間瓦房作為創業基地,還吸引了周圍很多人前來學習,跟著我們一起養殖黃鱔。后來,因黃鱔苗價格越來越高,飼養成本不斷攀升,我們的養殖技術又不成熟,多重因素導致黃鱔的死亡率特別高,初次創業最終以失敗告終。
之后,我們流轉了160多畝荒地,開始嘗試養殖海貍鼠,養殖規模從最初的幾百只發展到高峰時的五千多只,許多外省公司都前來洽談合作事宜??珊镁安婚L,后來遭遇市場突變,幾千只海貍鼠滯銷,砸在了手里,損失慘重。
后來,我們養豚鼠,可利潤微薄;養土雞,又遭遇禽流感,一夜之間土雞全都死了。那段時間,真的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特別迷茫,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但我這個人比較倔強,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既然選擇了創業這條路,就不會輕易放棄。我和丈夫一直堅信,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找到出路。再加上親朋好友的鼓勵和支持,讓我們有了重新開始的勇氣。
記者:如今,出售牧草已經成為您農場的主營業務。您為什么會選擇出售牧草作為主營項目呢?它又有哪些獨特的優勢呢?
王青:將出售牧草選為創業的主營業務,源于一次意外發現。起初,我種植牧草是作為海貍鼠的飼料,可海貍鼠養殖遭遇瓶頸,我只好挖掘種植的牧草價值,驚喜地發現它適用于牛、豬、雞、鴨等多種動物的養殖,是養殖戶的“寶藏飼料”。
我的家鄉河北唐縣是全國知名的育肥羊大縣,玉米青儲技術成熟。與此同時,我注意到南方養殖戶在冬季常受草料短缺困擾,且規?;N植、加工牧草的產業還處于空白狀態。
牧草本身的優勢也很明顯。首先,它的適用范圍廣,可以滿足多種畜禽的飼料需求;其次,相比其他飼料,牧草的成本相對較低,如果自己種植的話,更是能大大降低養殖成本;再次,牧草還可以制作成青儲飼料,附加值也隨之提升;最后,牧草的種節還可以作為繁殖材料銷售。我開始大膽嘗試將北方成熟的玉米青儲技術用在牧草加工上,未承想,這一嘗試竟成了我們創業路上的關鍵轉折點。
記者:看來您真的是獨具慧眼,抓住了商機。那目前您的農場具體有哪些牧草品種?各有什么特點呢?
王青:目前,我們農場主要種植有皇竹草、甜象草、巨菌草、紅象草、黑麥草等品種。
這些牧草各有長處。比如,皇竹草是典型的高產選手,植株能長到兩三米高,分枝能力強,在南方氣候條件下,一年能收割6~8次,每畝能收15~30噸鮮草。它的葉片富含蛋白質,口感帶點清甜,畜禽都喜歡吃,是適口性特別好的全能型牧草。甜象草最大的特點是耐旱、耐貧瘠,即便是山坡地也能種植,而且生長速度快,每年能收割4~6茬,畝產鮮草15~25噸。它的葉片柔軟多汁,含糖量比普通牧草高,畜禽愛吃,營養還均衡,粗蛋白質含量在14%以上,無論是喂牛喂羊,還是養魚養兔,效果都不錯。巨菌草有“牧草之王”的美譽,它產量高,每畝產量能達到30噸,而且一次種植能連續收割15年,一次投入,長期受益;它的粗蛋白質含量接近20%,約為玉米秸稈的3倍,牛羊吃了長膘快,產奶量也得到明顯提升。紅象草則特別適合飼喂繁殖期的雌性動物,比如母牛、母羊食用后奶水足,幼崽成活率高。雖然它畝產鮮草只有10~15噸,比前幾個品種稍低,但勝在省心——抗病蟲能力強,基本不用打藥,種植成本低。
記者:目前您農場的牧草產業規模有多大?產品主要銷往哪里呢?
王青: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農場的牧草產業已初具規?!,F在我們種有200多畝高產牧草,2024年,我們銷售了近3萬包牧草種節、40多萬平方米羊床,年經營收入約100萬元?,F在,借助互聯網平臺,我們將農場的產品推向了更廣闊的市場,因此,無論是北方的牧場還是南方的養殖場,都有我們的合作客戶。
記者: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農場都有哪些養殖項目?又是如何實現生態循環種養的?
王青:目前,我的農場除了有牧草種植加工外,還養殖了湖羊、牛、土雞、土鴨、土豬、藏香豬等,另外還有20畝魚塘。
我們用牧草來喂養畜禽,不僅降低了飼料成本,還能提高畜禽的肉質品質。畜禽的糞便經過無害化處理后作為有機肥還田,用來滋養牧草,形成了良性的生態循環。此外,我們采用益生菌培養罐培養益生菌來發酵牧草,不僅提高了牧草的營養價值,還能增強畜禽的免疫力,減少畜禽疾病的發生。這樣一來,既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又保證了產品的綠色生態。
記者:用牧草養殖在實際操作中有哪些優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王青:我就以養雞為例,來談談我們利用牧草養殖的優勢。牧草含有豐富的粗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對雞群健康有多重益處:粗纖維能促進雞腸道蠕動,提升其消化功能,減少消化道疾病的發生;自然生長的牧草通常無須施用農藥,從源頭上降低了農藥殘留問題,進而提升了雞肉品質,增強了產品市場競爭力。
在實際操作中,需注意牧草的預處理。由于甜象草、巨菌草等品種植株較高、纖維較粗,需先用粉碎機將其加工至米糠大小,避免雞群消化不良。飼喂時要搭配精料,如豆粕、玉米粉等,根據雛雞、育成雞的生長階段,合理調整精料與牧草的配比,保障飼料營養均衡。
針對草料供應的季節性問題,我們將甜象草、巨菌草進行青儲發酵處理,這種方式既能保留牧草的營養成分,又能實現全年穩定供應。實踐表明,牧草養雞在營養供給、養殖成本控制、環境友好性等方面優勢顯著,但也需關注雞群消化效率和養殖周期管理等問題。通過精細化預處理、科學配比飼料和優化養殖流程,完全能夠實現牧草養雞的高效。
記者:您在利用“互聯網+”推廣農場產品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從只有500個粉絲發展到如今有50萬粉絲的大“網紅”。能和我們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利用互聯網來推廣農場產品的嗎?
王青:我們踏入短視頻這行算是起步晚的。早些年靠著傳統搜索引擎做推廣,農場生意做得還算紅火。可在短視頻蓬勃興起時,我們卻一時沒反應過來,直到2019年我們才開始認真琢磨怎么在短視頻平臺上做文章。
剛開始做視頻,我們壓根沒什么高大上的想法,就只是忠實地記錄農場生活的日常:春天播種牧草,夏天收割晾曬;畜禽吃的牧草怎么加工成飼料。牧草制作成青儲飼料的全過程就像一本農場日記,原原本本地呈現在屏幕上。沒想到,這些不加修飾、實實在在的內容,反而戳中了大家的心,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嘗到甜頭后,我們開始琢磨怎么把視頻做得更好。我和丈夫進行分工,我專心負責短視頻的內容策劃和拍攝,他則繼續操持農場里的大小事務。每一條視頻我都認真寫腳本,鏡頭里大多是農場里真實的勞作場景,割草、喂料、制作青儲飼料……這些畫面雖然普通,卻透著一股踏實感。我還會時不時分享自己這些年創業的酸甜苦辣,給同樣在奮斗路上的朋友加加油、鼓鼓勁。
粉絲在視頻評論區提出的問題,我都特別上心。有人問牧草播種行株距怎么算,有人問小羊生病怎么護理,我就專門拍視頻,一步一步演示、講解。慢慢地,我們的粉絲量越來越多,不少人通過網絡了解到我們這個小農場,還特意從大老遠跑過來參觀學習。來的都是客,我們從不收一分錢,還騰出房間讓他們住下,帶著他們看農場里的每個角落,從牧草種植區到養殖棚,毫無保留地給他們分享經驗。
現在,短視頻不僅讓更多人知道了我們農場,還實實在在帶來了訂單,甚至連視頻中展示的牧草加工機械,也被我們帶火了。像牧草種節、羊床等產品,以前都是等著批發商上門采購,現在通過網絡,全國各地的客戶都能下單。誰能想到,互聯網這扇大門一打開,小山村的農產品也能順著網線走進千家萬戶呢?
記者:您從一個“北漂白領”成功轉型為“牧草女王”,在農業創業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于那些想投身農業的年輕人,您有什么建議嗎?
王青:我的深刻體會是:農業創業看似充滿希望,實則布滿荊棘。在此,我以自身經歷為鑒,為農業創業者提供幾點建議。
1.農業生產的時間成本遠超想象,切不可抱有短期獲利的幻想。我曾在黃鱔養殖上投入兩年心血,卻因苗價暴漲與技術不足功虧一簣;海貍鼠養殖歷經數年規?;l展,最終毀于市場突變。即便如今主營的牧草種植,從試種到推廣也耗時五年。農業項目普遍存在回報周期長的特點,需要創業者做好長期投入的準備,以足夠的耐心和定力應對漫長的等待期。
2.資金投入是農業創業的關鍵,也是許多人折戟的重要因素。建設標準化養殖場、購置設備、引進種苗等初始投入巨大,而飼料、人工等后續成本更是持續消耗現金流。因此,創業者在創業前務必做好充分的資金規劃,預留足夠的風險儲備金,同時積極關注并利用政府扶持政策,拓寬資金渠道。
3.技術門檻是農業創業繞不開的難關。無論是種植還是養殖,每個環節都蘊含著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因此,創業者必須保持學習的熱情,主動鉆研技術,通過培訓、實踐等方式積累經驗,提升應對技術難題的能力。
4.心理建設在農業創業中至關重要。市場波動、產品滯銷、自然災害等問題,常常會給創業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當我遭遇挫折時,也曾陷入自我懷疑與絕望之中,但正是對農業的熱愛、不服輸的精神,以及家人和親友的理解與支持,支撐我一次次走出困境。因此,創業者要做好面對失敗的心理準備,將挫折視為成長的契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堅定前行的信念。
5.異地創業者更需保持謹慎。不同地區的土地政策、氣候條件、市場環境差異顯著,尤其要明確土地的實際用途及是否存在變更限制,避免因土地性質不符、手續不全等問題導致項目受阻。因此,建議在啟動前咨詢專業法律工作者,對土地相關手續、政策合規性等進行全面評估,從源頭上規避法律與政策風險。
選擇農業創業,就是選擇了一條需要傾注大量心血與汗水的道路。但只要我們認清行業特點,做好時間、資金、技術和心理上的充分準備,以敬畏之心、創新之志深耕這片土地,終能在希望的田野上收獲屬于自己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