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震預警的警報聲突然響起,你是否能在30秒內找到維持家人3天生存的關鍵物資?一份科學配置的地震應急包,可能是你災后黃金救援期里最可靠的“生命保險”。下面,手把手教你準備家庭地震應急包(以下簡稱“應急包”)。
一、按生存優先級備貨
水和食物是應急包的基石。每人每天需儲備3升飲用水(包括清潔用水),建議選擇保質期在2年以上的瓶裝水。食物要避開高鹽、高水分品類,壓縮餅干、即食罐頭、能量棒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須按家庭成員數準備3天的量,嬰幼兒需額外添加奶粉和罐裝果泥等食物。
急救用品不能含糊?;A配置應包含過濾式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彈性繃帶、三角繃帶、碘酊、消毒紗布、消毒棉簽、酒精棉片,以及退燒藥、止瀉藥等常用藥。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必須單獨分裝足夠劑量的慢性病藥品,并用記號筆標注服用劑量和時間。
應急救援物品要備齊。家庭一般應配備便攜雨衣、全頻道收音機、高頻防災救生口哨、防水火柴、應急蠟燭、多功能工具刀、手電筒(建議選擇手搖發電款)、防滑手套、保溫毯等。
二、讓應急包拿得快、用得順
選對收納容器是關鍵。優先選擇帶有反光條的雙肩防水背包,側面有網袋方便放常用物品,內部用分區收納袋將物品分類收納,并貼上醒目的標簽。需要注意的是,在包的最上層放置一張家庭應急聯系卡,寫上所有家庭成員的姓名、出生年月、血型、緊急聯系人電話等,如不慎受傷昏迷,這張卡片能幫助救援人員快速了解情況。
分層放置有講究。上層放高頻使用物品,如手電筒、高頻防災救生口哨、家庭應急聯系卡;中層放食品和水;下層放應急救援物品。特別要注意,嬰兒尿布、老人助聽器電池等特殊物品要用密封袋單獨包裝,避免受潮或被其他物品擠壓損壞。
全家都要認識應急包。把應急包放在臥室門口或客廳玄關等易拿取的位置,確保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在10秒內找到。每個月和家人模擬演練使用應急包場景,孩子可以通過游戲記住物品位置,老人則要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如何打開應急包、使用止血帶等。
三、應急包避坑指南
很多家庭會陷入“囤貨越多越安全”的誤區,其實應急包總質量不宜超過家庭成員平均承重的1/3,否則可能影響逃生速度。同時,還要注意應急包中的物資是否過期,壓縮餅干保質期通常為18個月,藥品需每3個月檢查一次,建議用手機設置提醒,定期更換并標注新的過期日期。
此外,也要充分考慮地域差異。南方多雨地區要給應急包套上防水罩,北方寒冷地區需加放太空急救毯(能反射90%人體熱量);高層住戶必須配備防煙面罩和安全錘,低層住戶則要多備防塵口罩和滅火毯。
(山東 安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