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郯城縣積極推廣小麥精控播種、科學施肥、秸稈精細還田等關鍵技術。筆者以“促弱控旺、促根增蘗、培育壯苗、保蘗成穗”為目標,總結了小麥精控播種及科學施肥技術要點,為小麥單產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撐。
一、小麥精控播種
1.品種選擇。選擇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的抗倒、抗病、高產、穩產小麥品種,如濟麥22、臨麥9號、墾星8號、煙農19、菏麥29、煙農1212、登海206、山農42、鑫星617、中麥30、菏麥179、太麥198、魯原502等。嚴禁選用抗寒能力弱的春性品種和自留種。
2.地塊選擇。小麥種植地塊以選擇光照充足、富含有機質、疏松、透氣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和沙壤土為宜,土壤pH一般在6.5~7.5,優先選擇前茬為玉米、豆類、蔬菜等作物的地塊。
3.適期晚播。適期晚播既可避免小麥冬前旺長,培育壯苗,提高小麥的抗寒能力,又可有效減輕莖基腐病等病害的發生。如前茬為玉米,則應結合玉米收獲情況,在霜降節氣前完成小麥播種。
4.種子處理。去除癟粒、病粒等,留下飽滿、健康的種子,一般在播種前7~10天進行曬種。每100公斤種子可用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500~600毫升進行包衣或拌種,以減少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的發生。
5.整地。播種前需精細整地,使土壤疏松、平整,達到上虛下實的狀態。一般要求耕深20~25厘米,以打破犁底層,增強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同時清除田間雜草、殘茬等雜物,為播種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6.機械化精控播種。根據地塊大小、形狀和播種要求選擇合適的播種機。比如,大型農場可選用大型的聯合播種機,小地塊則可以使用小型的手扶式播種機。要確保播種機的性能良好,各部件能正常工作。精準調節播種機的播種量、播種深度和行距等參數。每畝播種量一般在10~15公斤。播種深度保持在3~5厘米,太深或太淺都會影響種子發芽和麥苗生長。行距一般設置在15~20厘米。在播種過程中,保持播種機勻速前進,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小時4~6公里。速度過快會導致播種不均勻,出現缺苗斷壟的情況;速度過慢則會影響播種效率。利用播種機上的監測系統,實時監控播種情況,包括播種量、播種深度等參數。如果發現異常,應及時停機調整,確保播種質量。
7.播種后檢查與處理。播種后要檢查種子覆土情況,保證土壤覆蓋均勻、厚度適當。如果覆土過淺或有種子裸露,就要及時進行覆土處理,防止種子受風吹日曬或被鳥類啄食。根據土壤墑情進行適當的鎮壓,使種子與土壤接觸緊密,有利于種子吸收水分,促進發芽。但在土壤過濕時要避免鎮壓,防止土壤板結。
二、科學施肥
小麥施肥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基肥是小麥生長的基礎,應占總施肥量的60%~70%,一般在播種前施入。追肥則用于滿足小麥不同生長階段的額外養分需求,一般在分蘗期、拔節期及孕穗期追施,以促進小麥分蘗,達到苗齊、苗壯及提高籽粒千粒重的目的。
1.基肥。結合整地施足基肥,堅決杜絕地表撒施,鼓勵增施有機肥。一般地塊每畝施腐熟堆肥(農家肥)2000~
3000公斤或商品有機肥300~500公斤。推薦選用N∶P2O5∶K2O為16∶16∶10或15∶18∶7的小麥配方專用肥40~50公斤。缺鋅或缺錳地塊可每畝施硫酸鋅或硫酸錳1~2公斤,缺硼地塊可每畝施硼砂0.5~1.0公斤。
2.分蘗期追肥。小麥分蘗期是增加有效分蘗的關鍵時期,此時需施適量的氮肥。一般在小麥長出2~3片真葉時追肥,每畝施尿素5~8公斤,可促進分蘗,增加穗數。如果土壤肥力較低,或者前期施的基肥中磷、鉀肥不足,也可以適當補充一些磷、鉀肥,一般每畝施過磷酸鈣3~5公斤、氯化鉀2~3公斤,以促進小麥根系生長和分蘗健壯。追肥方法可選擇撒施結合澆水或者溝施,對于一些保肥性差的土壤,溝施效果更好。
3.拔節期追肥。當小麥基部節間開始伸長,可在春小麥拔節初期(主莖節間伸長1~2厘米)或冬小麥返青后30~40天開始追肥。此階段施用氮肥能夠促進小麥莖稈粗壯、葉片增大,為后期穗粒數的增加提供保障,一般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同時,可每畝配合施用磷酸二銨5~8公斤、氯化鉀3~5公斤,以保證養分的均衡供應。追肥方法可選擇將肥料均勻地撒在田間,然后及時澆水,讓肥料隨水滲入土壤。但要注意撒施均勻,防止局部肥料濃度過高而造成燒苗。
4.孕穗期追肥。小麥孕穗期追肥是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措施,一般在小麥旗葉(最后一片抽出的葉)完全展開、幼穗處于四分體時期進行追肥較為合適。此階段主要采用葉面追肥方式,常用的是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每畝噴施肥液量為50~70公斤。如果小麥長勢較弱,也可以適當補充少量氮肥,如尿素溶液,濃度控制在1%~2%。這有助于防止小麥早衰,增強小麥光合作用。葉面噴施應選擇在晴天的傍晚進行,此時溫度較低、光照較弱,不但有利于葉片吸收肥料,還可避免因高溫、強光導致肥液快速蒸發和灼傷葉片。可用噴霧器將肥液均勻地噴灑在小麥葉片正反兩面,以葉片濕潤但不滴水為宜。
(山東省郯城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 王景榮 郵編:276100)
作者簡介:王景榮(1990—),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與應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