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生的山水畫作博大沉雄,以北方山水為主,既有南派小巧溫潤之靈氣,又有北方山水之豪放,兼有蒼涼與婉約的情緒和意境,讓我們大飽眼福、嘆為觀止”。在舉行的楊留義山水畫學術上,與會嘉賓和觀眾對楊留義先生的作品贊不絕口。作為當代著名山水畫家,楊留義先生繼承了漢唐藝術傳統,在山水畫創作中著力探索博大雄渾之美,他以氣、以勢構象,在山峰嵯峨、山脈跌宕的節奏中求韻,他運筆沉墨、墨色蒼厚,逐漸形成宏闊、雄健的藝術格調,在百花竟妍的當代山水畫壇上,凸顯出自己個性鮮明的特征。
楊留義之所以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完全得益于多年來的執著和勤奮。多年來,他以高昂的藝術熱情,孜孜不倦的踐涉在大江南北的崇山峻嶺之間,搜盡奇峰,飽游沃看,體悟山川之精神,畫作他鴻幅巨構之意象。全景式的構圖,淋漓盡致地展示了畫家對自然山川的敬畏和熱愛之情,蕩漾著宇宙的磅礴生機,充分體現出祖國山河的崇高與壯麗。楊留義在自己的山水畫創作中所追求的陽剛之氣和巨麗之美,與新時期全民共創時代之偉業、共鑄民族之輝煌的時代精神,相聯系,相共振。楊留義的山水畫作之所以既氣勢磅礴又飄逸卓然,還跟他的一段創作經歷有關。有一次,楊留義到西北寫生,從新疆到內蒙,再到山西的北部偏關一帶,他為千山萬壑的高原所感動,內心耿涌動著一種難以言表的創作激情。那天正好下雪,楊留義一個人行走在茫茫的高原上,立時產生一種蒼涼之感,那種深入骨髓的震撼深深刻印在自己的腦海之中,經久不息。這次經歷使楊留義的山水畫創作產生了一種蛻變,他把南方山水的清秀韻味和北方山水的博大雄厚恰到好處的融合在一起,從而使作品兼有北方豪壯磅礴之氣,又有南派溫潤平和氣的,別有一種神秘悠遠的意境。
楊留義先生的山水畫學術展吸引了眾多美術界大家的關注。在畫展的開幕式上,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著名山水畫家盧虞舜給予了這次畫展極高的評價,中國美協副主席、著名國畫家尼瑪澤仁先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并代表中國美協表示祝賀。著名美術評論家夏碩琦先生在評價楊留義的山水畫作時說,楊留義是個激情派,他的創作想象奇偉,氣象崢嶸,壯人心魄。他的筆墨力求蒼渾、堅實,作風曠達雄邁,其畫作求氣勢,求壯闊,求雄渾,求崇高,求宇宙意識。作畫追求大格局,大氣象,大境界。構圖上講究以小見大,所謂“咫尺萬里之勢”,“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想必夏老先生的肺脂之言。
著名美術評論家徐恩存先生這樣評論楊留義的作品:楊留義把自己的藝術定位在當代文化語境,目的是把現實生活詩意化,把自然山水精神化,并且在其中給以當代人的心靈投射,使他的作品體現的是具有詩意的美感。誠哉斯言。而在周積寅先生眼中,楊留義的山水,于崢嶸中見博大,雄渾中見精致,觀者在“千巖競秀,萬壑爭流”間感受到的是變化萬千的山間氣象,接天連地的渾然之勢,如詩如畫的深邃意境和酯暢淋漓的筆墨揮灑。
楊留義山水畫學術展除了受到業內專家學者的好評,同樣受到了普通觀眾的好評。展覽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但每天都觀者如云。一位觀眾專程從上海趕來看楊留義先生的展覽。他認真的觀摩完此次的100余幅山水畫作后激動地說,先生作品上追宋元,下涉明清,筆調俊逸,既具有時代氣息,也具有個人62·
風格,體現了傳統中國畫的審美追求和精神意蘊。更有觀眾則熱切地詢問工作人員,希望能夠收藏楊留義先生的作品。
雖然這次山水畫學術展收到了巨大成功,但楊留義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自己追求藝術的腳步。對于他來說,這次展覽是對自己藝術探索道路的一次集大成的展示,更是自己藝術創作道路上的一個新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