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發展媒體融合已從概念階段進入實踐階段,媒體融合形成了全程、全員、全效的全新傳播生態。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的邊界被打破,媒體傳播渠道更加豐富、受眾需求趨向個性化,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攝像記者作為新聞現場的記錄者不應再局限于傳統記錄工作,攝像記者需要在媒體融合環境中兼顧內容生產、多平臺傳播等多角色,對媒體融合背景下攝像記者業務的必備素養進行分析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新聞傳播力和影響力,促進新聞媒體高質量發展。
媒體融合背景下攝像記者業務的必備素養
技術應用能力
媒體融合時代傳播媒介的多元化倒逼攝像記者構建多層次的技術應用能力。隨著超高清播放技術在視聽節自創作中的應用超高清拍攝技術也成為攝像記者業務的標配,超高清播放技術通過提升畫面分辨率與色彩還原度讓新聞場景細節纖毫畢現,滿足了媒體融合背景下觀眾對高質量視聽內容的需求。無人機航拍在媒體融合背景下也是攝像記者業務的必備素養,在城市建設、民俗節慶等題材新聞的拍攝中無人機可突破常規拍攝視角以高空俯瞰的視角展現畫面,為新聞增添空間縱深感。除以上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的拍攝技術能力外,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攝像記者還需要掌握VR全景拍攝技術的應用方法,VR全景拍攝能夠使觀眾身臨其境般地感受新聞現場,如此新聞攝像記者能夠帶給受眾更好的視聽體驗。在后期制作方面攝像記者需要熟練掌握 Pr 等專業剪輯軟件來完成素材篩選、節奏把控、敘事結構搭建等任務隨著短視頻平臺興起剪映等移動端剪輯工具也是新聞攝像記者的必備技能,如此新聞攝像記者才能順應媒體融合時代快速處理素材、發布新聞的需求。
圖1無人機航拍

全媒體內容創作思維
在媒體融合縱深發展進程中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促使攝像記者必須徹底打破傳統新聞創作的固有模式并建立適應全媒體生態的內容創作思維。在媒體融合背景下短視頻平臺崛起成為主流傳播平臺,短視頻平臺重塑了受眾瀏覽信息的習慣,短視頻“短平快”的傳播特點要求攝像記者具備將新聞事件轉化為精彩故事的能力,攝像記者在創作時需提煉新聞亮點并運用生動鮮活的鏡頭語言增強故事感染力。除短視頻外新聞直播也是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主要的傳播形式,攝像記者在直播過程中需要保證畫面穩定、構圖美觀,如在文旅直播中攝像記者需要靈活調整拍攝角度、深入展示景點特色,在新聞直播現場攝像記者可通過鏡頭帶領觀眾“云游”現場同步解讀事件進展。在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用戶更傾向于獲取簡潔明了、具有話題性的信息,這就要求攝像記者將新聞拆解為碎片化內容。媒體融合背景下不同平臺的傳播特點要求攝像記者具備全媒體內容創作思維,只有攝像記者具備全媒體內容創作思維才能使業務和新聞媒體的需求相匹配。
新聞策劃能力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信息傳播速度大幅增長,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已進入分秒必爭的階段,媒體融合背景下海量信息的快速傳播與多平臺媒體分發對攝像記者的新聞策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攝像記者只有具備捕捉新聞價值的“眼力”和參與新聞策劃的“腦力”才能使新聞報道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在新聞策劃能力中新聞洞察力是攝像記者的核心競爭力,新聞洞察力要求攝像記者在新聞現場能快速分析判斷新聞價值并篩選出有傳播價值的信息。面對社會熱點事件攝像記者需具備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如在民生新聞拍攝中記者需要從大眾的“家長里短”中挖掘出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新聞主題,使新聞在“接地氣”的同時兼具思想深度。攝像記者的新聞策劃能力則貫穿于新聞生產的全流程,在選題構思階段攝像記者需要主動參與選題討論并從視聽角度提出創新性建議,在拍攝方案敲定環節攝像記者需綜合考慮拍攝場景、光線條件、設備等因素參與制定詳細的拍攝計劃。在后期呈現階段攝像記者需要與編輯團隊共同打磨新聞作品,攝像記者通過對拍攝素材的二次篩選能夠進一步強化新聞主題,全方位提升新聞的傳播效果。
跨平臺傳播能力
在融合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已演變為多平臺協同的系統工程,多平臺協同的生產模式要求攝像記者需要具備跨平臺傳播能力,跨平臺傳播能力要求攝像記者要成為記錄畫面的高手和推進團隊協作的橋梁紐帶,只有攝像記者具備跨平臺傳播能力才能促進新聞價值的最大化傳播。在媒體融合環境下的新聞生產鏈條中攝像記者需要與文字記者、編輯、新媒體運營等崗位緊密配合,與文字記者協作時攝像記者需在前期策劃階段共同梳理新聞脈絡,攝像記者通過實地勘景、拍攝樣片為文字記者提供線索,文字記者則以采訪內容為攝像記者提供拍攝方向,攝像記者據此文字記者設計的跟拍路線和場景通過鏡頭語言強化新聞故事的感染力。攝像記者與編輯團隊的協作同樣貫穿新聞素材交付到成片產出的全過程,攝像記者拍攝完成后需要向編輯說明拍攝思路、素材亮點等幫助編輯理解素材價值、確定剪輯重點,在剪輯過程中攝像記者與編輯需要就敘事節奏、畫面銜接、特效運用等環節反復溝通。面對新媒體運營人員攝像記者需了解平臺傳播規律與用戶需求,如此攝像記者才能拍攝出適配平臺調性的鏡頭,確保內容傳播效果。最后跨平臺傳播能力還要求攝像記者根據不同平臺屬性調整傳播策略,如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攝像記者需要用通俗易懂的鏡頭語言突出畫面的“網感”,而在微信公眾號等圖文為主的平臺攝像記者則需配合運營人員提煉畫面中的核心信息,制作適配圖文排版的視覺素材,攝像記者只有具備以上素養才能適應媒體融合背景下的跨平臺傳播。
媒體融合背景下攝像記者提升業務必備素養的策略
強化技術培訓,緊跟行業發展潮流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媒體技術迭代加速,攝像記者需要進行多層次、立體化的技術培訓來適應媒體融合的發展需求。針對超高清播放技術在視聽節目中應用的趨勢攝像記者可從硬件參數解析入手并結合基于高清播放技術制作的視聽節目案例學習超高清畫面的構圖技巧、光線運用、色彩還原方法等,攝像記者應通過實操在模擬新聞現場環境中掌握高清播放技術的參數設置、存儲管理、傳輸流程,如此攝像記者能夠解決高清拍攝中常見的問題。在無人機航拍技術學習方面攝像記者應從理論與實戰兩大方向入手,理論學習方面攝像記者應學習無人機航拍的相關法律規定,實戰環節攝像記者應從不同場景的飛行任務入手,如此攝像記者能夠在實踐中提升無人機航拍能力。在VR全景拍攝方面攝像記者需掌握全景相機的拼接校準、360度畫面敘事設計等技術,同時攝像記者應學習主流媒體的VR報道案例并分析案例如何通過拍攝設計增強新聞表現力。在后期處理方面攝像記者需要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后期制作學習方式,攝像記者的學習應覆蓋剪輯、特效、直播等各個方面。在剪輯學習中攝像記者需要學習 Pr 等專業剪輯工具的使用,攝像記者應拆解主流媒體的剪輯邏輯分析多機位剪輯、關鍵幀動畫制作等技術,對于移動端剪輯攝像記者需要學習新聞快剪、混剪的技巧來提升快速出片能力。在直播方面攝像記者需要掌握OBS推流等直播技術,如此攝像記者能夠掌握適配媒體融合各個形式的攝像任務,提升自身業務素質。
創新培養模式,塑造全媒體創作思維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攝像記者以往的能力提升模式已難以滿足全媒體內容創作的需求,攝像記者需要打破創作思維定式并掌握適配不同平臺的內容生產邏輯。攝像記者應進行全媒體內容創作的針對性學習,如在短視頻拍攝中攝像記者應學習短視頻策劃、短視頻腳本協作者、短視頻分鏡設計、短視頻拍攝剪輯等覆蓋短視頻全流程制作的相關練習,在短視頻選題環節攝像記者應引入抖音熱點等輿情監測工具分析平臺熱門話題,如攝像記者結合社會熱點設計“1分鐘說XX”的短視頻選題,在腳本撰寫階段攝像記者可借鑒主流媒體抖音賬號系列短視頻的創作手法來學習其中的敘事邏輯。考慮到媒體融合下新聞全媒體傳播的趨勢,攝像記者應針對統一新聞素材進行“一材多用”的實踐練習,如在鄉村振興題材的制作中攝像記者需要將素材進行差異化的使用,在微博攝像記者需要將素材提煉成核心圖片或視頻并搭配簡短文化和話題標簽,在抖音平臺攝像記者則可將素材進行故事化的呈現,在創作中攝像記者可制作 ω00 后返鄉創業”等劇情短片,在專業媒體平臺攝像記者則需制作長視頻進行深度報道,在創作中攝像記者通過長鏡頭跟拍、人物訪談就能深入剖析新聞價值。
建立實踐機制,提升新聞策劃能力
在媒體融合的激烈競爭下新聞策劃能力是攝像記者產出優質作品的核心競爭力,攝像記者可通過“傳幫帶”、實戰參與、案例研習等方式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開拓思維,如此攝像記者能夠全面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攝像記者可通過師徒結對的方式來和資深攝像記者學習拍攝技巧,在日常報道中攝像記者可學習資深記者的拍攝思路,攝像記者根據資深記者現場示范和講解能夠進一步強化自身判斷新聞價值的能力。如在民生新聞拍攝中攝像記者可通過觀察資深記者觀察、交流、拍攝的方式從中汲取有益經驗,在學習有益經驗后攝像記者便可將其用于后續實踐中。同時攝像記者還應在每次拍攝后進行復盤,拍攝結束后攝像記者從構圖、鏡頭語言、新聞角度等方面分析拍攝素材,如此攝像記者能夠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除此之外,攝像記者還應該參與新聞創作的全流程,攝像記者應將畫面創作思維前置到新聞生產源頭,在選題階段攝像記者可結合自身對拍攝場景、設備運用的了解提出創新性建議,在策劃方案制定環節攝像記者需承擔繪制分鏡頭腳本、制定拍攝計劃等工作,同時攝像記者應與文字記者、編導等密切溝通來確保拍攝方案與整體策劃思路一致,如此攝像記者能夠提升自身業務素養水平,滿足新聞媒體發展需求。
圖2 VR新聞

搭建協作平臺,增強跨平臺傳播能力
在媒體融合生態下新聞生產與傳播特點要求新聞媒體構建協作體系,如此攝像記者能夠打破部門壁壘,強化與受眾的互動連接。攝像記者可定期與文字記者、編輯、新媒體運營人員共同進行跨部門的頭腦風暴會議,攝像記者可基于自身對不同新聞題材畫面表現力的理解提出選題方向,如在春節報道中攝像記者可從春運火車站人物群像為切入點用鏡頭捕捉歸鄉人的情感瞬間,新媒體運營人員則結合平臺數據分析用戶興趣點提出短視頻挑戰賽、直播連麥返鄉者等創意,如此攝像記者能夠通過思維碰撞在拍攝中整合多方視角,形成更具傳播力的新聞策劃方案。在項目聯合制作中攝像記者可通過跨部門聯合提升跨平臺傳播能力,如攝像記者在拍攝宣傳城市形象的新聞時可根據文字內容制定拍攝計劃、規劃航拍路線、確定拍攝機位等,攝像記者與編輯和新媒體運營人員共同參與新聞腳本審核,攝像記者在審核中可從剪輯節奏、平臺適配性等角度提出建議,如此攝像記者能夠確保拍攝與其他新聞制作環節無縫銜接。除在創作端發力外攝像記者還應從傳播端入手來增強跨平臺傳播能力,攝像記者可定期與各部門人員對新聞瀏覽量、點贊數、評論數、轉發量、用戶畫像等后臺數據進行分析,攝像記者需要從畫面質量、鏡頭運用對傳播效果的影響進行分析,攝像記者通過分析總結不同平臺的傳播規律能夠在拍攝中更精準地把握跨平臺傳播的技巧,如攝像記者經過分析后可得知微信公眾號圖文結合形式傳播效果更好,B站中趣味性強、有創意剪輯的內容傳播效果往往更好,攝像記者據此便可制定個性化的跨平臺傳播策略。
完善職業發展體系,堅守職業操守
在媒體融合帶來的快節奏、高壓力工作環境下攝像記者的職業發展不僅依賴業務能力的提升,攝像記者更需要堅實的職業操守作為支撐。攝像記者需要完善職業發展體系筑牢職業底線、提升心理素質,如此攝像記者才能在媒體融合環境中穩步前行。攝像記者應分析典型反面案例認識違背職業操守的后果,同時攝像記者應學習主流媒體在報道中堅守真實記錄原則的正面案例來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新聞媒體也可為攝像記者提供定期的專題培訓,培訓內容應針對攝像記者經常接觸的場景和媒體融合環境下的特殊形勢展開,如媒體融合下新聞真實性的便捷、媒體融合時代新聞攝像的新要求等,在培訓時新聞媒體應采用理論、案例、實踐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在培訓過程中新聞媒體先用理論為攝像記者解讀堅持職業操守的必要性,理論講解完成后新聞媒體組織攝像記者分析拍攝中容易涉及到職業操守的場景,在探討中新聞媒體應鼓勵記者探討合理的拍攝與素材處理方式,新聞媒體還可鼓勵攝像記者分享自身在拍攝中堅守職業操守的經驗和做法,如此新聞媒體能夠確保攝像記者具備開展業務的必備素質。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攝像記者業務必備素養包含技術應用能力、全媒體內容創作思維、新聞策劃能力、跨平臺傳播能力等,攝像記者具備以上素養才能夠有效順應媒體融合趨勢。在實踐中攝像記者需要根據不同平臺的特點和受眾需求來掌握相關攝像技術和后期制作技術,如此攝像記者才能夠創作出與平臺適配的內容,提升傳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