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慢慢接受以前不屑的事物
一定要到一定的年齡,才會慢慢接受
許多以前不屑的事物
譬如,春節貼福
端午要插艾。舊儀式
新心愿祈福新年彩頭和吉祥平安
原諒世道寬恕自己
敬神敬天地
畢恭畢敬。鞠躬,學著用左手上香
開始體味自然饋贈
珍惜米粒潔白,粥的清香
喜歡讀“世間有三種動物不可冒犯
神,靈魂,老實人”
這樣的句子
譬如像我,膽子越來越小
心里一難受,就想打一圈親友的電話
讀不懂命運的密碼。人過中年
生活已把我教育得小心翼翼
在塵世
人活著,不管在哪里都要開一個窗口
就像開軒面場圃
一年要留出二十四個氣口
一座房子要建一個四水歸堂的天井
接受天光雨露
和上天的賜予
即使困在密不透風的城市里
一間屋里也要望著一扇窗戶
像人的沉默之門、羞恥之門
就像在行走的肉身里,撕開痛
和一個血口
露出清澈的眼睛
打量著自己然后驚喜地說
“哦,真好,原來你還等在這里”
與己書
是的,我需要另一個自己的撫慰
他通常要比我慢半拍。譬如
我已經穿過了馬路
他還在玲聽行道樹上的鳥鳴
我走過了江濱步道
他還逗留,偷了一朵梔子花遞上的花香
我踏過了的草地
他告訴我重逢了露水綠瑩瑩的眼睛
我要騎出二十五邁的車速
他卻對著拂面的春風莫名流下了淚水
是啊,我們都過得太匆忙
需要另一個自己替我們收藏這一生的情誼
大北方印象
我初識的北方,皇天后土
一整天一整天奔跑不盡的遼闊
村莊
樹木
綠油油無盡的麥地
是一幅寬銀幕上三個不斷切換閃現的風景
八千里平川
鮮見山包和墳瑩
我低聲問鄰座
“這里
人死了都埋哪里”
他沉默了片刻,說
“應該就在地里
土地長莊稼也埋人”
大海
每次面對這么一整座不息的大海
我就抑制不住兩種沖動
一是打開胸腔,一下子
放出來一個蔚藍,奔涌的海洋
另一個,就是高高地縱身一躍
投海,隨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大自然的美,往往像海的遼闊和自由
暴力得,讓人想去死
在海邊
一個人最好,每周都要去看海
與大海交換藍的心得和血液
一想到有一位知己在身邊,它比我想象中的要大
要苦,要澀,要蒼涼
還要替世間承受著這些
我就像鯨魚得到安慰,慢慢藍和遼闊起來
晨光辭
陽光在樹上,像一種植物,鳥鳴也是
另一種植物
門口種一棵樹
春風,便有了落處
陽光和鳥鳴一樣,嘰嘰喳喳
新鮮且明亮。在樹梢,長出青翠的光
輕輕飛起來的寂靜
讓人想把愛過的事物,再重新愛上一遍
光
總有一些遺落世間的光,譬如
點綴在夜空的星星,散落在草木間的熒火
這些太陽收不回的光芒。它們收斂,卑微
卻被我眼里的光
一次又一次驚醒
一朵白云能做什么
我之所以虛構一朵云,虛擬它的白與輕
送給意氣相投的故友
是想用一朵云,取一個寺名。諸如白云寺
在看到的山巔
或白雪茫茫的紙上
然后,一朵白云當蒲團,一朵當經書
另外一朵當住持
用一朵云,在樹下盤膝對坐
盡興時
它云游去了。我也揮揮衣袖回世間工作
驚蟄起
從今天起,動情是危險的
桃花最先動了凡心,咳出血涸紅了整片山坡
地底有浮生,萬物都獲得重生。在春天
陽光雨水鳥鳴哪一樣都是恩賜
一切變得猝不及防
春天,不犯錯誤幾乎是不可能的
允許胡思亂想任其自然。我經常
感動得落淚,甚至連死亡也略帶了暖意
落日
這是我看到的情景:老去的夕陽急紅了眼
在樓群間,切開一道光明的出口
慢悠悠的影子,一點一點拉長
銹跡丟在地上的落寞
我突然有一種鐘擺卡在咽喉的感覺
看著暮色
順著立交橋的靜脈給城市緩緩輸液
在外鄉人的眼里,鴿子撲棱著黃昏的翅膀
約等于農村地里伸出炊煙的手
城市的余暉
正漫過玻璃幕墻讓熄滅的重新發光
沿街張望的路燈在路口,咀嚼著余溫
讓鳥和萬物都動了歸巢的念頭
責任編輯 韋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