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家里窮,沒有錄音機,只能“偶遇”音樂。當我偶然間聽到一段悅耳的音樂,霎時便激動得汗毛直立,卻全然不知歌曲名稱,也無法向旁人描述聽到了什么,只留內心無法言喻的震撼與動容。
多年以后,當我在網上隨意聽一些音樂時,忽然感覺某段曲調似曾相識,這或許就是鐫刻在我兒時記憶中收音機播放的那些優美旋律。
那時,為了聽到一段心儀的曲目,我可以守在收音機前等待數天,只為在電臺所點的歌曲終于播出的那短暫的一刻。
人的能力來自不同渠道,有些可以通過后天學習,有一部分則純屬天生,父母給予的基因片段里鑲嵌著這部分能力,審美就是其中一種。
若貂蟬與李逵都經過孩子的眼前,他的眼神定是追蹤貂蟬的;音樂亦然,剛出生的嬰兒,懵懵懂懂、啼哭不止,一段搖籃曲就能讓她安靜下來。
審美是不用學習的,無論古今中外,一首動人的歌曲就能把世界上各民族、各時代的人跨越時空聯結在一起。
在叔本華看來,音樂跳過了理念和現實世界,是對意愿的直接傾訴。可以說,音樂是超越語言的,語言不夠細膩、顆粒度太大,而音樂則是無形的、跳動的、融合的、多彩的。
音樂也是自由的。每個人都可以伴著一段優美的旋律展開豐富的聯想,隨時隨地、無拘無束:可以想象無際的草原、縹緲的山間、奔流的小溪,抑或是洶涌的大海……
人們為了生存不斷壓抑天性,只有在音樂的世界里,人們才是純粹且自由的,可以讓靈魂跟隨旋律漫無目的地遨游。每當我伴著音樂觀看一些用無人機拍攝的鳥瞰壯美風景的短視頻時,都有這種靈魂在游動的感覺。
音樂噴泉更是把音樂具象化,描摹出音樂多彩的律動,用節奏、強弱、色彩、圖案展示出涌動于人們心中的熱情。
音樂是意念的流淌,音樂的創作不需要遵循任何邏輯,而且常常是跳躍的。你問韓紅為什么某天午夜從夢中醒來,一首《天亮了》就在腦中成型了,她也解釋不清。
曾有人說,當一段旋律向你襲來,你感覺是上帝緊握你的手在記錄,那旋律出自你的手,卻并不屬于你。所以,某些人被稱為靈魂的歌者,是因為他們的聲線像是來自于某個美妙仙境,令人們不禁感嘆世間竟還有這般美好。
我愛聽音樂,并時常把它想象成一條流過山間峽谷的小溪,曲折蜿蜒、迤邐而行。幾天前,當我徜徉于龍門澗峽谷中時,這種感覺愈發強烈。一路上,我伴著溪流、聽著合拍的音樂,心曠神飛。
音樂是情緒的浸染,戴上一副耳機,瞬間即可體驗那種難以言傳的獨特感受。只要人們回歸天性,就會發現,音樂可以具備如此直截了當的感染力。面對音樂的美,人們失去免疫力,無論平時刻意營造出了多么堅強的人設,在一段動人的旋律面前,它都不堪一擊。
音樂是靈魂的庇護,當你沉浸在一段音符中時,會覺得受過的傷、熬過的夜都可以忍受,它會悄悄修補你千瘡百孔的內心。
不妨聽一曲美妙的音樂吧,洗滌靈魂、療愈身心,體會其中的崇高和開闊之境,忽視那些不完美的細枝末節,感受曠野般的、不被定義的人生。
獨處之時,讓我們用音樂為靈魂搭建一座蝸居,在那里,你總能找回原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