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的建德,新安江、蘭江、富春江三水交匯處泛起粼粼波光,嚴州古城的青磚黛瓦與漫山新綠相映成趣。這座置縣1800年的江南古城,正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筆,以生態為墨,在錢塘江上游的山水間書寫新時代的共富答卷。
2025年4月24日至27日,一場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主題影像創作暨全國畫報媒體看建德創作實踐的活動在此啟幕。來自全國的22家畫報、航空以及日報等媒體齊聚三江口,用鏡頭丈量建德的生態肌理,以影像解碼“兩山”轉化的建德路徑。
生態立市的戰略規劃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000多年前,詩人孟浩然坐船經過建德,寫下名詩《宿建德江》。
建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是全球綠色城市、全國首個氣候宜居城市。2005年,建德以“生態立市、創新興市、工業強市、文旅活市”為戰略,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寫進城市發展規劃中。
今日的建德,全域水質穩定在Ⅲ類以上,空氣優良率97%,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連續多年居浙江省前列。在“美麗建德”建設中,建德以“零容忍”態度守護綠水青山;在“五水共治”中,三獲“大禹銀鼎”的成績印證了治理決心。更令人矚目的是,建德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鐵皮石斛的科技農業、低空經濟的航空小鎮、非遺與文旅的深度融合……“兩山”轉化的“建德模式”正從藍圖走向現實。
文化賦能的生態詩篇
在這場生態與文化的交響中,浙江省文化特派員制度成為鮮活的注腳。自2024年4月以來,浙江省創新性實施文化特派員制度,全省1573名文化特派員扎根鄉村大地、傾情文化建設,與基層干部群眾一起開展文化建設、謀劃文化項目,以項目建設帶動任務落實、賦能鄉村新變化。在建德,一共有省、市、縣三級16名文化特派員被派駐在建德全市各地開展文化工作,他們成為文化賦能鄉村中不可或缺的“執筆人”。其中,浙江省文化特派員陳云被派駐在建德市航川村,他以“文化活化生態”為理念,將攝影藝術與鄉村民宿產業相結合,探尋影像賦能的經濟密碼。他將廢棄豬圈改建為鄉村美術館,培育了兩支“鄉野攝影師”隊伍,帶動民宿經營戶月均增收3萬余元。
“建德的山水不是孤立的風景,而是承載文明的容器?!标愒圃诓稍L中如此闡釋。
全民參與的生態敘事
四天的創作,是一場立體的生態探索。
從嚴州古城的非遺展演到三都漁村的九姓漁民水上婚禮,創作團捕捉著“千年古府”的生態肌理。在胥嶺村,非遺剪紙傳承人將梯田、竹林化作剪紙紋樣;在航川村,民宿集群與山水相融,詮釋著“生態+文旅”的共富密碼。
蓮花鎮九仙園的鐵皮石斛基地里,科技賦能農業的智慧令人驚嘆;航空小鎮的低空經濟示范區中,飛行器劃過天際勾勒出未來圖景;靈棲洞與江南喀斯特地貌的奇絕,更讓“生態旅游”成為建德的天然名片。
如何讓綠水青山持續增值?答案或許藏在“全民參與”的實踐中——從垃圾分類到生態志愿隊,從返鄉村民到農創客,從留守女孩到視頻主播,建德市民正成為“兩山”轉化的主角。
活動期間,“云端直播”與深度報道同步推進。社交平臺的實時互動,讓建德的生態故事突破地域邊界,形成“全民共賞、全民共話”的傳播效應。
正如建德市文聯主席徐國平所言:“生態與文化,是建德最深厚的底色;而共富,則是這幅畫卷最動人的留白?!闭驹谥每h1800年的歷史坐標上,建德正以影像為媒,向世界講述一座古老之城的綠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