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小時候看到泉水時,并不知道它們的名字,也不懂得泉水的意義。只覺得泉水叮咚,清澈透明,“噗嘟噗嘟”的,甚是有趣。爸爸騎著自行車,車把上掛著在大觀園買給奶奶的點心,我在后座上吃著兩毛錢一個的油旋兒。夏天泉水自青石板下汩汩冒出,柳枝隨微風搖曳,常有人在石桌石凳那里飲茶下棋。泉水從泉眼中流出,在各戶人家穿行,流到曲水亭街,最后匯入大明湖。走在曲水亭街的石板路上,再急再趕的人都會不自覺地慢下來,那顆急躁的心也會漸漸平復下來。
幾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泉城還是那個泉城,只是我兒時的泉城,已經(jīng)同那些消逝的舊時光一起,沉在了記憶的最深處。在濟南的老街巷中,泉水依舊日夜不息地流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變遷。在高樓林立的現(xiàn)代都市中,這片老街區(qū)就像一塊璞玉,雖然不夠光鮮,卻沉淀著最真實的市井人情。它不僅是濟南的象征,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傳承。泉水是大自然給濟南獨一無二的饋贈。在這里,我們能找到現(xiàn)代都市中日漸稀少的人情味,感受到一座城市最真實的溫度。泉城濟南,就這樣以其獨特的方式,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化與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泉水之于濟南,不僅僅是自然的饋贈,更是文化的積淀。它見證了城市的變遷,承載著人們的記憶,連接著過去與未來。在這里,每一處泉眼都是一個故事的開端,每一股泉流都是一首未完的詩。
城市在拔節(jié)生長,歷史還需書寫記錄。對一個城市最深情的告白,莫過于為它寫一封情書,對我而言這封情書的形式莫過于一張張充滿溫度的照片。
少年時代,我對攝影就有了懵懵懂懂的熱愛。那時候,脖子上掛著相機,自我感覺旁人投過來的眼神都不一樣,特別神氣。一晃三十年過去了,真正沉下心來,再拿起相機,也就是最近幾年的事情。每天出門必帶的就是心愛的相機。工作之余,拎起相機行走在濟南的大街小巷,仿佛穿梭于時光的褶皺里。曲水亭街青石板路上的倒影、芙蓉街的油旋鋪和起鳳橋的垂柳、暮色漫過解放閣的飛檐、黑虎泉邊的夜跑隊伍、正提著泉水回家的老人……每個街角都生長著故事。這座被泉水浸潤的城市,既有老巷古韻的低語,又有現(xiàn)代脈搏的跳動,每一步都踩在歷史與當下的交疊處。老城區(qū)的照相館在數(shù)碼浪潮中變成咖啡館,而作為新一代的濟南人,我仍在用影像續(xù)寫泉城的故事——因為每一張照片,都是對“泉脈”的一次溫柔凝視,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情告白。在這里,快門的每一次開合,都在完成一場對話,泉水浸潤著鏡頭,而鏡頭,正為這座城市的靈魂顯影。我享受著攝影的過程帶來的樂趣,并癡迷于其中。
2016年初,我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為自己設(shè)立了一個《天天“像”上》的專題,堅持每天拍攝、發(fā)布一張照片。主要拍攝濟南的風土人情、煙火日常,堅持的攝影風格是“不組織、不擺拍、不表演、不干預”。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該專題拍攝已近十年。我將繼續(xù)堅持下去,堅信會有一天,它會給我?guī)砀嗟幕匚杜c感悟。
泉水未老,影像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