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下旬的陜西省漢中市,雖已暑日,但夏風陣陣,景色宜人。
一行人走在漢江畔。漢江步履匆匆,只留下厚重的歷史。走著走著,一位身形高大的男士看到河灘上有一大片大小不一的石頭,遂疾奔過去,邊開心地細致找尋,邊講述自己在其他地方撿石頭的有趣經歷。石頭靜默地與他相對,似乎篤信,只要有自己的特色,定能入挑選者的法眼。最后,他相中了一塊造型別致的小石頭,如獲至寶,開心收入囊中,并告訴大家說,回北京后一定要放到書房里,和他的其他石頭寶貝放在一塊兒。態度鄭重而不失得意,儼然是一個孩童得到了渴盼許久的玩具,眼神透亮,神采飛揚。
你不要以為這是一位用腳步丈量夢想、偶然至此的“驢友”或普通游客,他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詩人,中國作協原副主席高洪波老師。
當天上午參加完由我們人民日報出版社和漢中市文聯共同主辦的“金臺少年閱讀行”漢中站的啟動活動后,我們在漢中市文聯主席張芳的帶領下,陪著作為此次活動特邀嘉賓的高洪波老師,來到漢江岸邊的天漢濕地公園,同行的有高洪波老師的老朋友——著名作家、魯迅文學院原常務副院長白描老師,還有陜西省社科聯副主席、青年時代即在漢中任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的胡煜老師等。公園沿江而建,漢江水碧波蕩漾,江邊疏密有致的景觀樹翠綠蔥蘢,與各種濕地植物和草地上燦然開放的花朵相映成趣,白云高遠、蘆葦叢叢、小溪潺湲……美景在前,讓人賞心悅目。
不知名鳥兒的叫聲傳至耳畔,與江浪的細語和鳴。大家沿著江邊小道邊走邊聊,不時興致勃勃地打卡拍照。當來到被張芳介紹為“守望之門”的網紅拍照點時,高洪波老師興致盎然地用手機拍照,并詢問張芳打造出這個獨特造型的材質是什么,還連聲說:“這個設計很有意思哦。”當聽到張芳介紹,“守望之門”造型創意是孩童在江邊用卵石堆疊的形象時,他若有所思。
走在江岸邊的小路和生態木棧道上,漢江之濱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這時,北宋詩人蘇舜欽的詩句浮上腦際:“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我不由得想,詩人若與我們一起在天漢濕地公園游賞,他是定然舍不得將這美好時光付與午眠的。
10多年前,我尚在北京一所高中做語文教師,教到《鴻門宴》一課時,曾對同學們講起劉邦在漢中稱王這段歷史。漢中,這個隱身于歷史中、燦然于課本里的地方,曾多次出現在我跟學生分享的故事中,但僅此而已,我與這座歷史名城卻一直未謀一面。這次,人民日報出版社“金臺少年閱讀行”漢中站活動啟動,漢中終于不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迢遙在我心里了。
參加這次活動的作家楊海蒂、王燕、朱佩君、李云龍等大多從北京直達漢中,飛機只有近兩個小時航程。現代交通工具的便捷,極大縮小了地域間、心理上的距離。但作為特邀閱讀專家的高洪波老師,是從江蘇一地參加完一個文學活動趕往漢中的。活動前日,因當地飛漢中的唯一一班飛機取消,高洪波老師改乘高鐵,歷經9個小時,于晚上9點才抵達漢中站。又經接站司機未能及時會合的輾轉耽擱,高老師到酒店時,已是晚上10點多。年逾七旬,事務繁忙,奔波勞頓,自無須言,高老師對我社“金臺少年閱讀行”活動如此重視,在這夏日的晚上,我們除了深深感動,找不到其他合適的詞語來表達。
活動當日下午,高洪波老師為現場和通過視頻直播收看的漢中本土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做了題為《閱讀改變人生》的文學講座。古色古香的漢中市圖書館里,高老師開始了他隨和親切的文學交流。他并未講什么高深的文學理論,而是先從自身經歷談起。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高老師這個拉家常式的開頭,瞬間拉近了他與線上線下所有聆聽講座者的距離。
聆聽者中,還有一個我。
高洪波在上初一時,因父親的工作調動,由故鄉的開魯一中,轉學至貴州。短短兩年時光,他頻繁轉學,在三所中學度過了他的一大段初中時光。這看似顛沛的求學生活,不僅未讓高洪波沮喪,反而讓他覺得,在生活的編導下,他的眼界得到了超過同齡人的拓寬。
離鄉數千里,但距離讓故鄉越加親切而溫柔,扎魯特、珠日河、阿古拉、輝特淖爾、格日朝魯、努古斯臺,草原密布的故鄉,密布著被綠色精心裝飾的少年夢。轉學到貴州后,他因生病在家里休息一學期,其間,媽媽為他在縣圖書館辦了借書證,他便經常到圖書館借書讀。如果說,包羅萬象的大自然,孕育出高洪波最初的詩心,那么,書的世界,讓他的眼界更開闊、更有方向感。
高洪波老師感慨,大量閱讀名著是他中學時代最美好的記憶,閱讀為他打開了智慧和知識的大門。在安靜的縣圖書館里,他讀完了很多本人物傳記,那時他才13歲。
如果說,中學階段是高洪波“被動閱讀階段”的話,長大后成為軍人,就進入了他新的閱讀階段。他感恩軍隊,在這個大熔爐中,不僅他的體魄得到鍛煉,閱讀和寫作習慣也得以養成。因為有這段閱讀“打底”,有軍隊生活的體驗“撐腰”,一個年輕人漸漸具備了發表自己思想的勇氣。高洪波18歲那年,他的第一首詩《號兵之歌》面世,這給了他極大的鼓舞,于是自然而然進入他閱讀的第三階段——主動閱讀,這是極具磁力的閱讀行為,也是受益匪淺的閱讀體驗。閱讀,使高洪波的人生精彩,超拔眾人。
高洪波老師動情的講述,讓我心有戚戚。作為一名圖書編輯和童書推廣人,關于閱讀的體會,發現自己和高洪波老師竟有不謀而合之處,不由得心生喜悅。
更加開心的是我社的品牌閱讀活動“金臺少年閱讀行”與高洪波老師的幾次交集。
2023年4月,在社領導的支持下,我策劃了“金臺少年閱讀行”活動,活動啟動是在我們報社圖書館,我代表社里邀請曹文軒、高洪波、柳建偉、李曉東等著名作家作為嘉賓出席,高老師當時在外地,但他欣然為活動題字并錄制祝福視頻供現場播放,著實令我們感動。同年7月,第3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在濟南開幕,“金臺少年閱讀行”濟南站活動也在泉城開啟,我社為曹文軒、高洪波、安武林、錢萬成等兒童文學名家頒發領讀名家聘書,高洪波老師因有其他閱讀活動未能到場,特地錄制一段寄語視頻發來。及至“金臺少年閱讀行”漢中站活動,高洪波老師撥冗親臨現場。他的每一次支持,都充溢于時間與記憶里。
高洪波老師不唯是一個善于在河灘上撿石頭的人,在文學上也是如此,并且早已積攢下太多文學的“石頭”——散文集《悄悄話》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彩色的夢》《陀螺》入選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圖畫書“快樂小豬波波飛系列”累計銷量超百萬冊,作品屢獲國家級大獎,等等,這些都是他的寶貝。
高洪波老師把大自然的石頭當作寶貝,請回家中,又把這些寶貝請到自己的詩文里,然后通過文字送給所有的孩子。這是一位詩人的童心,更是一個著作等身的作家對文學的赤子之心。
(作者為人民日報出版社第七編輯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