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休止的音符在密營里閃耀
把篝火燃燒成激昂的樂章
烽火鍛造的旋律
是永不屈服的信仰
當戰歌劃破陰霾
冰凌花綻放苦難輝煌
白山黑水間奏出勝利的交響
1940年7月,北滿抗日救國總會、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編印的《東北抗日聯軍歌集》(以下簡稱《歌集》),收錄了東北抗聯戰士們經常詠唱的48首抗日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露營之歌》《第三路軍成立紀念歌》《愛我東北》《九一八事變》等。這是目前已知的保存下來的唯一一本完整的東北抗聯歌曲集,是國家一級文物。《歌集》橫19.5厘米,縱14厘米,蠟版,藍色油墨印制,封面是舊五線譜紙,用白紙捻裝訂,現藏于東北烈士紀念館。
東北抗聯將士們在嚴酷險惡的抗戰疆場上,與日偽軍進行了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在此期間,東北抗聯將士們創作了許多反映戰斗生活的詩詞、歌曲,以此振奮士氣、鼓舞斗志,堅定抗戰到底的信念。這本《歌集》中的歌曲除少數是流傳過來的,大部分是由戰斗在第一線的東北抗聯將士們創作。這些用熱血譜寫的抗日歌曲成為不屈的號角,在東北抗聯各部隊中廣為傳唱。它們記錄著東北抗聯將士浴血奮戰的真實歷史和感人的英雄歲月,滿載著慷慨激昂的豪情壯志,是中華兒女自強不息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珍貴寫照,是展現東北抗聯精神、凝聚奮進力量的寶貴財富。
《歌集》中著名的《露營之歌》于1938年發布,由李兆麟及戰友創作于北滿東北抗聯主力部隊西征途中,按照四季寫成四段歌詞。盛夏有“足漬汗滴氣喘難”“蚊吮血透衫”的艱辛,冬天在雪地露營又是“朔風怒號,大雪飛揚”“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這些都是東北抗聯部隊艱苦征戰的寫照。但抗聯戰士們意志堅定“熱忱踏破興安萬重山”,發誓要“黑暗一掃完”“奪回我河山”!歌詞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對收復河山的堅定決心。
東北抗聯部隊的反日斗爭受到群眾的熱烈擁護,抗聯歌曲成為聯結軍民深厚魚水情的紐帶,承載著感人的故事。據《李兆麟傳》記載,梁樹林(呂老媽媽)回憶一次李兆麟要離開珠河時的情景:“他來到了我家,要把我們全家也帶走(只剩了老頭、兩個姑娘和我;我大兒子犧牲在三股流,二兒子犧牲在秋皮囤,大兒媳犧牲在大豬圈)。我說:‘地方黨的事情我還沒有安排完,我還是留下吧。再說,趙一曼還有病,我還得照顧她;老頭還得給二團拉給養;兒童團的事兒,我的兩個姑娘還得幫李長林做些工作。’當時,我老姑娘摸黑兒到山坡上采回了山韭菜,包餃子為李兆麟送行。我和面時,李兆麟躺在炕上,邊哭邊唱抗聯歌曲。我的眼淚也止不住,掉到了面里……當我們正吃餃子時,趙一曼也來到了我家,讓李兆麟快走。共同吃完了餃子后,我和趙一曼在山坡的一塊大石板旁與李兆麟灑淚分別,這是我與李兆麟最后見的一面。”
在《歌集》中,我們還能看到楊靖宇將軍作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正確的革命信條應遵守,官長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鐵般的軍紀風紀要服從,鍛煉成無敵的革命鐵軍。”還有趙尚志將軍作的《從軍歌》(又稱《黑水白山·調寄滿江紅》),“黑水白山,被兇殘日寇強占。我中華無辜男兒,備受摧殘。爭自由,誓抗戰。效馬援,裹尸還。待光復東北凱旋日,慰軒轅。”趙尚志將軍常以歌抒懷明志,揮灑對日本侵略者的滿腔義憤與愛國憂民之情,讓我們看到了他忠誠于黨的信念和血性擔當的大義。
1940年春,日偽軍對東北抗聯部隊不斷進行封鎖,在惡劣環境中圍困東北抗聯部隊,切斷軍民聯系。為適應抗日斗爭形勢發展的需要,提高干部的政治、軍事素質,中共北滿省委和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部決定,在朝陽山根據地開辦軍政干部短期訓練班。為活躍部隊文化生活,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指揮部機要秘書兼電臺臺長崔清洙把當時在部隊中傳唱的抗日歌曲匯集起來,親自刻寫鋼版蠟紙,油印,裝訂了數十本,于7月7日全國抗戰三周年紀念日當天分發給參加訓練班的干部和總部教導隊的戰士,并教大家學唱。這本《東北抗日聯軍歌集》自此就由參加訓練班的教導隊女戰士李敏保存下來,她一直帶在身邊,直到抗日戰爭勝利。
1948年10月10日,東北烈士紀念館建成開館。時任北安軍區警衛連指導員、黨支部書記的李敏,為向廣大群眾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決定將她保存的這本珍貴的《東北抗日聯軍歌集》捐獻給東北烈士紀念館。
烽火鍛造的旋律、冰凌凝結的音節,是白山黑水間永不凝固的血液,它們如同刺破長夜的星火,在茫茫林海雪原里筑起東北抗聯精神的豐碑,不斷激勵我們在和平幸福的今天砥礪初心、無畏奮進。
作者單位:東北烈士紀念館
(編輯·謝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