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青年職工系好職業生涯“第一粒扣子”,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在萬里鐵道線上代代傳承?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以“哈鐵青工思政課”品牌為抓手,創新構建“責任落實、教育創新、職業導航、關愛服務”四位一體大思政教育體系,引領青年職工在鋼鐵大動脈上書寫奮斗青春,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注入澎湃動能。
熔鑄“金課鏈”:
閉環責任體系,讓思政根基堅如鋼軌
夯實思政教育基礎,為青年職工成長提供持久支撐。一是頂層設計強引領。把新入職青年職工思政教育納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構建 “黨委統一領導、工會統籌規劃、工匠學院主責實施、業務部門協同聯動”的高效協同格局。二是機制保障全覆蓋。首創思政教育“三必上”機制:崗前教育“第一課”必上思政課;專業培訓必融思政模塊;把思政教育貫穿青年職工成長全過程、各環節。三是師資課程雙支撐。依托高鐵工匠學院,構建由專職教師、全國勞模、首席技師、青馬講師為主的思政骨干師資隊伍;打造《中東鐵路與紅色基因傳承》等52門特色課程,推出5分鐘微課堂、45分鐘精品課、90分鐘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的梯度化教學矩陣。
激活“云磁場”:
立體創新矩陣,讓思政引力穿透時空
積極探索創新方法,增強思政教育吸引力。一是“雙千”隊伍云引領。組建2000人規模骨干隊伍,圍繞“高鐵安全我護航”“節支降耗作貢獻”等主題,創作44部“云講述”微視頻,引領青年職工聽黨話、跟黨走,提素質、建新功。二是線上線下強互動。吸引1.3萬人次青年職工參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百年工運史等網絡學習活動,印制輔導讀本、舉辦演講會、全覆蓋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形成 “線上互動、線下實踐” 的良性循環。三是紅色基因深體驗。深挖 “在崗一分鐘,負責60秒”的哈鐵優秀傳統,依托集團公司博物館、黨史國史局史段史教育陣地,組織開展沉浸式教學活動,感悟哈鐵人的堅守與奉獻。四是文化浸潤潤心田。深入開展職工“家園文化”建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開行 “文化列車”下基層,送文化、送演出到車間班組,用新穎的文化形式演繹鐵路人的敬業奉獻故事。舉辦職工才藝大賽,鼓勵青年職工以身邊的崗位故事為原型創作文藝作品,將思政教育巧妙融入文化生活之中,浸潤青年職工心靈深處。
鍛造“雙引擎”:
德技融合轉化,讓思政脈動促業務提升
注重思政引領與技術提升協同發力,助力青年職工走穩職業生涯每一步。一是繪制成長“雙維導航圖”。把思政教育與職業規劃有機融合,針對鐵路機車司機、信號工等 15 個主要工種,精心繪制 “政治素養+技能成長” 雙維度職業發展路線圖,明確每個成長階段的思政要求,讓青年職工清晰認識到 “技能提升離不開思政引領”。二是構建“德技雙修”師徒鏈。實施 “好師傅好徒弟” 培育工程,簽訂師徒合同2627份,構建 “傳技+傳德” 雙傳承機制,倡導師傅不僅要傳授技術業務,更要傳承 “嚴細務實”的工作作風和“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實現技術幫教與思想引領同向發力。三是開創“實景思政”新課堂。將思政課堂延伸到生產一線,打造“實景式”教學課堂,讓勞模工匠在演示標準化作業的同時融入職業操守、責任擔當和工作態度,讓青年職工直觀感悟標準化作業中的工匠精神和責任意識。四是點燃“引領”內驅力。隆重舉辦勞模頒獎典禮,表彰獎勵909個先進集體和個人,讓勞模精神閃閃發光;組織“與勞模面對面”活動,近距離聆聽勞模成長故事和思想感悟,用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領青年職工錨定正確成長航向。
升溫“情感閥”:
全鏈精準關懷,讓思政暖流潤澤成長
從關心關愛入手,打造飽含溫度的人文思政。一是關愛服務全鏈條。出臺《職工職業生涯全過程關愛服務實施辦法》,構建覆蓋青年職工入路迎新、婚戀交友、結婚生育等10個關鍵節點的服務體系,舉辦100余場迎新會,讓青年職工感受到思政溫度,增強其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二是精準破解急難愁盼。針對偏遠站區青年職工婚戀難題,分地區組織開展30場交友聯誼活動,為青年職工搭建鵲橋。對于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的需要,投入4000余萬元建設職工食堂、宿舍、活動室等。三是訴求響應快閉環。建立 “訴求快速響應” 機制,通過職工互動交流平臺,實現訴求 “收集——分流——辦理——反饋” 全流程閉環管理。2025年以來,已答復解決各方面訴求513件,切實將思政關懷轉化為留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務實成效。
作者單位: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
(編輯·姚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