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人也會遭遇膽固醇超標危機
膽固醇,作為一種脂類物質,在人體內有著獨特的來源與作用。約70%由肝臟合成,30%來自食物攝入。它在人體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比如構成細胞膜、合成維生素D、產生性激素等。但膽固醇也并非“鐵板一塊”,它也分“好”與“壞”:高密度脂蛋白( H D L ) 堪稱“ 好”膽固醇,能積極清除血管壁上的膽固醇; 而低密度脂蛋白(LDL)則是“壞”膽固醇,容易在血管壁沉積,為健康埋下隱患。
體型與膽固醇之間的關系, 遠非簡單的線性對應。研究發現, 即便在體重指數(BMI)正常的人群中,約有三成存在膽固醇代謝異常。這是因為膽固醇水平受到遺傳、飲食、運動、壓力等多重因素的復雜影響,單純依靠體型來判斷膽固醇水平,顯然是不夠可靠的。
許多瘦子為了保持苗條體型,常常過度限制脂肪攝入,卻往往忽視了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反式脂肪酸的危害。研究顯示,過量攝入精制糖會促使肝臟合成更多膽固醇,而反式脂肪酸則會降低H D L 水平。此外,生活方式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久坐不動、缺乏運動、熬夜、壓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都會干擾膽固醇的正常代謝。特別是壓力導致的皮質醇升高,會刺激肝臟產生更多膽固醇。而且,遺傳因素在膽固醇代謝中也起著關鍵作用。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即便體型偏瘦,也可能出現嚴重的高膽固醇問題。
科學應對守住健康防線
既然瘦人也可能面臨膽固醇超標危機,那么我們該如何科學應對,守護好自己的健康防線呢?
定期體檢是關鍵的一步。建議20歲以上人群每5年檢查一次血脂,40歲以上人群則每年檢查一次。檢查項目應涵蓋總膽固醇、LDL、HDL和甘油三酯。對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更應提高警惕,建議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監測血脂。
合理飲食同樣至關重要。要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 因為這些脂肪會升高LDL-C水平。像紅肉、全脂乳制品、油炸食品、加工食品等,都應盡量少吃??梢杂貌伙柡椭敬骘柡椭竞头词街?,選擇橄欖油、菜籽油、堅果、魚類等富含不飽和脂肪的食物。同時,多吃燕麥、豆類、水果和蔬菜等,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這有助于降低LDL-C水平。此外,控制總熱量攝入,保持健康的體重,也有助于控制膽固醇水平。
堅持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不僅能幫助提高HDL-C水平,還能降低LDL-C水平,為心血管健康保駕護航。
戒煙限酒同樣不容忽視。吸煙會降低HDL-C水平,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而過量飲酒也會升高膽固醇水平。因此,為了健康著想,應盡早戒煙,適量飲酒。
管理壓力也是調節膽固醇水平的重要環節。壓力過大會影響膽固醇水平,我們可以通過瑜伽、冥想等方式來緩解壓力,保持身心的平衡與健康。
如果通過飲食和生活方式調整,仍無法有效控制膽固醇水平,那么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降膽固醇藥物,如他汀類藥物、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等。此時,一定要嚴格按照醫囑服藥,并定期復查血脂水平,確保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