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即長期性腎功能障礙指腎臟受損,病理學、血液學、尿液檢查、放射影像學出現異常且持續不少于3個月。《慢性腎臟疾病與透析臨床操作指引》明確慢性腎病診斷準則:一是持續3個月以上腎臟病變(含結構或機能不全),伴或不伴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癥狀體現在相關檢查異常;二是腎小球濾過率低于60毫升/分鐘/1.73平方米且持續3個月以上。臨床常見多種類型,我國以原發性腎小球炎等最為多見。
對個人和社會都有嚴重危害
如果不及時對慢性腎臟疾病進行預防和治療,患者的病癥會逐步惡化,最終可能會導致腎衰竭。這不僅給病患造成重大的健康和工作能力損害,給其帶來強烈的痛苦, 甚至威脅到生命安全,而且還會為家庭和社會增加巨額的經濟負擔。但實際情況是,由于早期預防和治療工作開展得不夠,已導致了嚴峻的局面——約有20%~30%的患者因為在腎病防治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夠,在首次求醫時腎功能已處于無法逆轉的嚴重損害階段。
眾多研究表明,實施及時預防和控制措施,才能有效減少慢性腎病發病的頻率,同時也有助于已患該病的人群明顯減緩腎功能衰退的速率,延遲開始做透析的時機,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縮小需要透析治療的人數,并且為家庭和社會節省大量醫療資源與開支。因此,對于慢性腎病,必須盡早進行預防和治療。
及時防治是關鍵
如果是尚未發生腎臟問題的個體,建議從以下方面做起:減少鹽的攝入,飲食宜清淡;平衡膳食,適當多飲水、不憋尿;目標是恪守日常的身體鍛煉與運動習慣, 管理體重,以及預防著涼;若感覺咽喉或扁桃體發炎,應盡速遵循醫囑使用抗菌藥物進行徹底療程, 避免因鏈球菌引起腎臟問題,孩童尤其要留意此事;戒煙, 飲酒要適量, 避免酗酒;慎防過度使用藥品,多樣的藥物和化學有害物質都可能引起對腎功能的傷害;定時每年進行尿液分析和腎臟作用的評估,同步也可以實施腎臟超聲波診斷;掌握家族中的疾病史,這有利于對腎病提前發現和及時治療。
如果是存在慢性腎臟病發生風險的高危個體,例如那些受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困擾的群體,應實施迅速且有成效的醫療手段以避免慢性腎臟病的產生,即執行初級的預防策略。此外,還需留意以下事項:主動管理各種健康風險點(如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超重和血脂異常等),并在專家醫生的建議下恪守用藥治療方案;保持飲食均衡,遵循低鈉、減糖、限嘌呤、少脂的飲食原則;緊密監控個人的血壓、血糖、血脂和血尿酸等數值,確保其嚴格維持在標準區間之內;每6個月至少進行1次尿液常規檢查、尿中微量白蛋白測試及腎臟功能評估,以期及早發現腎臟潛在損傷。
如果是已發生腎臟疾病的個體,必須啟動迅速而有效的療法,目的是減緩甚至扭轉慢性腎病的惡化趨勢,力求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受損腎臟的功能(即實施二級預防)。
總之,慢性腎臟病帶來的負面影響十分嚴重。為避免其進入晚期,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對潛在危險因素進行防范,以及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對已經形成的病情實施干預,掌控病情進一步惡化及防避更加嚴重的伴發病癥,尤其是在處理尿毒癥、心腦血管疾病等并發癥方面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