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是借助核技術診斷、治療與研究疾病的新興學科,以能自發釋放α、β、γ射線的放射性核素為核心。診斷時,放射性核素標記的示蹤劑像“小信使”,依特性聚集于特定部位,如用碘-131示蹤劑觀察甲狀腺,體外儀器捕捉射線信號轉化為圖像數據輔助診斷。治療則利用射線能量破壞病變細胞,像高劑量碘-131治療甲狀腺癌,可抑制癌細胞生長,促其凋亡。
診斷精準
核醫學作為現代醫學中一門融合了核技術與醫學影像學的交叉學科,憑借其獨特的診斷優勢,在多種疾病的精準診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甲狀腺疾病診斷:核醫學占據關鍵地位。除借助碘-131診斷甲亢、甲狀腺癌轉移灶,甲狀腺靜態顯像可直觀呈現甲狀腺位置、大小、形態及放射性分布,助力判斷甲狀腺結節性質。熱結節因放射性攝取高于周邊正常組織,多為良性;冷結節放射性攝取低,則惡性可能性高,需進一步檢查。
腫瘤診斷:PET-CT是腫瘤診斷領域的“明星”技術,它將PET的功能代謝顯像與CT的解剖結構顯像完美融合。腫瘤細胞代謝旺盛,對葡萄糖攝取遠超正常細胞,注射氟-18標記的FDG示蹤劑后,PET-CT可精準捕捉高代謝區域,清晰呈現腫瘤位置、大小、形態及轉移狀況。在腫瘤早診、分期、療效評估及復發監測中作用突出, 如能發現肺癌微小轉移灶,助力精準治療。
心血管疾病診斷:核醫學在心臟疾病診斷中意義非凡。心肌灌注顯像借助鉈-201等放射性核素標記示蹤劑,清晰呈現心肌血流。冠心病診斷時,運動或藥物負荷后心肌缺血區放射性分布異常,靜息時填充,“ 可逆性缺損” 是其典型表現。心肌代謝顯像還能評估心肌細胞存活,指導血管再通治療。
深度治療
核醫學不僅在疾病診斷領域成果斐然,在治療方面更是憑借其精準、微創等獨特優勢,為眾多疑難病癥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與有效的治療途徑。
甲狀腺疾病治療:碘-131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成效顯著。基于甲狀腺對碘的高度攝取與濃聚特性,碘-131進入甲狀腺后釋放β射線,精準破壞部分甲狀腺組織,減少甲狀腺激素合成與釋放,實現甲亢治療。相較于藥物治療,其治愈率更高、復發率更低; 與手術治療相比,無需開刀,創傷小且安全性高。對于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碘-131清甲和清灶治療可有效清除殘留甲狀腺組織及微小轉移灶,提升患者生存率。
骨轉移瘤治療:放射性核素治療是有效的姑息手段。像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惡性腫瘤晚期常發生骨轉移,患者飽受劇烈骨痛折磨。鍶-89、釤-153等放射性核素能與骨組織中羥基磷灰石結合,在骨轉移灶濃聚,發射β射線抑制、破壞腫瘤細胞,不僅減輕疼痛,還能抑制腫瘤生長,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延長生存期。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將微型放射性粒子經立體定向技術精準植入腫瘤內部,粒子持續釋放低劑量射線,長時間殺傷腫瘤細胞,控制腫瘤生長。該方法創傷小、療效確切,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小,適用于前列腺癌、肺癌、肝癌等多種實體腫瘤治療,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療選擇。
核醫學科作為醫學領域的重要分支,憑借其獨特的診斷和治療技術,為眾多疾病的診治帶來了新的希望。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核醫學將在精準醫學時代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