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是由什么組成的?
血液由血漿與血細胞組成,其中血漿主要作用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維持血液酸堿度。而血細胞主要由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組成,紅細胞主要作用是運送氧氣,也可以運送二氧化碳,紅細胞充當人體免疫系統衛士的功能;血小板的作用是輔助止血。
2.什么是獻全血?
目前,我國主要采用全血采集和單采血小板采集兩種方式。獻全血是一般是指直接抽取血液,收集所有的血液成分,其中包括血細胞及血漿;成分獻血是一種特殊的血液成分(如血小板),是由成分單采機采集的,然后再把剩下的部分輸回獻血者體內。
獻全血是指把獻血者的血直接采集到采血袋中,這個過程大概要花5~10分鐘。采集完成后,所有的血液都會被輸送到血液中心,經過離心、自動分選等方法,將血液中的成分進行分離,得到各種類型的血液產品,如紅細胞、血漿、冷沉淀等。
3.什么是獻血小板?
獻血小板屬于成分獻血的一種形式,與傳統的“全血”捐獻方式不同,成分獻血利用血細胞分離機,通過專門設計的封閉管路系統,僅提取一種或多種特定的血液成分,同時將剩余的血液成分安全地輸回給獻血者體內。成分獻血可以涉及紅細胞、血小板、粒細胞或外周血干細胞等多種成分。目前,國內單采血小板是最常見的成分獻血方式。
捐獻的血小板對于那些需要輸血小板的患者來說至關重要。通常情況下,這部分患者僅因血液中缺乏特定成分而需要輸血,如果直接輸注全血,不僅可能導致血液資源浪費,還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現今,臨床輸血遵循“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根據患者的具體需求,有針對性地輸注所需血液成分。例如, 對于血小板減少的患者只需輸注血小板,而無需其他血液成分。因此,成分輸血在醫療救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4.獻血小板有何優勢?
捐獻血小板可明顯提高患者輸血治療的療效,減少輸血副反應發生率,合理使用可降低嚴重的血液浪費,為患者減少輸血及經濟負擔。
5.獻血小板需符合什么條件?
獻血者除符合正常獻血要求, 還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紅細胞壓積不低于0 . 3 6 ;抽血之前要檢查一下血小板計數(PLT),正常范圍應該是150×109/L~450×109/L。
6 . 獻血小板和獻血有何區別?
(1)捐獻間隔期不同。獻全血的間隔期為6個月;獻全血后如要單采血小板,則需等3個月;如果選擇先單采,后獻全血,則需等待4個星期后;如需單采血小板,只需間隔14天的時間,因為兩天內血小板就會恢復到正常值。
(2)采血過程不同。獻全血指的是從獻血者身上提取血液,然后把它采集到采血袋里,這一過程一般需要5~10分鐘。與此相反,采血小板所需的時間較長,約為40~60分鐘。但是,實際需要的時間是不同的,如身高、體重、血管的粗細以及血液循環的速率。
(3)獻血前檢驗過程不同。獻全血時只需要刺破指尖,然后取一小部分的血樣,進行血型、血紅蛋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谷丙轉氨酶等四項檢查。但由于采血小板對血液品質有較高的要求,所以抽血2~3ml,除以上4項指標,還要進行血小板計數、血液黏稠度、血脂、紅細胞含量等方面的檢查。
一片熱忱,一片希冀,不管獻全血或是獻血小板,都是在為無償獻血做貢獻,讓我們一起讓生命之花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