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全稱為流行性感冒,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與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病毒的傳染性強得多,其傳播速度之快、范圍之廣,常常令人猝不及防。它不僅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喉嚨痛、肌肉疼痛、疲勞等典型癥狀,還容易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如肺炎、心肌炎、腦炎等,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尤其在老年人、嬰幼兒、孕婦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中,流感病毒的威脅更為嚴重。因此,預防流感顯得尤為重要。
流感類別有多種
流感病毒類型多樣,不同類別在宿主范圍、變異特性及流行程度等方面各有差異。
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極為“善變”,不僅變異頻繁且程度大,其宿主范圍廣泛,人類和多種動物均能被感染。憑借這些特性,它極易突破物種界限,在不同宿主間傳播,進而引發(fā)全球性的大規(guī)模流行,對公共衛(wèi)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乙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具有明顯“專一性”,主要將人類作為感染目標,基本不會跨物種傳播。相較于甲型,它變異速度更慢,抗原性更穩(wěn)定。這使得它雖會引發(fā)季節(jié)性流行,但流行范圍往往局限于一定區(qū)域,規(guī)模通常小于甲型流感。
丙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頗為“溫和”,主要盯上人類,卻極少引發(fā)季節(jié)性流感大流行。其癥狀多輕,常表現(xiàn)為輕微呼吸道感染,且多見于兒童,對人類健康威脅較小。更難得的是, 它一般不會變異,也就難以掀起廣泛流行的“風浪”。
丁型流感病毒: 丁型流感病毒極為少見,主要將豬和牛等少數(shù)動物作為“目標”,偶爾也會波及人類。它基因穩(wěn)定, 變異速度遲緩, 傳播能力欠佳,對人類免疫系統(tǒng)的侵襲力也較弱, 在流感病毒家族中,算是威脅相對較小的一類。
傳播途徑較尋常
流感病毒十分“狡猾”,可通過多種途徑在人群中擴散蔓延,了解這些傳播途徑,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做好防護。
飛沫傳播:飛沫傳播堪稱流感傳播的“主力軍”。當流感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者說話時,會從呼吸道噴出大量含病毒的飛沫,這些飛沫懸浮于空氣中。若周圍人毫無防備地吸入,病毒便會趁機侵入人體,進而極有可能引發(fā)感染。
氣溶膠傳播: 流感患者將含有病毒的飛沫散布到空氣中后,病毒會在空氣中逐漸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及病原體會形成氣溶膠。這些氣溶膠可以在空氣中長時間漂浮,從而實現(xiàn)長距離傳播。尤其在相對密閉、空氣不流通的環(huán)境中,氣溶膠傳播的風險更高。
直接接觸傳播: 當健康人群需與流感患者有直接密切接觸,像握手、擁抱這類行為時, 病毒傳播風險會悄然上升。患者身上的病毒可能附著在皮膚、衣物等表面,健康人接觸后再觸碰口鼻等部位,病毒便有機可乘,通過接觸途徑傳播感染。
間接接觸傳播:流感患者留下的口水、鼻涕、痰等,會成為病毒“藏身”的源頭,污染門把手、水杯等物體表面。健康人一旦接觸這些被污染的物品,又不自覺用手觸碰口、鼻或眼睛等黏膜部位,病毒便會趁機侵入,從而大大增加感染流感的風險。
空氣傳播:在人群扎堆、空氣流通差的場所,如商場、影院等,流感病毒宛如“隱形的刺客”。患者呼出的氣體中攜帶病毒,會在密閉空間里不斷積聚、懸浮。健康人置身其中,不經意間就會吸入病毒,進而增加被感染的風險。
老弱婦幼易感染
流感并非“一視同仁”,不同人群因自身生理特點或健康狀況,對流感病毒的抵抗力有所差異。
嬰幼兒: 嬰幼兒免疫系統(tǒng)尚處于“建設期”,發(fā)育未臻完善, 對病原體抵御能力弱;同時其呼吸道結構狹窄,如同“小通道”,更易被病原體“攻占”。基于這兩方面因素,嬰幼兒成為流感病毒“偏愛”的對象,是流感高發(fā)人群之一。
孕婦:孕婦在孕期體內激素水平波動明顯,這一變化如同悄然拉低了身體的“防御警戒線”,致使自身抵抗能力顯著減弱。在流感病毒面前,孕婦的防御屏障變得脆弱,相較于常人,她們更容易被流感病毒侵襲,成為感染的高風險群體。
老年人:歲月悄然流逝,老年人的免疫力也隨之“走下坡路”。當流感病毒來襲,他們本就脆弱的身體防線難以招架,感染后病情極易加重,肺炎、支氣管炎等并發(fā)癥也常會接踵而至,給老年人的健康帶來更為嚴峻的威脅。
慢性病患者: 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疾病的人群,其身體仿佛一座防護力減弱的“城池”。這些疾病致使免疫系統(tǒng)功能下滑,難以有效抵御外敵。流感病毒來襲時, 他們便更容易被攻破防線,遭受病毒的侵襲,健康面臨較大威脅。
免疫功能低下者: 腎移植患者、白血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者,他們的免疫系統(tǒng)如同“ 千瘡百孔的城墻”,防御能力大幅降低。流感病毒來襲時,這些群體缺乏足夠“兵力”抵御,身體極易被病毒突破防線,進而遭受感染,健康岌岌可危。
多管齊下可治療
流感治療需多管齊下,不同方法各有其獨特作用與優(yōu)勢,合理運用能更好地緩解癥狀、促進康復。
基礎支持治療:基礎支持治療是對癥治療的核心,能緩解癥狀、提升舒適度,助力患者康復。對于不同癥狀,醫(yī)生會采取對應舉措,如高熱患者溫水擦身、用冰袋降溫,頭痛肌肉痛者使用解熱鎮(zhèn)痛藥,咳嗽咳痰者服用鎮(zhèn)咳化痰藥,呼吸困難者則吸氧以爭取后續(xù)治療時間。
抗病毒藥物治療: 抗病毒藥物治療是流感治療重要手段,能抑制病毒復制、減輕病情、縮短病程。臨床常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 如奧司他韋等,還有M2離子通道阻滯劑,如金剛烷胺等。醫(yī)生會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抗病毒藥物開展治療。
中藥治療:中藥治流感優(yōu)勢獨特,能辨證施治實現(xiàn)精準治療。中醫(yī)依患者體質病情,選具清熱解毒、解表散寒等功效的中藥。如對發(fā)熱不高、惡寒明顯者, 用益氣養(yǎng)陰、解表散寒方劑,或連花清瘟膠囊等,改善癥狀助康復。
科學預防降風險
流感雖常見,但通過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能夠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接種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超有效手段,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流感病毒入侵時快速防御,降低感染幾率。所以,老年人、兒童、孕婦及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務必在規(guī)定時間到專業(yè)醫(yī)院積極接種,以減少患流感風險。
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良好個人衛(wèi)生習慣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基礎。為有效預防,要養(yǎng)成勤洗手習慣,用肥皂和流動水揉搓雙手至少20秒,尤其在咳、嚏或觸碰公共物品后。在公共場合咳、嚏,應用紙巾或肘部遮口鼻,并立即丟棄紙巾。
改善環(huán)境: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是預防流感傳播的關鍵,能維護空氣質量、降低病毒濃度。我們要養(yǎng)成定期開窗通風習慣,每天至少2次、每次超30分鐘,借自然風換氣。同時,盡量避免去商場等人群密集、空氣不流通處,以此減少感染風險。
增強體質: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與適量運動是增強免疫力、抵御流感的三大法寶。飲食上,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質的新鮮果蔬等;運動上,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睡眠上,每天保證7~8小時,如此調節(jié)免疫,降低流感發(fā)生率。
做好防護措施:流感高發(fā)季,為更好防病,出門或去人群密集處,要戴好口罩,阻擋病毒顆粒、減少吸入,保護健康。若已感染流感,應嚴格居家隔離,不外出、不接觸他人,從自身做起,最大程度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及時就醫(yī):生活中出現(xiàn)發(fā)熱等呼吸道癥狀,要及時就醫(yī),避免延誤;就醫(yī)時主動告知醫(yī)生旅行史、接觸史和感染風險,助其精準診斷。若家中有病情較重者,要密切關注其呼吸、體溫等,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嚴重癥狀,立即送醫(yī),防止病情惡化。
流感雖然可怕,但只要我們掌握科學的防護方法,通過接種疫苗、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改善環(huán)境、增強體質、做好防護措施以及及時就醫(yī)等措施,我們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