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獨特的“獵人”,他們以發現珍稀新奇的植物為生,因此被稱作“植物獵人”。人文植物學家就是植物獵人中的重要代表。
人文植物學(Ethno botany,也譯為“民族植物學”)關注的是“人與植物的關系”,考察、記錄和研究人與植物之間的關系、人對植物的感知、人類活動對植物種群的影響等內容。因此,人文植物學家的研究不僅是在實驗室里,更是在廣闊的地球之上,草原、森林、高山、村莊和集市都是人文植物學家探險、記錄和進行科學研究的場所。
2024年5月,我們如期從北京出發,前往云南省高黎貢山南段地區進行調查。高黎貢山地處我國西南邊境,是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嶺,垂直落差高達4918米,形成了獨特的山地立體型氣候,包括亞熱帶、溫帶和寒溫帶三種氣候類型。同時,高黎貢山區又聚居著傣族、傈僳族、獨龍族、漢族等30多個民族,獨特的非常知識非常趣味◎文\陳晴宇 龍春林自然條件與人文因素使其成為中國生物多樣性和生物文化多樣性的關鍵地區。
此次,我們將前往民族聚居的地區,探索當地的食藥植物資源和與之相關的傳統知識,同時還會關注當地的禮儀植物、庭院植物和飼用植物等各種植物。
我們從保山市區出發,一路往西,再北上,計劃在兩周內探訪10多個鄉鎮和大大小小20多個當地集市,以及周邊的森林和農田。為了盡可能多地收集植物信息,我們可能會一天之內輾轉多個地方,頻繁更換住宿地點,因此無論考察時間多長,我們通常只準備一個背包。
這個背包是人文植物學家的“百寶箱”,需要滿足調查、記錄、攜帶和生活等多種需求。它不僅能讓我們隨時進入下一段冒險,還能讓我們實現“雙手自由”。
在任何地方,菜市場都是當地生態系統的一種側面反映。那里匯集著祖輩們篩選后的珍饈美食,等待我們去“再發現”。于是,在某天的清晨,我們準時前往騰沖市最大的菜市場——騰北市場。
最愛逛菜市場的人來這兒可能也會“傻眼”:這里可食用植物的種類實在太多了。你會在這里看到艷紅的密花胡頹子、半透明的余甘子以及青澀的滇藏杜英等20多種當地特色水果,也會看到地衣、蕨類以及樹葉等150多種你從沒吃過的植物,還有像橄欖球一樣大的香櫞和比拳頭還小的皺皮木瓜,這些植物足夠刷新你對“可食用植物”的認知。
為了開展更翔實的調查,我們用筆記本記錄集市內食藥植物的種類、出現次數、當地名稱、用法和價格等信息,同時拍攝影像資料。如果遇到值得深究的植物,我們便購買一些作為研究樣本。
現金是民族聚居地區市場內交易的主體。付完錢、買好菜后,再聽當地人分享他們掌握的傳統知識,調查也會變得更順利。在這期間,你的雙手要寫、要拎、要拍,你會感謝自己背上有且只有一個背包。
當天下午3點,我們來到界頭鎮上的一戶人家。據護林員介紹,這里有位熟知大量天然草藥傳統知識的老水師(當地民族醫生的別稱)。此次,我們要同老水師一起登上高黎貢山,探尋藤耳草等食藥植物的天然生境。
當地人常說,在高黎貢山,一屁股坐下去會壓倒3棵草藥。跟著老水師爬山,與普通的登山完全不同。在老水師的指點下,我們看到山路邊可以治療消化不良的野拔子、山澗旁巖石上用于開竅醒腦的石菖蒲、大樹下治療心臟病的暖地大葉蘚,以及竹林下可以緩解疲勞的疏花蛇菰……
越往上爬,氣溫越低,但我們卻越來越興奮。最后,在海拔2100米的一片山坡上,老水師從郁郁蔥蔥的灌木叢間扯過一根蔓延的藤,說:“這就是你們想找的理肺散(藤耳草的當地名)。”
在老水師的幫助下,我們記錄了10多種食用和藥用植物生長的地點、采集時間和海拔,并采集了一部分放入標本袋中,作為后續研究的材料。這個過程聽起來容易,實際上困難重重:山路非常陡峭,小路泥濘,一不小心人就會摔倒;再往上爬一點就容易找不到路,只能人為地清理出勉強可以通行的小徑。路兩邊經常布滿荊棘,還有“會咬人”的蝎子草之類的毒物,必須時刻保持謹慎。因此,在整個爬山、采集、下坡的過程中,一個背包和解放出來的雙手,是確保自身安全、高效完成任務的保障。
晚上9點,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到住處,此時,報紙、標本記錄標簽和植物標本夾就派上了用場:我們把從集市上采購的“菜”和從野外采集的“草”整整齊齊地擺在地上,拭干水分,修剪壞枝,給它們掛上寫好編號的標簽,然后將其小心翼翼地壓放在報紙或草紙之間,最后用標本夾固定。同時,我們還要在采集記錄本上登記所獲得的信息。在植物完全脫水之前,這樣的工作每天至少需要重復一次。整理標本期間,我們會打開電腦,簡單錄入當天遇到的人、植物和故事。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閉上雙眼,在浩如煙海信息中尋找人和植物間微妙的關聯,推測不同食藥植物功效背后的科學知識。及時地記錄和整理,不僅有助于我們記住科學靈感,通常還會影響第二天的調查路線和主題。調查中被提及次數越多的植物,越有被進一步探索的價值。
至此,人文植物學家的一天逐漸落幕,筆記本、拍攝設備和衣物被整理放入背包中,再整個壓在標本夾之上,助力植物標本的壓制。我們心滿意足地閉上眼,在沉睡中期待著明天新的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