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現在的餐飲店都有名有姓了。趙美麗火鍋、楊國福麻辣燙、楊銘宇黃燜雞、姜虎東烤肉、方中山胡辣湯、謝寶林烤肉拌飯、陳香貴蘭州牛肉面……為什么餐飲店要這么起名?店名里的“人名”,真是老板本人的名字嗎?
有的店還真就是以老板的名字命名的。比如,楊國福麻辣燙就是以創始人楊國福的名字命名的。還有些“有名有姓”的餐飲店用的是老板的家人或親戚之名,比如,楊銘宇黃燜雞的“楊銘宇”,其實是老板楊曉路兒子的名字。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名字背后都有真人存在,有的餐飲店就像父母給孩子取名一樣,選擇創造一個全新的“姓名”。比如,陳香貴蘭州牛肉面的老板就不叫陳香貴,而是叫姜軍。至于為什么叫陳香貴蘭州牛肉面,品牌給出的解讀是這樣的:“陳”是一個常見的姓氏,代表著傳統和歷史,寓意品牌將堅守傳統,傳承歷史和獨特風味;“香”是希望把蘭州牛肉面的香氣傳遞給消費者;“貴”寓意珍貴、高貴,體現品牌對高品質食材和制作工藝的堅持,以及為消費者提供尊貴用餐體驗的承諾。不過,品牌的說法固然寓意豐富、美好,最終消費者買不買賬,還是要看餐品的品質。
還有一種很好理解的命名方式,就是利用名人效應。比如,知名主持人孟非創立的餐飲品牌“孟非的小面”,2014年在南京的第一家門店開業,由于粉絲眾多,排隊一兩個小時才能吃上一碗面是常事。
這些“ 有名有姓” 的餐飲店, 不僅有實名和組合名,還有因老板的個人愛好而起的名字。比如,李春麗火鍋店的名字是因為老板很喜歡游戲《街頭霸王》中的角色春麗。
為什么諸多餐飲店紛紛起這樣的店名?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理解,用人名來命名店鋪,方便好記,個人色彩鮮明。從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中國社會的信任構建依賴人際關系網絡,陌生人之間常通過擬親屬化縮短心理距離。品牌用人名命名,將商業關系轉化為類熟人關系,店名里的那個人,似乎真的就是你的街坊鄰居,激活消費者對“家庭廚房”“鄰里老店”的認知聯想。
另外,將創始人姓名品牌化,也相當于把個人信譽轉化為企業資產。從福特汽車到李寧運動服,這種命名方式如同“家族徽章”,天然具備故事性與傳承感。
話又說回來,餐飲店取名無論是通過借自己的名字或者巧用文字組合,還是借名人效應,這些方式的確能讓消費者更好地記住自己,但是,能不能留住消費者,還是要靠實打實的產品與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