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規模的持續擴大,公司面臨的內部管理風險越來越明顯,管理者所關注的是如何有效防范風險、保障企業平穩運營。風險防范的關鍵手段是內部控制,它也是實現公司治理目標的重要支撐。公司治理涉及企業的權力結構、決策模式和監督體系,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兩者的側重點雖然不同,在目標和功能上卻高度一致,呈現出緊密地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關系。實際中,不少企業在推進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時出現脫節,導致管理效率沒能充分發揮。從理論和實踐角度出發,探尋兩者融合的路徑,能夠推動企業管理體系優化升級,助力企業治理邁向現代化。
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的內涵及關系
內部控制是企業達成經營目標的方式,能保護資產安全、提高經營效率,還能推動企業合規經營。它涵蓋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傳遞和監督等環節,目的是通過科學管理來控制風險。
公司治理指的是企業權力的配置和管控機制,涉及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等機構的職責劃分和運作規則,可維護企業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幫助企業落實戰略目標。
二者都是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管理手段。內部控制為公司治理提供可操作的保障,公司治理則為內部控制提供制度性支持,二者相互依存、共同促進。
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融合中的障礙
內部控制認識局限。從企業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停留在傳統財務控制層面,忽略了它在公司治理結構中更廣泛、更具戰略性的意義。事實上,內部控制不只是保障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的工具,更是幫助企業實現戰略目標、提升管理效率、防范和控制各類風險的核心機制。有些企業把內部控制簡單當成財務審核和合規檢查,這就使得內部控制體系的設計范圍狹窄,執行也流于形式。
董事會職能發揮不足。董事會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處于核心位置,負責監督管理層、制定戰略決策和維護股東利益。但很多企業的董事會沒能充分發揮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和指導作用,導致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決策脫節。尤其是部分董事會成員缺乏內部控制方面的知識,難以識別和評估企業的風險狀況及控制效果,無法及時發現并彌補內部控制的漏洞和缺陷。
溝通協調機制缺失。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要實現有效結合,需要信息的順暢傳遞和多方的協同合作。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企業缺乏高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導致內部控制的相關信息很難在董事會、高管層和其他治理機構之間順暢流通。
內部控制部門和管理層之間存在的信息壁壘,導致關鍵的風險信息和控制執行情況不能及時、全面地反饋給董事會,這影響了決策的科學性和及時性。
人員配置方面、技術支持與文化建設投入不足。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要深度融合,既需要完善的制度設計,也得有可行的監督辦法,還需要充足的人力支持、先進的技術手段和良好的企業氛圍作為保障。但實際中,很多企業在這幾方面投入的資源不夠,影響了融合效果的實現。
實現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有效整合的融合策略
優化內部控制體系設計
內部控制體系是企業風險管理和治理的重要根基。想要與公司治理目標深度契合,企業得全面革新內部控制體系的設計思路,擺脫傳統財務和會計領域的束縛,把控制范疇拓展到戰略、運營、財務與合規等多個方面。
戰略層面的內控,重點要放在抵御企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風險上,保證戰略目標能夠實現,隔絕內外部風險的干擾。運營范疇涉及日常業務流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水平,要能促成企業資源的恰當配置和運用。財務控制雖然始終處于核心位置,但要銜接非財務范疇的指標,實現對企業全維度財務健康狀態的監測。
強化董事會職能,提升監督效能
董事會在公司治理架構中承擔著決策、監督與指導的核心職責,是實現內部控制和治理融合的關鍵。企業要明確董事會在內部控制監督中的職責范圍,確保董事會能切實參與到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實施與評估中。其中,提升董事會成員的專業能力很重要,企業可以通過培訓,同時引進具備風險管理、財務審計等專業背景的獨立董事,來增強董事會對內部控制問題的識別與分析能力。
董事會要進一步加強對風險管理報告和內部控制執行效果的審議,定期聽取管理層與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匯報,讓風險信息和控制缺陷能及時暴露并得到有效處理。同時,還要完善董事會下屬審計委員會的運作模式,給予其更多自主監督的權力,提高對內部控制體系監督的有效性。通過強化董事會的功能,企業可以提升治理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建立完善的溝通協調機制信息的流通是實現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有效融合的必要基礎。企業要構建一套健全的溝通協調機制,讓內部控制相關信息在管理層、董事會及監事會之間能順暢流動。應搭建跨部門聯動的協作平臺,強化內部審計、風險管理部門跟經營管理層的信息交互,及時探知并反饋風險跡象。
此外,還應構建明確的信息報告規程,對內部控制報告內容及報告的頻率加以規范,促使董事會和監事會能馬上得到真實、完整的風險管理及控制執行情形。同時,還要通過定時召開專題會議、組織風險評估研討等途徑,促進管理層跟治理機構形成互動互助,形成抵御風險的綜合力量。
提升管理人員專業水平
企業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要融合,得有高素質的管理者來支撐。公司要對相關人員開展系統化培養,提升他們的專業本領,強化風險觀念。培養內容包括內部控制原理、風險管理方法、法律法規規定還有新興技術應用領域,幫助管理者明白融合的價值和實際操作方法。其中,要著重提升董事會成員和高管識別、把控風險的本領,使他們擁有獨立思考和科學決策的素養。
推動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是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融合的柔性基礎,對企業健康發展意義重大。秉持誠信、透明與責任準則的企業文化,能推動各項制度落地,同時促使公司治理目標全面實現。誠信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是企業長久經營與良性發展的支柱。企業要搭建以誠信為核心的價值體系,加強對員工守法合規意識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只有當誠信成為全體成員的共識和自覺行動,企業在日常經營中才能有效防范風險,減少違規行為和道德風險,保障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效和長期穩定。
管理風格透明公開,是實現信息暢通、減少信息不對稱的關鍵。企業在推進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時,要堅持信息公開、透明的理念,讓董事會、監事會和各級管理層能及時獲取完整、準確的企業運營及風險信息。信息暢通不僅有助于增強治理機構對企業運作的監督力度,還能提高決策的精準性和合理性。
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是企業管理的兩大支柱,只有實現有效融合,才能提高企業的整體治理質量和風險控制能力。分析二者的內涵與關系后,能發現當前融合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提出優化內控體系設計、強化董事會監督、完善溝通機制等策略。未來,企業要加深對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相互聯動關系的理解,推動管理體系協同發展,建立科學、全面、高效的治理格局,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