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浪潮中,企業數據資產化是推動其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不過,大量的原始信息本身沒法直接產生效益。公司遇到的主要難題是:怎樣把雜亂、零散、成本很高的“信息資源”變成能確認、能計量、能交易、能增值的“信息資產”,從而發揮它巨大的經濟潛力。信息資產化是實現信息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基礎,是公司數字化轉型的價值終點,也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戰略關鍵。
信息資產化主要有四種路徑演變模式。漸進模式是通過提升數據資產價值和數據質量強化企業技術能力;躍進模式是引入先進技術并優化應用效果,實現快速轉型;集成模式依靠引入不同數據源以實現充分利用;創新模式則是引入新技術和新方法突破傳統思路,創造數據價值。在此基礎上,搭建起一個基于數據質量、技術能力和應用效果的理論模型,以便更深入理解企業數字轉型中的戰略選擇和路徑采用,為數字經濟時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視角。
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研究企業數據資產化。這些研究雖然有一些進展,理論上還有不小缺口。目前多數研究聚焦概念說明、架構搭建和案例剖析,沒有系統從理論上探討制造企業數據資產化路徑的多樣性和選擇機制。不同企業對數據資產化路徑的選擇機制還不夠明確,這讓企業在數字轉型實踐中,找不到方向,數據價值也就難以充分發揮。
核心基礎與分析框架
企業數據資產化過程可分成四個階段。數據獲取能力即發現、收集、整合各類數據資源的能力;數據存儲能力即搭建企業數據管理體系和數據基礎設施的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即用各種方法挖掘數據資產價值的能力;應用則是把數據洞見轉化成業務價值的實現機制。這些階段構成企業數據資產化價值鏈,然而每個階段都會受到技術因素、組織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與限制。
技術因素包含企業的技術基礎設施(如計算和通信設施)、技術能力(如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以及技術資源(如數據處理和分析軟件工具等),它決定了企業數據資產化在技術上是否可行以及技術效率如何;組織因素包含企業的組織結構、管理制度、組織文化和人力資源等軟性要素,它決定了企業數據資產化的組織能力和組織效率;環境因素則包含行業的自然屬性、市場競爭、政策法規和技術發展趨勢等,它決定了企業數據資產化的約束條件和約束空間。這三類因素相互作用,影響著企業選擇何種數據資產路徑。
路徑模式的構建與解析
在企業數據資產化的四種路徑中,漸進路徑有著重要價值。漸進路徑吸收演化經濟學里的漸進創新思想,假定資源有限、能力較弱的企業,或是處于低風險競爭環境中的企業,能通過小幅改良行動提升數據能力。它還借用組織學習理論中“開發性學習”的概念,認為企業在數據資產化時,會不斷積累經驗、優化流程,實現持續學習。通過一系列漸進改良,企業能“低風險”地積累能力,靈活學習并適應變化,維持競爭力。
躍進式方式體現了創新領域的“飛躍性”思想,企業會同時啟動多個維度,力求在短時間內提升數據能力。這需要企業有較強的資源動員能力和學習能力,能快速引進、消化并吸收外部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從理論看,躍進式方式屬于“探索性學習”過程,要求企業打破現有知識邊界,大膽嘗試新事物或新方式。企業選擇這種方式,多是因為面臨重大市場機遇或競爭對手,想通過集中資源實現快速突破,但失敗風險也較大。
集成式路徑遵循系統論的整體性原則,將數據資產化看作一次總體變革,重視各環節的聯動和整體的系統效應。企業選擇這一路徑時,會更強調技術、組織和流程的融合,看重整體變革的效果。其理論基礎是組織協同理論和系統工程理論,需要企業具備協調不同變革部門的能力和整體的系統規劃能力。
創新式路徑展現了熊彼特的創造性破壞理念,企業勇于試錯、敢于突破,探尋新的技術路徑和商業模式,在不確定中培育增長極。和集成式路徑最大的不同是,創新式路徑更強調變革的不確定性,需要企業有創新基因,敢于試錯、允許失敗并從失敗中學習。它的理論依據是“雙元性”組織理論,企業既要發現新機會,又要利用現有資源,在機會發現和資源利用間保持平衡。當企業處于技術前沿、有創新基因或面臨顛覆性變革時,可選擇創新路徑,通過引領和推動創新獲得先發優勢。
研究價值與實踐指引
通過構建企業數據資產化路徑的類型學,把相對抽象的數據資產化過程轉化成四條能識別、能分析的路徑。通過區分和識別這些路徑,能更深入地掌握數據資產化過程。這四條路徑也能為人們提供幫助,成為另一套重要的概念工具。在選擇路徑機制時,有資源、能力、環境三類理論觀點。企業將多種理論觀點融合,從跨學科角度探討管理世界的一種行為,也是在數字經濟領域進行理論探索的一種嘗試。
從應用角度來說,這為企業的數字轉型提供了一個“指南針”。企業管理者在實踐中要明白,數據資產化不是只有一種最優路徑,而是有多種路徑可以選,關鍵是選一個和企業條件相匹配的路徑模式。選路徑時,企業要綜合評估自身的資源條件、能力基礎和環境特征,不能照抄其他企業的做法。企業還要保持戰略柔性,知道路徑選擇是動態變化的,當企業內外部條件改變時,所選的路徑也可能跟著變。
研究局限與未來展望
上述四種路徑模式源于理論推導,屬于理想類型?,F實中企業的做法往往更復雜,多是不同類型的混合。可通過實證調查,來檢驗并修正這四種理論模式。目前主要關注路徑類型的靜態特征,對于企業如何在不同路徑間轉換、路徑演化的動態過程、轉換的條件變量等問題,討論還不夠,這些都能成為未來研究的方向。影響路徑選擇的變量,可能不只有選擇性變量,還有企業家精神、組織慣性、制度環境等深層次變量,這些變量如何影響路徑選擇過程,也是未來可以研究的內容。
關于數據資產化的未來研究可從多個方向推進。理論建構上,可細化四種路徑模式,分出不同子類型,研究路徑組合乃至融合的可能,搭建更細致、動態的理論模型。實證方面,可借助案例、問卷、二手數據等方法,檢驗理論模型的解釋力和預測力,找到不同行業、規模企業的路徑選擇規律。實踐上,可構建路徑選擇的診斷工具和決策支持系統,為企業的路徑規劃和戰略制定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