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式惡性競爭讓業內企業深受其害。共同遏制內卷式惡性競爭是當下汽車行業企業應共同承擔的重要責任和歷史擔當。健全規范競爭長效機制,構建協作共贏的產業競合新生態,需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近年來汽車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話題成為熱點,引起了各方高度關注。
《汽車縱橫》作為汽車行業專業媒體,對這個話題也一直在深度關注,已先后做過兩次“封面故事”專題。《汽車縱橫》2024年9月刊做了一期封面故事專題《去內卷化一打造汽車業可持續競爭新生態》,其中一篇文章《內卷迫近臨界點,是時候“收手”了》,呼呼汽車行業企業對內卷“收手”;《汽車縱橫》2025年2月刊又做了一期封面故事專題《回歸長期主義一一車企在大變局中如何堅守初心》,呼吁汽車行業企業不忘初心,真正踐行長期主義發展。到本期封面故事專題,《汽車縱橫》已是第三次以封面專題形式來探討內卷式競爭話題了,并再次呼呼汽車行業企業一起讓內卷式惡性競爭真正“退場”吧。
它為什么要“退場”?先從側面看一組數據。2025年8月18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2025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上半年,僅 30.3% 的經銷商完成銷售目標,目標完成率低于 70% 的經銷商占比 29.0% ,目標完成率高于 70% 不足 100% 的經銷商占比 40.7% ;汽車經銷商虧損比例上升至52.6% ,持平比例 17.5% ,盈利比例 29.9% 。經銷商生存狀況進一步惡化,新車銷售業務嚴重虧損,資金周轉困難,流動性緊張問題蔓延至整個汽車流通行業。
汽車經銷商陷入如此窘境,與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內卷式競爭的傳導密切相關。反過來,汽車經銷商不堪的生存處境又必然反噬其上下游。內卷式競爭成因多元,表現也多樣化。根據業內總結,內卷式競爭的表現主要涉及企業和地方政府兩類行為主體。前者主要表現為價格戰、同質化競爭、“逐底競爭”等,后者主要表現為招商引資時采取違規政策、重復建設及生產過剩、地方保護等,進而導致無序競爭,破壞公平競爭秩序,甚至“內卷外溢”。

業內人士認為,內卷式競爭是市場失靈現象的體現。內卷式競爭讓業內企業深受其害,所以不管何種緣由,共同遏制內卷式競爭是當下汽車行業企業應共同承擔的重要責任和歷史擔當。而整治內卷式競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綜合整治,要加強行業企業自律、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管的協同配合。
政策法規層面:監管口逐漸收緊
自去年以來,內卷式競爭已引起國家層面高度關注,屢次被提及,并被采取積極措施加以整治。
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2025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主動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和“內卷式”競爭。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2025年7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著眼于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針對該產業領域出現的各種非理性競爭現象,堅持遠近結合、綜合施策,切實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秩序。要加強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強化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督促重點車企落實好支付賬期承諾。要著力健全規范競爭的長效機制,加強行業自律,更好發揮標準引領產業升級作用,引導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提升質量等增強競爭力。
2025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要求,有力提振消費、破除“內卷”,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202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企業家要勇立潮頭,以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競爭主動。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相關部委層面也采取了積極措施,以健全規范競爭的長效機制。
工業和信息化部陸續采取了系列舉措。比如,2025年7月9日,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業關于重點車企踐行貨款支付周期承諾和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不力等問題(建議)的反映,協調相關方面推動解決。
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將從創新驅動、行業自律等四個方面系統整治當前多個重點產業中出現的“內卷式”競爭問題。2025年7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2025年上半年發展改革形勢通報會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破除“內卷式”競爭,深入推進招標投標制度改革,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推動要素順暢流通,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2025年6月5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針對當前汽車行業存在的“內卷式”競爭現象,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加強綜合整治與合規引導,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市場監管總局也在著力整治質量領域的“內卷式”競爭。比如,2025年7月24日,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文稱,曝光了一批質量領域“內卷式”競爭違法行為典型案例。加強源頭治理,從供給側發力,統籌企業增量和存量,防范低質惡性競爭,規范公平競爭秩序。
當然,要建立長效競爭機制,還要有法治作保障。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其要求,起草單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或者未經國務院批準,不得含有給予特定經營者選擇性、差異化的財政獎勵或者補貼等。《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又于2025年4月20日正式實施。
2025年1月正式發布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明確提出,防止出臺或實施妨礙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推動要素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高效配置。顯然,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破解內卷式競爭的重要抓手。
修訂后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2025年6月1日正式實施,明確規定“大型企業從中小企業采購應在60日內付款”,違者將納入信用黑名單,面臨政府采購限制、融資受限等懲戒措施。
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于2025年10月15日施行。它將嚴厲打擊惡意比價、虛假宣傳、互黑互踩等市場亂象,規范市場競爭秩序。
可以看到,國家層面正系統地健全完善反不正當競爭規則制度并加強執法力度,以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行業組織層面:加強行業企業自律
行業組織也在行動,以推動汽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2023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會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行業自律公約》,并于當年3月10日正式發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還與相關部委密切協同聯動,多次組織相關專題會議,同時及時監測市場價格波動和輿情情況,取得了積極成效。
針對部分車企發布不能代表市場規律的銷量周榜、加劇內卷式惡性競爭的情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出倡議。2025年5月,發布了《關于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倡議》。該倡議提出:所有企業嚴格遵從公平競爭原則,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優勢企業不為壟斷市場,擠壓其他主體生存空間,損害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企業在依法降價處理商品以外,不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不進行誘導消費者的虛假宣傳,擾亂市場秩序,損害行業和消費者根本利益;所有企業應對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自查整改。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作出了積極回應,表示贊同并支持。
受新能源汽車領域價格競爭傳導影響,動力電池行業正被牽連而可能滑向非理性“價格戰”邊緣。部分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不惜以低于合理成本的報價參與市場競爭,導致其它企業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為此,2025年6月26日,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發布了《電池行業反惡意競爭倡議書》。
該倡議指出,維護公平競爭原則: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堅決抵制“價格戰”,不以低于成本價格銷售商品,不通過低價競爭擾亂市場秩序,不侵害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維護行業健康發展營商環境;筑牢質量安全紅線:加強品控管理,提升產品品質,不以劣質原料、虛標容量等手段壓縮成本,務必保障產品質量和安全底線,維護客戶和消費者權益;堅持科技創新引領:踐行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技術創新核心競爭力,以優質技術、產品、質量爭取市場地位,增強企業發展韌性。還呼吁,回歸價值創造本質,堅決堅守質量底線,自覺抵制低價競爭,維護行業安全信譽,共創公平競爭環境。

2025年6月9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了《維護產業鏈整體利益共同抵制“內卷式”競爭》一文。該文指出,汽車企業“卷”價格,上游原料供應商倍感壓力,鋼鐵企業對此深有同感,嚴重沖擊了企業的穩健經營。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是一項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單靠某一個行業難逃“內卷”困局。鋼鐵、汽車行業要立足行業自身,統一認識、形成共識。無論是鋼鐵企業還是汽車企業,都必須認識到行業利益高于企業利益、企業利益源于行業利益,加快由“量本位”向“價本位”轉變,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治理。
2025年6月3日,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發布了《關于反對“內卷式”競爭促進汽車經銷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倡議》。該倡議提出:全行業應以中國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大局為重,嚴格遵守公平競爭原則,堅決抵制以“價格戰”為主要形式的“內卷式”競爭行為;關注品牌形象,防止因頻繁調整銷售政策和產品銷售價格,增加經銷商銷售難度,影響品牌在消費者中的形象;改善汽車經銷商的生存狀況;優化商務政策;完善退網機制。
在國家全面整治和行業組織號召下,汽車行業企業也在采取相應舉措,共破內卷式競爭困局。比如,2025年6月,全國17家重點車企積極響應落實國務院修訂后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陸續作出“供應商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的公開承諾。
其中奇瑞汽車就是重要代表之一。2025年8月22-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領導到奇瑞汽車調研時,充分肯定其高效履行供應商支付賬期承諾。其通過“四大組合拳”兌現高效支付,將供應商平均支付賬期壓縮至47天,促進供應鏈體系持續健康發展。
總之,構建協作共贏的汽車產業競合新生態,有利于更好地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不是禁止競爭,而是要把競爭引向健康有序、不脫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