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部的一項監督與評價活動,對于促進企業完善治理結構、控制風險、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中小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日益增多,傳統的以財務審計為主的內部審計模式已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
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作為一種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內部審計方式,通過識別、評估并應對企業面臨的風險,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因此,中小企業應積極轉變內部審計理念,實施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不斷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價值。
中小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的必要性
幫助企業識別和應對風險 中小企業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極易受到內外部環境變化的沖擊。實施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能夠幫助企業系統梳理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如戰略風險、運營風險、財務風險、合規風險等,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識別重大風險領域。在此基礎上,審計人員可針對如何防范化解風險提出建設性意見,協助管理層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應對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
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營效率 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可從風險和內控的角度,評估企業各項業務活動的合理性與有效性,發現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審計人員可通過與業務部門溝通,了解資源使用情況,判斷是否存在資源閑置、浪費或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
完善內部控制防范舞弊行為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普遍較為薄弱,管理不夠規范,權責界定不清晰,極易滋生舞弊行為。實施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能夠幫助企業查找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評估內部控制設計和執行的有效性,并提出整改建議。審計人員通過測試內部控制,可發現授權審批、職務分離、憑證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督促管理層修訂和完善相關制度流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此外,審計部門還可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對可疑的異常業務數據進行篩查,及時發現潛在的舞弊線索。
中小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面臨的挑戰
風險意識淡薄內審地位不高 部分中小企業管理者風險意識淡薄,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視不夠。他們往往認為,企業規模較小、業務結構單一,風險相對可控,沒有必要專門開展風險管理和內部審計。在這種觀念影響下,企業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開展內審工作,內審部門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內審部門的權威性不足,獨立性難以保證,審計發現和整改建議難以得到有效落實。
內審人才匱乏專業技能不足 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內審人才短缺的問題。一方面,中小企業對內審人員的吸引力不足,優秀人才大多流向大企業,自身難以招聘到合適的審計人員。另一方面,內審工作專業性強,需要審計、會計、管理、計算機等多方面知識,而現有內審人員的知識結構單一,專業技能不足,無法適應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的要求。
內審流程不規范方法手段滯后 不少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流程不夠規范,審計計劃、實施、報告等環節缺乏明確的標準和要求。審計工作隨意性較大,審計證據收集不充分,工作底稿不完整,整改跟蹤不到位,導致審計工作質量無法保證,審計報告缺乏說服力。此外,中小企業內審工作方法比較傳統,以查閱會計憑證、賬簿等紙質資料為主,運用現代審計技術和手段不足。審計抽樣比較隨意,數據分析應用較少,很難從海量業務數據中發現風險線索,導致審計效率低下。
內審信息化水平低數據利用率不高 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完善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各業務系統數據不集中、不統一,無法形成數據決策支持的體系。企業缺少專業的內審管理系統,無法實現審計項目全流程的系統化管理,審計工作主要依靠人工開展。在此背景下,內審部門獲取數據較為困難,不同系統、不同格式的數據無法高效整合利用。
中小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的策略
樹立風險管理理念提高內審戰略地位中小企業要實施好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首先要從觀念上樹立風險管理理念,切實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戰略地位。企業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在風險管控、業務監督等方面的重要價值,將風險管理和內部審計納入企業發展的重要議程。要明確內部審計的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給予必要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支持,為內審工作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要賦予內審部門必要的權力,保證內審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的獨立性,確保內審工作不受干擾和限制。管理層要重視內審發現,支持內審建議落實,讓內審工作在風險管控中發揮更大作用。
加強內審團隊建設提升內審專業化水平 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中小企業要加強內審團隊建設,多渠道培養和引進復合型內審人才。一方面,可從內部選拔一批業務能力強、工作態度端正的人員充實到內審崗位,通過輪崗交流等方式拓寬其知識面。要加大內審人員繼續教育力度,制訂培訓計劃,利用網絡培訓、案例分享等多種形式,提升內審人員專業勝任能力。另一方面,可從外部招聘一批具有豐富審計實務經驗的人員,為內審團隊注入新鮮血液。還可聘請外部專家、顧問,或者借助第三方審計機構的力量,對重點領域、疑難問題進行專項審計或咨詢。
優化內審流程方法提高內審工作質量 中小企業應實施好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進一步優化內審流程,規范內審工作方法,全面提高內審工作質量。具體而言,應制定內部審計工作規范和操作指引,明確年度審計計劃、審計方案、現場審計、審計報告等環節的具體要求,作為開展審計工作的基本遵循。在審計實施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審計流程,做到程序嚴謹、證據充分、結論客觀,杜絕主觀臆斷和以偏概全。要拓展內審工作方法,綜合運用抽樣分析、專家訪談、穿行測試、實地察看等方法,力求全面了解業務運行狀況。
推進內審信息化建設提高數據運用能力 中小企業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內審信息化建設,提高內審工作中的數據運用能力。具體而言,應推動企業信息化系統的集成和升級,形成財務、業務、管理等數據的統一,為內部審計提供全面、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持。引入專業的內審管理系統,實現審計項目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內審工作效率。加強內審人員的數據分析技能培訓,引進數據分析審計軟件,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專家系統等技術,提高內審的精準性和敏捷性。審計人員要樹立數據思維,善于利用數據分析方法,從業務數據中識別異常、發現風險,形成數據驅動的審計新模式。
總之,中小企業在實施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的過程中,要樹立風險管理理念,加強內審隊伍建設,優化審計流程方法,推進內審信息化進程,不斷增強內部審計的前瞻性、專業性、規范性和科技性。唯有如此,內部審計才能真正成為企業的“免疫系統”,在風險防范、內控優化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為企業的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德州市振興鄉村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