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看展熱逐漸升溫,坐落于倫敦克利福德大街的埃斯卡納齊藝廊絕對是值得打卡的一站。近日,這家頂級古董藝廊剛剛翻開夏季展覽系列的最新篇章,同步推出兩場展覽,將兩位日本當代竹藝家個展首次帶到英國:一位是日本“重要無形文化財”保持者藤塚松星(1949年生),另一位是以竹與漆為媒介的創新竹藝家池田巌(1940年生)。展覽均將持續至7月4日。
一直以來,埃斯卡納齊都致力于挖掘和呈現東亞藝術的多元魅力,特別是其中久被忽視的領域,日本竹藝便是其關注的重點之一。日本竹工藝源遠流長,諸多藝術家以突破性技法探索傳統邊界,將竹從日用品媒介轉化為純藝術的載體。直至今日,竹藝仍于日本備受珍視,也被作為一種當代藝術語言而獲得國際藝術界的認可與推崇。以藤塚松星和池田巌為代表的日本竹藝家,既是日本悠久竹藝傳統的守望者,也是具有以當代視野不斷拓寬竹材藝術表達可能性的藝術家。埃斯卡納奇為本次展覽特別邀請了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前首席策展人、知名工藝美術史家森山正則撰文導引,帶領觀眾走近獨具魅力的日本當代竹藝術。
埃斯卡納奇本次舉行的藤塚松星杰作展,展出藝術家1979年至2022年間創作的10件作品,呈現其近半個世紀的創作成果及將竹這一樸素材料升華為藝術形式的卓越技藝。
藤塚松星因其竹工藝作品而享譽盛名,并于2023年被日本政府正式指定為竹工藝“人間國寶”。被指定為“人間國寶”的藝術家,被視為日本文化身份的活化象征;他們總人數不超過116人,致力于保存日本最精湛傳統工藝的技藝,同時也創造符合當代的新傳統。藤塚的作品被日本各大美術館收藏,也廣泛收藏于國際知名機構中,包括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費城藝術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等。






藤塚之所以成為當代竹藝領軍人物,源于他對“透雕斜編技法”的精通,以及他在2003年首創的“彩變”技法。傳統竹藝多使用曬白竹、熏竹、古色或涂漆竹,有時也將竹染為黑或褐色以突出自然質感。而藤塚則開發出前所未有的“彩變”技法:將圓竹劈為細密方條,先整體染黑,再將其削制為三角形,兩個斜面分別染以黑、紫或褐等色,細密排列后構成各種立體造型。其后再經重構,使之由平面構思轉化為三維花籃結構。從不同角度觀賞時,黑與紫交替浮現,形成色彩幻變的視覺錯覺。作品呈現出一種獨特視覺變化:隨著觀賞角度的轉移,色彩與紋理隨之流轉變幻,妙趣橫生,本次展覽中展出的4件作品即體現了此一特色。
藤塚松星忠于其藝術視野,反復描繪宇宙深處螺旋般旋轉的星系與涌動的星云,這種“宇宙之美”成為其靈感源泉,與花朵的舒展、潮汐的回旋相互呼應。他在絞目透編之作中,將黑與褐調和得宜;而在彩變技法中,則以黑與紫、綠交織出充滿變化的色彩秩序。藤塚不僅在拓展現代竹藝的邊界,更以其作品捕捉并創造出一種超越自然的嶄新審美形式—— 一種“當代的浪漫樣式”。






日本著名藝術家池田巌的作品曾于世界各地的重要展覽中展出,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柏林國家博物館等。此次埃斯卡納奇藝廊將展出16件池田巌的作品,其中7件是藝術家為本次展覽特別創作。
池田巌的父親二代池田瓢阿以研究與復原傳統中國風格古典竹編名器聞名,同時也創作侘寂風格的花籃,并深受諸多美學家的支持。作為長子,池田巌自幼就接受竹工技藝訓練,同時學習茶道與繪畫,后就讀東京藝術大學漆藝科,專研漆藝。在校期間,他深入研究東京國立博物館及私人藏家的金銀蒔繪等漆器名品,并師承赤地友哉(1906年至1984年)等多位漆藝名家。在精湛技藝與自身藝術表達之間產生矛盾后,池田毅然決然脫離家業,舍棄竹籃創作及古典美術研究,也不再依附名物茶道具的創作。他轉而成為一位原創觀念型的漆藝家,通過對竹材本質的深刻理解,展開前所未有的藝術探索。
近年來,池田愈加致力于“竹之生命,漆之精神”的創作信念,作品愈加呈現其思想與材料生命力的交融,旨在自由表達竹之“意志”。用池田自己的話表述即:“上乘的漆液自光潔的表面散發出一種生生不息的精氣。那深邃如無底之黑漆與靜靜燃燒的朱紅色調,在金與銀的蒔繪工藝中相互輝映,形成奇妙的對比與平衡。而竹材自身那素雅的裸露質感,亦與之交融呼應,天衣無縫。我的創作雖深植于日本傳統之根基,但我始終強調獨創性。”
本次埃斯卡納奇展覽實現了池田巌與朱塞佩·埃斯卡納齊(Giuseppe Eskenazi)30多年前在東京首次會面時,就共同的藝術與古董熱情所討論的展覽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