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代文人對石頭的喜愛與鑒藏,賦予了中國觀賞石鮮明的藝術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如今,“賞石藝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受到社會的認可與青睞,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生機。
菱錳礦是一種碳酸錳礦物,常呈粒狀集合體或致密塊狀,顏色鮮艷、質感通透,是重要的觀賞礦物品種之一。菱錳礦一般產在礦脈中,常與鐵、鋁、金等礦物伴生。此菱錳礦石在2009年發現于廣西蒼梧縣,是中國著名的菱錳礦標本之一,通體紅色,被稱為“中國皇后”。
2019年8月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發現了一批享譽世界的紅色螢石,迅速成為全球礦物收藏家們爭相追捧的焦點。該件紅色螢石為其中之一,螢石晶體發育飽滿,呈現典型的八面體晶形,色彩濃郁。在大晶體的頂端,還可以看到片狀方解石晶體,紅白相配,造型獨特。
摩爾石是一種獨特的觀賞石,產于廣西紅水河中,原巖是致密塊狀的砂巖。它的命名來源于英國現代雕塑大師亨利·摩爾的名字。摩爾石具有極強的現代感,線條流暢、簡約,帶有金屬色澤,呈現出一種現代城市雕塑的穿越時空之感。此摩爾石形如中國紅山文化中的“C”形龍,造型簡約流暢,優美的曲線展現出獨特的韻律與動感。石質溫潤細膩,紋理自然天成,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前不久,由中國觀賞石協會、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主辦的“石韻天成——中國觀賞石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鑒于觀賞石藝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覽在策劃上便著眼于強調知識的普及和文化的引導。因此首先專門設置引言部分,通過“觀賞石藝術的歷史”“觀賞石的主要分類”向觀眾講述觀賞石的悠久歷史和種類構成,使觀眾對這種較為小眾的非遺門類具備基本的印象。在主要的內容安排上,當代觀賞石界總結出了觀賞石“形、質、色、紋、韻”的鑒賞五要素,但考慮到這五要素在觀賞過程中是綜合的,鑒別一件好的觀賞石是需要多要素組合而成的這一現實,因此展覽打破只強調某一觀賞要素的單一展示,將觀賞石五要素融為一體,從觀賞石所形成的視覺形象角度出發,將其與人類社會產生的歷史、文化、審美與生活聯系起來,全面展現中國觀賞石的多樣形態,呈現天然造化與人文產物的偶然鏈接,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同時也為觀賞石建構起跨越地質學、藝術學、文化人類學的多維度闡釋空間,展現觀賞石藝術的天然魅力與科學內涵。

靈璧石主產于安徽省靈璧縣,尤以青黑色石質為貴。其聲如青銅,質地細膩,為歷代皇家貢品,故宮、孔廟的編磬均用其制作,乾隆帝贊其為“天下第一石”。該靈璧石形態奇崛,肌理豐富,皮色黑潤,叩之清音空靈,有如天籟。其左峰嶙峋崚嶒,峻拔挺然,體勢自然流暢;右峰團如卷云,有層層涌出之勢。其下石鐘下掛,奇瑰如洞天。觀之,仙逸瀟灑,如臨仙境。

長江石主產于長江上游階段,成源于青藏高原復雜的地質結構,高山的山石經自然風化后,被江水搬運,再經過水打沙磨等作用,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形成色彩豐富、花紋奇特、品種繁多的長江卵石。此石質地如綢緞一樣絲滑,造型紋理如熊貓,憨態可掬。細觀此石,會發現它呈現出一種婉約的美感,石頭全身就像玉一樣溫潤,展現出柔和的曲線和優雅的姿態。
荷花石主要產于河南省洛陽市,是火山噴發的產物。此石畫面中央,形如一位身著綠衫的僧人靜立在四周盛開的荷花池邊。周身的荷花,或含苞待放,或肆意盛開,嬌艷而脫俗。僧人微微垂首,似在沉思,又似在感悟著這片自然的妙諦。


展覽分為“ 形生雅韻”“ 趣覽萬物”“ 意會春秋”“ 境觀江山”四個單元,集中展示中國當代觀賞石的主流石種共計16 0余方,突出了觀賞石的天然形態及其中蘊含的人文底蘊,全面展示了中國觀賞石的多樣性。觀眾不僅能一睹中國觀賞石的宏富,更能從中領略到中華大地物華天寶、地大物博。
這兩幅為雞血石對切片,畫面左右對稱,呈現出一對人物。人物線條流暢,姿態優美,彼此的神情傳遞著深深的眷戀與依靠。左側人物微微頷首,似在傾訴,右側人物則側耳傾聽,目光中滿是溫柔與理解。那鮮艷的雞血色澤,猶如他們心中熾熱的情感,永不褪色。
松花石主產于吉林省東南部的長白山脈,因其色澤如松花,紋理如松木斷面,故而得名松花石。該石整體猶如霞光煙攏,雙山并出,魚龍潛躍,秋水留痕。石之中下處,生一長線橫貫山體,平而不直,顯而不赫,似為秋湖水之平面——碧波之上,絕壁凌空,秋意寒老;碧波之下,水流清澈通透,寂寂無聲。
天然觀賞石經過大自然的雕琢,形成了色彩斑斕、造型獨特的視覺奇觀。觀賞者不僅能欣賞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能通過這些觀賞石了解豐富的地質知識,感受自然的神奇魅力。觀賞石藝術從一種天然產物演變成為一種藝術形式,源于歷代中國的文人雅士賦予其上的文化價值和審美意涵,逐漸在這些天然物身上凝聚起豐富的意趣哲思,它們也因收藏、鑒賞、詠頌到研究等一系列人為活動而受到更多的關注。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更多石頭種類的發現,觀賞石的門類與范圍也在逐漸拓寬、逐漸豐富,體系建設也將逐漸完善,中國觀賞石的整體發展也將逐漸規范。
本次展覽的策劃正是建立在對觀賞石歷史的認識上,在確保觀賞石自然性和齊全度的基礎上,通過內容的設置充分展示其背后的文化和藝術價值,讓觀眾既能夠對觀賞石藝術有所了解,更能夠通過觀賞石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體悟自然與藝術交融的傳奇,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