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位于香港The Henderson的佳士得亞太區(qū)總部內(nèi)槌聲響亮,4場亞洲藝術周春季拍賣圓滿收官,創(chuàng)造了5.675億港元總成交額,較2024年同期增長4% 。本季落槌總額為低估價114%,超過四成拍品的成交價超越了高估價,不僅延續(xù)了亞洲藝術市場的穩(wěn)健表現(xiàn),更通過重要私人珍藏、新世代藏家崛起與數(shù)字化創(chuàng)新等亮點,為文物藝術品市場持續(xù)注入新動能。

從本季不同拍賣板塊來看,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兩大專場貢獻了半壁江山,有3.424億港元總成交額的不俗表現(xiàn),較去年同期增長29%。兩場拍賣中有近三成拍品超過高估價成交,落槌價達低估價117%。


顯赫私人珍藏是此次拍賣的焦點,多件頂級拍品創(chuàng)下矚目戰(zhàn)績。其中,“ 靛藍若化——重要私人珍藏官窯青花器”專場三件明清青花瓷悉數(shù)成交,以1.626億港元總成交額成為亞洲藝術周最高價單一藏家專場。領銜拍品——明永樂青花竹石芭蕉圖梅瓶以7812.5萬港元成交,該梅瓶造型優(yōu)雅,紋飾布局精巧,目前全球已知僅三件同類帶蓋藏品,兩件分別藏于故宮博物院及中國國家博物館,此件為唯一流通于市場的孤品,最終由電話委托競得。另一件清雍正青花九龍鬧海圖天球瓶也以7467.5萬港元高價釋出,其釉面瑩潤,九龍紋飾氣勢恢宏,存世罕有。
王家琪家具珍藏專場同樣備受矚目,落槌總額為低估價239%,總成交額達6920萬港元。其中一件17世紀黃花梨獨板架幾案以3300萬港元成交,超估價3倍。此案以整塊黃花梨獨板制成,面板厚達7厘米,傳世完整者極為罕見,被譽為“一塊玉”,最終歷經(jīng)47輪競價落槌。另一件17世紀黃花梨圈背躺椅連折疊墊腿以1489.5萬港元成交,其設計靈感源自南宋劉松年《四景山水圖》,折疊結構精巧,落槌價達估價10倍,成為本場黑馬。
此外,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一對清雍正粉彩梅竹靈芝紋茶圓以2940萬港元成交,其紋飾淡雅,釉面如玉,與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雍正琺瑯彩器一脈相承;另一對金耀州窯月白釉長頸瓶以768.6萬港元成交,釉色溫潤如脂,展現(xiàn)宋瓷美學精髓。
中國書畫板塊則以逾2.251億港元收官,兩場拍賣吸引多方藏家熱烈競投,落槌總額為低估價110%,半數(shù)拍品超過高估價成交,誕生了5件千萬級拍品。

其中,中國近現(xiàn)代及當代書畫專場薈萃來自全球各地的重要私人珍藏名家之作,成交總額超過1.2億港元。張大千20世紀80年代的潑彩巨作《扁舟覓桃源》以1420萬港元領銜,此畫山水意境悠遠,筆觸細膩。中國古代書畫專場則貢獻了逾1.04億港元成交額,領銜拍品為來自“小聽颿樓”的明代祝允明、王鐸及諸家《集明人小楷扇冊》,成交價為1308萬港元,達高估價2倍多。該冊頁匯集明代名家墨寶,金箋墨色歷久彌新。此外,日本重要私人珍藏的明代王寵《行書》手卷以1102.3萬港元成交,高出估價5倍多,另一件王季遷家族舊藏的唐寅《層樓拔嶂圖》也寫下逾千萬港元的佳績。



據(jù)佳士得透露,中國書畫拍賣持續(xù)吸引新一代年輕藏家參與,新買家中近半數(shù)為千禧新世代及更年輕群體。
此外,從佳士得本季亞洲藝術周拍賣中還可以觀察到,買家結構呈現(xiàn)出顯著變化——中國內(nèi)地藏家以過半成交額占據(jù)主導地位,中國臺灣及東南亞買家緊隨其后,后者貢獻的份額增幅顯著,較2024年激增逾3倍。
千禧世代及更年輕群體成為重要增長引擎——所有買家中27%來自這一群體,新買家中占比更高達46%,反映出藝術收藏的代際更迭與年輕化趨勢。
值得一說的是,本季拍賣預展更加注重打造沉浸式體驗,例如王家琪珍藏的黃花梨家具與官窯青花器陳列于仿古空間中,還原藏家“與藝術品共生”的場景。此外,數(shù)字化體驗進一步賦能拍賣市場——佳士得通過直播吸引了全球1100萬名觀眾在線參與競投,其亞太區(qū)總部也接待了超過6500位訪客。線上線下聯(lián)動模式,已成為推動成交的關鍵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