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歸是把解題中面臨的新問題,通過減元、降維等加工手段,將陌生的、復雜的、抽象的問題化歸為熟悉的、簡單的、具體的問題來處理,最后通過對新問題的解決而將原問題圓滿解決,其核心在于“轉化\"[1].高中數學知識體系龐大且復雜,涵蓋代數、幾何、概率等多個領域,知識點之間相互交織,邏輯關系錯綜復雜,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和其他數學方法具有強操作性不同,化歸法的應用,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思想指引,是數學思維中最為“普適性”的一種思維[2].利用化歸思維解題,可以幫助學生找尋問題間的共通之處,在舊方法、舊問題的基礎上解決新問題.
1化歸法之已知與未知
例1已知
,則cos 2α 的值為( ).

解析:由tan2
,得
則 tan
,所以cos 2α=
13·故選:B.
點評:已知與未知的化歸,是高中數學解題中最為“底層”的一種邏輯.這種方法的核心在于將未知問題轉化為已知問題,借助已有的信息來解決新的問題,即將已知條件作為解題的“橋梁”,逐步推導出未知問題的解.解題時,首先要仔細分析題目中給出的已知條件,明確這些條件所蘊含的數學信息和可能的推導方向.然后,將未知問題進行拆解或變形,嘗試將其轉化為與已知條件相關的形式.例如,通過代數變形、幾何變換或函數關系的轉換,將復雜的未知表達式轉化為已知的公式、定理或熟悉的模型.已知與未知的化歸,要求學生善于運用數學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
2化歸法之數列與函數
例2(多選)已知數列 {an} 的通項公式為 an=
),前 n 項和為 Sn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數列 {an} 有最小項,且有最大項 B.使 Ψan∈Z 的項共有5項 C.滿足 anan+1an+2?0 的 n 的值共有5個 D.使 Sn 取得最小值的 n 為4
解析:設函數
2x-g,則an=f(n),因此可以通過函數的單調性,得到數列的單調性.易知,函數在
,+0)上單調遞減,且當xlt;時f(x)lt;0 ,當
時 f(x)gt;0. 因此當 1?n?4 和n?5 時數列均單調遞減,且當 1?n?4 時 anlt;0 ,當n?5 時 angt;0. 所以數列 {an} 有最小項 a4=-9 ,最大項 a5=9 ,故選項A正確.若 an∈Z ,則
,又Ωn∈N* ,所以 n=3 或 n=4 或 n=5 或 n=6 或 n=9 ,因此,使 Ψan∈Z 的項共有5項,選項B正確.要使anan+1an+2?0 ,則 an?an+1 與 an+2 有且只有一個負數或者均為負數,所以 n=1 或 n=2 或 n=4 ,因此滿足anan+1an+2?0 的 n 的值共有3個,選項C錯誤.因為當 1?n?4 和 n?5 時數列均單調遞減,且當 1?n?4 時 anlt;0 ,當 n?5 時 angt;0 ,因此使 Sn 取得最小值的n 為4,選項D正確.故選:ABD.
點評:數列是一類特殊的函數,其本質是定義在正整數集上的函數,數列的通項公式和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函數的表達形式.通過將數列問題轉化為函數問題,可以利用函數的性質(如單調性、奇偶性、極值等)來分析數列的性質和行為.在解決數列問題時,適當地將數列問題化歸為函數問題,可以極大簡化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題時,可以將數列的通項公式看作是一個函數的表達式,將復雜的數列問題轉化為相對熟悉的函數問題,從而利用已有的函數知識和方法求解.
3化歸法之立體與平面
例3如圖1,在三棱柱ABC-A1B1C1 中,側面 BB1C1C⊥ 底面ABC ,且 AB=AC , A1B=A1C. 若AA1=BC=2,∠BAC=90° ,求平面A1BC 與平面 A1BC1 夾角的余弦值.

解析:由題意知三棱柱ABCA1B1C1 為直三棱柱,故可將其補成長方體 ABDC-A1B1D1C1 ,如圖2.
圖2

連接 C1D ,過點 c 作 CP⊥ C1D ,垂足為 P ,過 P 作 PQ⊥ A1B ,垂足為 Q ,連接 CQ
因為 BD⊥ 平面 CDD1C1 ,CP? 平面 CDD1C1 ,所以 BD⊥CP
又 CP⊥C1D ! BD , C1D? 平面 A1BDC1 ,且BD∩C1D=D ,所以 CP 上平面 A1BDC1
因為 PQ,A1BC 平面 A1BDC1 ,所以 PQ⊥CP .A1B⊥CP
又 PQ⊥A1B,CP,PQ? 平面 CPQ ,且 CP∩ PQ=P ,所以 A1B⊥ 平面 CPQ
因為 CQ? 平面 CPQ ,所以 CQ⊥A1B ,則 ∠CQP 為平面 A1BC 與平面 A1BC1 的夾角.
在 ΔA1BC 中,由等面積法可得 
易求得
,所以有 cos∠CQP= 
故平面 A1BC 與平面 A1BC1 夾角的余弦值為 
點評:化歸法之立體與平面的化歸是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重要策略,其核心是將立體幾何問題轉化為平面幾何問題,從而利用平面幾何的知識和方法來求解.在立體幾何中,許多問題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空間角的定義本身就基于平面角,通過將三維立體問題“降維”至二維平面問題,從而將空間角問題最終化歸為三角形的相關問題.高中數學中,實現立體與平面的化歸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1)利用投影.將空間中的點、線、面投影到平面上,通過分析投影圖形的性質來解決問題.(2)作截面.通過選擇合適的平面與幾何體相交,將空間中的線面關系轉化為平面上的線線關系;(3)展開幾何體表面.將幾何體的表面展開成平面圖形,從而將空間中的距離、角度等問題轉化為平面上的幾何問題.
4化歸法之一般與特殊
例4已知函數 f(x) 滿足: ?x∈R ,都有 f(x)+ f(x+3)=1-f(x)f(x+3) ,且 f(-1)=0 ,則f(2 024) 的值為( ).
A.2 B.1 C.0 D.-1
解析:由 f(x)+f(x+3)=1-f(x)f(x+3) 得
·于是
,所以 f(x) 是周期為6的周期函數.所以 f(2 024)=f(337×6+2)=f(2) 對于
令喆 x=-1 得 f(2)= 1+f(-1)=1,所以 f((2 024)=1.故選:B.
點評:在數學解題過程中,一般與特殊的化歸是一種重要的策略,通過將一般性問題特殊化或特殊性問題一般化,可以有效簡化問題的復雜度,從而更高效地找到解題思路,該方法尤其適用于選擇題和填空題,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驗證選項或得出答案.在解題時,首先要明確需要轉化的問題,將其作為轉化的核心對象.接著,根據問題的性質,尋找合適的特殊元素或一般元素作為轉化的切入點.例如,在將一般問題特殊化時,可以選取特定的數值、圖形或條件來簡化問題;而在將特殊問題一般化時,則需要從已知的特殊情況中提煉出普遍規律.通過這種轉化,將原問題轉化為一個更易于解決的新問題,并通過求解新問題來推導出原問題的答案.
總之,化歸思想是數學思維中最為“底層\"的一種思維,所有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均可以看作是化歸法的一種具體應用.運用化歸法時,解題的基礎是觀察,即觀察新問題的結構;然后是識別,即基于已有的信息或者頭腦中已有的數學模型,確定新問題的求解方向;確定方向后,對原問題進行有效變形;最后將新問題轉換為常規的題型去處理.可見,化歸法的實質,就是一種求同思維,以實現問題之間的相互轉化.
參考文獻:
[1]陳慶菊.觀察分析轉化化歸提升思維[J].數學通報,2024,63(10):52-56.
[2]舒華瑛.轉化與化歸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35(6):190-19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