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讓我進年級前十,我倍感壓力
小米姐姐好!我是一名初二女生。剛進初一,我便當上了班長。其實,在此之前,我也沒當過班長,由于缺乏經驗,常常把老師布置的事情搞砸。本來以為,到初二會重選班長,結果最后班長這個職務還是落在我身上。除此之外,學習上的事情也令我煩惱。因為不久前,語文老師竟然讓我爭取進年級前十名。我真嚇了一跳。我也認真地分析過自己的成績:數學越來越難,我學得也越來越吃力;英語成績忽高忽低,很不穩定;語文雖然偶有前幾名的成績,但是也不能說有絕對優勢。年級前十名,我真的能達到嗎?
我感到壓力很大,不想看書、不想溫習功課,我真不知道我是怎么了。我把我的困擾說給朋友們聽,他們卻覺得我是矯情、在“凡爾賽”。我該怎么辦呢?小米姐姐,幫幫我吧!(強裝淡定的右右)
小米姐姐的回答:
右右,你好!初當班長,沒有誰會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慢慢地,就會有經驗了。到初二后,你仍舊能繼續當選班長,說明你之前的工作做得不錯,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認可。其實,當班長主要是為老師和同學們做好服務,你有疑惑或者困難的時候,可以多和老師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同時請老師多指導指導。
至于語文老師讓你爭取進年級前十名,我覺得要從兩方面看。首先,你應該感到高興,老師對你提出這個要求說明他看好你,覺得你有這個實力和潛力。老師教過很多學生,哪些學生屬于“千里馬”,他大致上心里也會有衡量。其次,這也是老師對你的一種期望,如果你做了很大努力,仍然沒有進入年級前十名,也不要有太大心理壓力和負擔,盡力就好。
因為老師的一句期望,就害怕了,或者影響到你的正常學習,那你的抗壓能力也太差了點兒吧!我想這也不是老師想要的結果。該怎么學就怎么學,老師給你提出的希望,你可以作為一個短期或者中長期的目標。
至于偶爾犯懶、什么都不想做,也是正常的。但是這個時間不要太長,要學會偷懶后迅速切換狀態,積極進入學習中來。加油,右右!朝目標奮進吧!
好友轉校了,我好孤單
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她也是我的同班同學。在學校里,我們可以用無話不說、形影不離來形容。前不久, 她轉校了。自她轉校后, 我覺得自己的生活一下子變得很空洞, 干什么,我都沒精神,也沒有心思學習,腦海里常常會浮現我們在一起的時光。我真希望她還在我身邊。我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我該怎么辦呢?(初二女生 小悅)
小米姐姐的回答:
小悅, 你好! 好友轉校, 有些傷心是難免的。不過, 因為她的離開, 你變得無所適從、不知所措,倒有些像“情感依賴癥”了。
情感依賴癥是指把自己的感情過多地寄托在一個人或一件物品上,一旦失去,就難以適應。任何可以承載感情的東西,都可以成為我們依賴的對象。
由于人類是群居動物, 因此我們必然會對周圍的人或物產生情感依賴, 依賴父母, 依賴朋友, 依賴一切可以讓我們覺得安全的東西。但是,這種依賴如果超出了一定的度而發展為情感依賴癥時, 就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甚至身心健康了。
情感依賴癥的產生有多種原因, 有可能是對孤獨的恐懼; 有可能是對現實的逃避;還有可能是對自己不夠自信, 缺乏安全感。科學研究證實, 缺乏安全感的人更容易去依賴身邊的人或物。
我們怎樣才能擺脫或避免產生情感依賴癥呢?首先, 要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獨立就是要對自己負責, 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在遇到困難時, 不要習慣性地求助于別的人或物, 而要自己努力解決。剛開始的時候,自己也許會很難受。但在你自己解決一兩件事情之后,你就會發現原來你也可以完全靠自己。
其次, 享受孤獨也不失為一個良策。學會獨處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 利用獨處的時間思考能夠幫助自己更加客觀地認識自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兩種驅動力: 一種是向外的力量, 它尋求親情、友情、愛情等親密關系; 另一種是向內的力量, 它讓我們遠離人群, 向自己的內心靠近。我們除了要與人交往, 也需要通過獨處來探究自己的內心。
最后, 當你沉浸在情感依賴中時, 還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來消弱情感依賴癥。比如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嘗試去結交新的朋友等。生活充實的同時, 內心也會變得豐盈起來。隨著自信心不斷提升,情感依賴感就會相對減弱了。
其實,人生很漫長,身邊的人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來來走走也很正常。再說,現在通信和交通這么發達,時不時給好友寫封信、發封郵件,假期再找機會聚一聚,也是很容易實現的。
(責任編輯:謝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