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電網企業作為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骨干,在落實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進企業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前列。電網企業的審計管理體系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隨著企業管理體系的健全完善而轉型升級,更好滿足電網企業構建世界一流現代企業管理體系的需求。
當前,電網企業內部審計在體制機制層面還存在一些痛點難點,亟待通過優化管理體系來解決,主要體現為五個方面。一是內部審計定位和方向不夠清晰明確,審計工作實際開展時,還不能全面準確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審計工作的決策部署,一定程度上存在“兩張皮”的情況;二是審計監督存在盲區,審計全覆蓋側重于形式上的覆蓋,實質上重點不突出,重要問題沒有及時發現,問題揭示停留在表面,問題整改不到位,存在屢審屢犯情況;三是制度機制不健全,一體化建設和規范化程度還不夠,領導層指導督促作用發揮還不夠,制度時效性和可操作性還不強,各類監督各自為戰或者形式合作、實際脫節;四是“管”與“審”的關系尚未完全理順,審計資源配置與審計監督需求不完全匹配,在上下協同、資源調配、充分發揮“上審下”作用等方面還存在脫節;五是數字化工具利用不足,數據挖掘分析不夠,部分業務沒有實現標準化、流程化、數字化;同時,結構性缺員情況也比較突出,多面手、復合型人才不夠。
“三型五層” 構建立體式審計管理體系框架
本文踐行研究型審計思維,運用“導向一路徑一保障”三型研究的系統分析方法,提煉出一組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管理要素層級并對其進行優化,形成“價值一功能—機制一組織—平臺”五層管理體系。導向型研究明確審計管理變革與優化方向,構建審計管理體系價值層,解決“管什么”的問題;路徑型研究聚焦職能建設和實踐路徑,構建審計管理體系功能層,解決“怎么管”的問題;保障型研究聚焦各管理要素彼此關聯和相互作用、組織架構設計及工具手段,構建審計管理體系機制層、組織層、平臺層,解決“管得好”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審計管理模塊、要素、機制等進行優化設計,著力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立體式審計管理體系(如圖1所示),推動審計監督如臂使指、如影隨形、如雷貫耳。
(一)開展導向型研究,對價值層進行分析
踐行“三個如”要求,明確“三化”方向。審計管理體系建設以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為價值引領,堅持集中統一、如臂使指,全面覆蓋、如影隨形,權威高效、如雷貫耳,以集約化、專業化、數字化為發展方向,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統籌謀劃推進,全面提升審計監督效能,以高質量內部審計監督保障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二)開展路徑型研究,對功能層進行分析
運用PDCA循環管理法,理順“管”“審”兩個功能區。審計管理體系功能層實現從計劃管理開始,到專業管理和監督檢查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再到評價與改進,完成審計域管理活動的閉環。具體而言,計劃管理著力于審計計劃管控與人力資源調配,專業管理著力于綜合管理、質量管理、大數據管理、整改管理、成果管理,監督檢查著力于審計準備、實施、報告與后續審計的完整流程,評價考核包括對項目、人員和機構的評價,持續改進包括管理體系的評價與升級。

(三)開展保障型研究,對機制層、組織層、平臺層進行分析
1.機制層:健全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
審計領導機制主要體現為黨組織、董事會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直接領導。黨組織加強對重要審計事項的頂層謀劃和前置研究,定期聽取重大審計問題及整改落實情況;董事長 (主要負責人)履行內部審計工作第一責任,定期聽取內部審計制度建設、審計計劃完成、審計整改和質量評估等情況報告,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監管。同時,建立總審計師制度,協助黨組織、董事長(主要負責人)管理審計工作。審計工作機制主要體現為強化集團總部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統一管控,總部統一制訂審計計劃、確定審計標準、調配審計資源,推動形成“上審下”的內部審計管理體制。
2.組織層:構建分類管理和垂直管理相結合的組織架構。
理順“管”和“審”的職責界面,建立集團總部、二級單位、三級單位及以下的三級組織架構,形成權責清晰、協同高效、監督有力的審計組織體系。其中,審計部專司“管”,負責本單位審計專業管理工作,接受上級工作任務,對審計中心和所屬單位審計機構進行專業管理,研究制定審計管理制度、業務工作標準規范等;審計中心專司“審”,負責執行審計計劃、實施審計項目、開展審計整改等。在集團層面,設立統籌全集團審計工作的審計部和審計中心;在二級單位,管制業務單位設立審計部和審計中心,非管制業務單位設立審計部;在三級及以下單位,根據需要設立審計部,負責本單位的審計監督檢查和整改追責工作。
3.平臺層:搭建數字賦能和資源共享的平臺基礎。
打造審計數字化平臺,圍繞信息化建設加強平臺支撐,向信息化要效率,向大數據要資源,持續提升內部審計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構建審計資源平臺,整合審計制度資源、審計人力資源、審計技術與方法、審計信息情報、外部審計資源等多種類型資源,推動所有可共享的資源標準化、上平臺,打造具備海量數據,并能夠提供個性化查詢分析服務的審計資源平臺,促進審計管理體系高效運轉,提高審計監督效能。
三、電網企業審計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實例
某電網企業研以致用,通過“三型”分析,創新構建了“五層”立體式審計管理體系,深入推動內部審計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一)價值層:強化 Π66I+N99 頂層設計,為審計管理體制改革按下“加速鍵”
“1”即1個指引性文件。該企業黨組織建立了包括5個方面14項指標的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從堅持黨的領導、履行監督職責、加強規范化建設、突出整改追責、打造經濟監督“特種部隊”5個方面制定16項任務舉措,推進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細化、實化、制度化,保障審計獨立性和權威性。
“N”即若干個規劃性文件。例如,制定《審計全覆蓋五年工作規劃》,以5年為一個總體周期,從所屬單位、職能業務、資金管理3個維度切入,通過經濟責任審計、例行審計、專項審計3種方式,設計有深度、有重點、有步驟、有成效的審計全覆蓋實施方案。在形式上,做到對所屬單位的審計監督無一遺漏、無一例外,形成常態化、動態化震慢;在內容上,兼顧質量和效率,圍繞重點業務領域、重點資金管理環節開展深度監督,形成實質性震懾。又如,編制《大數據審計高質量建設行動計劃(2024—2027年)》,全力推進數字審計統一運營平臺建設,持續完善審計管理系統,上線審計整改應用模塊,實現審計整改全流程數字化管控及常態化運營。
(二)功能層:運用“SMECOP”六步法,開展業務架構設計及流程優化
該企業提出由明確管理體系內涵(System)、確定模塊/單元(Module)、識別管理要素(Element)、明確管理能力(Capability)、匹配業務能力(Object)、開展過程設計(Process)組成的“SMECOP”六步法,匯編形成審計管理體系手冊,進一步優化業務架構及跨域流程,打通端到端流程堵點斷點(如圖2所示)。
(三)機制層:健全“2+3”管理機制,強化制度保障
企業對現有管理機制分層分類進行優化整合,形成2項領導層面的機制和3項工作層面的機制。
1.領導機制方面。
一是建立黨的領導機制,堅持和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審計工作全過程各環節。二是建立戰略引領機制,以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戰略部署及公司發展戰略為引領,保障黨中央決策部署、公司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有效落地(如圖3所示)。
2.工作機制方面。
一是建立集約共享機制,統籌管理、實時監控、統一調度集團范圍內審計資源,將審計基礎性、專業化工作集中共享,促使企業統一、高效地調動計劃管理、標準管理、人員管理、技術管理等多種資源類型。二是建立協同配合機制,包括管審協同,以專業管理強化監督檢查,以監督檢查促進專業管理;跨域協同,推動審計監督與各類監督貫通協同,形成監督合力;上下協同,把上級審計平臺高、視野寬的優勢與下級審計離得近、看得清的優勢進行互補(如圖4所示)。

圖2 業務架構設計“SMECOP”六步法

圖3 戰略引領機制
三是建立持續改進機制,完善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定期組織開展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工作,組織開展管理診斷,結合管理體系監控反饋、運作評價結果,持續優化審計管理體系。
協同配合機制
圖4 協同配合機制

(四)組織層:強化“雙輪驅動”,深化管審協同
進一步理順“管”與“審”的職責界面。集團總部審計部優化職能、轉變方式,強化審計成果運用、審計質量管控、對外溝通聯絡、審計數字化轉型管理職能,增設大數據審計業務團隊,形成以管促審、以管強審的局面;設立網級審計中心,作為公司審計項目的實施主體和執行機構,開展黨組(委)管理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以及各類專項審計;強化集團管控,整合所屬單位審計資源,推動審計資源和力量向二級單位本部和審計中心集中,分階段、按步驟將三級單位審計項目集約至省級審計中心實施,逐步將境外重要企業(機構)和境外重大項目審計統一集約至網級審計中心實施,更好發揮“上審下”的權威優勢(如圖5所示)。
(五)平臺層:強化“雙平臺”支撐,提升數字賦能
1.打造一體化數字審計平臺。將數字審計理念落到實處,以“架構化一流程化一數字化”思路保障體系落地,構建“三位一體”審計數據中心,建立“統一規范、二級運營、三級分析運用”數字審計工作體系,實現“管”與“審”所需數據的高效供給及支撐反饋,數字化轉型實施路徑如圖6所示。
2.打造“四庫合一”審計資源平臺。
匯集內部與外部、審計域與非審計域等多渠道資源,建立審計制度庫、審計法規庫、審計發現問題庫、審計人才庫“四庫合一”的審計資源平臺。其中,制度庫為以1項基本制度為統領,5項一級制度、3項二級制度、N項業務指導書(或工作指引)為支撐,形成上下貫通、標準規范的1 ?1+5+3+N? 審計領域制度體系。其中,基本制度為內部審計管理工作規定,統領規范審計領域工作;一級制度包括審計項目、大數據審計、審計整改和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等5份管理辦法,規范審計領域一級業務;二級制度包括專項審計、考核評價與審計中心3份管理細則,規范二級業務;作業指引對操作層面的業務流程進行細化規范。法規庫包括各業務領域國家層面、公司層面、被審計單位層面的所有法律法規、制度
網級層面 省級層面“管”:優化審計部業務團隊 “審”:設立審計中心 優化省電網公司審計組織架構資審計業務團隊 管理與考核 省級審計中心業務管理 審計部 地市級單位 地市級單位綜合審計業務團隊 審 經責審計項目 專項審計項目計中心 強化非管制業務單位審計項目行政服務 運營公司 集約化管理審計整改管理業務團隊中路 審計質量管理業務團隊 二級單位本部審計中心本部實行扁平化管理迎審及綜合管理業務團隊非管制業務單位 非管制業務單位大數據審計業務團隊 本部 區域1 區域2 經責審計項目 專項審計項目性文件,為審計實施提供最全面最權威的依據。問題庫包括近年來內外部審計發現的與被審計單位(事項)有關的所有問題,為審計實施提供最詳細最準確的畫像模板。人才庫包括組長人才庫、主審人才庫、小組長人才庫、組員人才庫,為審計實施提供最強大、最有力的人才支撐。審計資源平臺實行統一管理、資源共享、動態更新,促使企業統一、高效地調動審計資源和力量,以支撐審計實施有效運轉。


四、結語
本文圍繞黨和國家關于構建審計監督體系的要求,結合電網企業內部審計管理體制改革實踐,創新性運用“導向一路徑一保障”的“三型”分析法,構建了“價值一功能—機制一組織—平臺”的“五層”立體式審計管理體系框架。通過實踐運用,有力促進電網企業進一步強化內部審計頂層設計、優化審計業務架構及流程、健全審計管理制度機制、深化“管”與“審”的協同、加快數字化轉型,大幅提高審計工作質效,以高質量審計監督服務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改編自2024年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理論研討活動入選優秀論文
(作者單位: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審計部郵政編碼:510663,電子郵箱:251413648@qq.com)
主要參考文獻
[1]黨江艷.內部審計開展研究的實踐框架探索[J].會計之友,2022(16):146-152


[2]郝書辰.準確把握職能定位切實推動新時期內部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審計觀察,2024(1):4-11
[3]李鳳雛.高質量發展下敏捷審計功能的實現及保障:基于內部審計視角[].商業會計,2023(12):34-36
[4]李雨桐.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內部審計創新轉型思考[J].中國農業會計,2023(33):79-81
[5]任磊,周子然.數字化時代敏捷審計模式創新[J].中國內部審計,2022(11):12-17
[6]楊榮美,張雅淇,滕冬梅.企業內部審計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因素及實現路徑[].財會月刊,2022(23):12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