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靜雯
英晉音樂教育中心創辦人
一個在澳門中西文化滋養下、因熱愛而拉中提琴、小提琴的女孩,通過努力獲得認可,代表澳門青年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在文化交流中開闊了眼界,強化了身為澳門音樂人的文化使命,並最終帶著這份沉後的思考,選擇在澳門這個溫暖的城市作出貢獻,將“讓音樂回歸快樂、用藝術滋養生命”的理念作為自己的使命,創辦了英晉音樂教育中心。
採訪、整理:浩然
收到邀約時,我正帶領著一群孩子排練迪士尼《冰雪奇緣》的曲目,看著他們眼中閃爍著對舞臺的渴望,我深深感受到這就是女性創業最珍貴的收穫一一用音樂滋養生命,讓每個夢想都能找到綻放的舞臺。作為澳門音樂教育領域的女性創業者,我很榮幸能分享我的故事與理念。
我的音樂起點與澳門情懷
我出生在澳門一個普通家庭,並非音樂世家。與音樂的結緣,始於童年時一次偶然聽到鄰居家傳來的小提琴聲。那串美妙的音符瞬間俘獲了我,我便懇求父母讓我學琴。
我的啓蒙老師是位非常友善、溫柔的中提琴導師,她教我識譜,更教我用心感受音樂里的喜怒哀樂。在那個沒有太多功利考級壓力的年代,學琴是一件純粹因為熱愛的事情。這份“快樂學琴”的童年記憶,也成為了我日後創辦英晉時,最想守護和傳遞的核心價值。我是吃著葡撻、聽著街坊的粵語、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澳門氛圍里,伴著琴聲長大的。這份獨特的澳門文化底藴,塑造了我對音樂包容與多元的理解。
我參與過包括江蘇衛視的節目錄制,與明星同臺演出的經歷非常難忘。演奏的曲目主要是流行音樂。站上更大的國際舞臺,讓我看到了音樂的無限可能。內地的音樂市場龐大,人才濟濟,觀眾的熱情和專業度都極高。這讓我深刻體會到,藝術的生命力在於交流與碰撞。
從前在澳門,我只是一個“學音樂的女孩”。但到了內地,我代表的就不再是個人,而是“澳門”。非常深刻的一次經歷,聽到內地歌手周深在跨年直播舞臺上介紹我,“我們用掌聲歡迎林靜雯老師”,心中的自豪感和責任感便會油然而生。這種強烈的文化身份認同,是我之前從未有過的深刻體驗。
在後臺,我與內地的青年音樂家們交流,發現他們的技術功底非常扎實,但同時也感受到他們背負著極大的競爭壓力。這讓我不禁對比澳門相對寬鬆的教育環境,開始思考什麼才是音樂教育最應該有的樣子—是培養頂尖的、壓力重重的競賽機器,還是培育真正熱愛藝術、身心健康的生活家?這段經歷,像一顆種子,埋下了我日後想要在澳門從事音樂教育的想法。
我人生前一個階段在聚光燈下的所有榮光與見識,都是為了賦能後一個階段在教室里、在社區里的扎根與耕耘。我希望告訴我的孩子們:音樂能帶你去很遠的地方,看見很大的世界,但最重要的是,它能讓你回家後,成為一個更完整、更幸福的人。
女性創業者:柔軟而堅定的力量
從江蘇衛視的聚光燈下回到澳門後,我發現本地的音樂教育存在一個令人憂心的現象:太多孩子學習樂器是出於父母的要求,而非真正的興趣。面對琴鍵時,許多孩子眼中流露的不是喜悅,而是焦慮和壓力。
當時澳門的音樂教育環境相對傳統,注重技術訓練和考級制度,卻忽略了音樂最本質的快樂。我看到有孩子因為達不到老師的要求而哭泣,有家長因為投資了大量金錢卻看不到成效而焦慮。這種現象讓我反思:音樂本應是滋養心靈的禮物,為何變成了負擔?


於是,在去年,我毅然創立了英晉音樂教育中心。創業初期,最大的困難是場地間題。當時在澳門,很難找到既合適又負擔得起的空間。女性的軔性讓我們將限制轉化為特色。於是,我們開始推行“社區音樂教育\"概念。如今北區的街坊都笑稱:轉角聽到琴聲,就知道英晉到了。
另一個挑戰是改變家長觀念。很多家長最初追求的是考級證書,我們需要耐心溝通,讓家長理解音樂教育的真正價值。我們定期舉辦音樂工作坊,分享教育理念,慢慢地,越來越多家長認同我們的理念,甚至成為我們最有力的推廣者。
我們的核心理念很簡單:讓音樂回歸快樂。我們首創“無壓力教學法”,取消強制性的考級要求,而是通過客製化課程設計、因材施教,以及帶領中心弦樂學員去迪士尼表演,讓孩子享受舞臺的榮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見證了學生的蛻變:從最初躲在父母身後怯於開口,到如今能自信登臺演奏,更有學生在音樂賽事中獲獎。最令人感動的是,孩子們真正找到了表達自我的方式。
在文化教育產業中,女性身份既是一種優勢,也是一種挑戰。媽媽們經常告訴我:“林老師特別懂孩子的小情緒”,這正是女性與生俱來的共情力,讓我們能夠設計出更貼近學員需求、專屬英晉獨有的\"教學法”。

我們注重營造溫馨的學習環境,每個教室都用心地佈置。我們的教師團隊會記得每個孩子跟我們分享的大小事,會注意到他們情緒的細微變化。記得有個暴雨天,我和另一位老師親自將學生送回家,當時一位家長感動地說:“這不只是教學,更是一份心意的傳遞。”
然而,作為女性創業者,刻板印象中可能會認為我們過於“感性”。但我們用事實證明,女性不僅有柔軟的一面,更有堅韌的毅力。我們通過精細化的管理和創新的教學模式,學生數量以穩健的速度增長中。
讓音樂融入生活
在英晉音樂教育的成長歷程中,讓我特別自豪的是,我們中心見證了許多女性的成長與轉變。目前中心 90% 的教師都是女性,我們著力營造一個支持女性發展的環境。音樂教育對女性的賦能是多方位的。首先,它能建立自信心一許多女性透過掌握一門藝術技能,找到自我價值;更重要的是提供社群支持。我們定期舉辦音樂沙龍,為學員創造分享生活與交流的空間。此外,學員及澳門市民可免費參與英晉的活動,感受濃厚的藝術氛圍與溫暖的人情味。
我們的課程設計秉持“音樂生活化”的理念。針對幼兒,我們開發了“音樂遊戲啟蒙課程”,通過故事、律動和遊戲激發興趣。記得有個3歲的小學員在玩音樂遊戲時突然準確唱出音階,媽媽驚喜的表情令我至今難忘。我們強調“過程重於結果”,讓孩子在不經意間愛上音樂。
對成人學員,我們注重音樂與情感的連結。比如在成人鋼琴班中,我們會讓學員學習演奏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曲目,讓音樂成為情感表達的媒介。有位單親媽媽學員的故事讓我至今難忘。她在40歲那年開始學習小提琴,有一次在練習林俊傑的《她說》時突然落淚。她說:從沒想過在這個年紀還能擁有新的開始。
我們還特別開設“親子雙修課程”,讓音樂成為家庭情感的紐帶。最近我們正與香港迪士尼合作,籌備“20周年演出計劃”,這將為澳門琴童提供國際級的表演舞臺。我們相信,這樣的機會不僅能提升學員的音樂水平,更能開拓他們的視野。
從幼兒到成人,從個人到家庭,音樂教育不僅僅是技術的傳授,更是情感的聯結與生命的滋養。而女性在其中的溫柔與堅軔,恰好讓這種教育更具溫度。我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人通過音樂找到自信、共鳴,以及屬於自己的那份純粹快樂。
音樂與夢想的未來
在文教領域耕耘多年,我深深體會到這是一片需要用心澆灌的土壤。投身文教領域的年輕女性,需秉持“三心二意”一愛心、耐心、初心是根基,創意與誠意則是突破的關鍵。對於有志於此的年輕創業者,我的建議是:首先,通過教學實踐洞察真實需求,進而找到差異化的定位;其次,構建支持網絡,特別是其他女性創業者的社群,以應對挑戰;此外,保持財務謹慎,避免盲目擴張;最後,莫忘初衷,始終以熱忱滋養事業。
記得我們有個學生,就是在社區義演時被我的小提琴聲吸引而來。這提醒我們,真誠的熱情最能打動人心。
每次看到孩子們在臺上鞠躬謝幕時眼中閃爍的光芒,我就更加堅定自己的使命。我深信每個孩子都值得被音樂擁抱,每個女性都能透過音樂找到自己的力量。
展望未來,我希望將英晉打造成“北區飄來的茉莉花”,讓音樂的芬芳飄散在澳門每個角落。我們計劃與更多學校合作,推行音樂普及教育。我相信,透過音樂教育,我們不僅在培養音樂人才,更在培育更有溫度、更有創造力的下一代。
這條路或許並不輕鬆,但每當看見學員們眼中閃爍的光芒,或聽到家長們發自內心的感謝,我就知道,所有這些付出以及那些默默耕耘的日子,都已化作滋養希望的養分。在文教這片沃土上,我們播撒的不只是知識技能,更是對生命的感悟與熱愛。這才是教育的真諦,也是我們持續前行的動力源泉。

2022年12月31日,在澳門威尼斯人金光綜藝館舉辦的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圖片為內地歌手周深和澳門音樂人林靜雯表演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