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是澳門特區政府正在有序開展的四大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您認為此舉將對澳門高等教育產生哪些作用?
校長高錦輝博士:大學城作為澳門特區政府重點推進的項目,預計將對澳門高等教育產生多層面的深遠影響。大學城首要是為土地資源稀缺的澳門高等教育提供新的發展空間,有望改善教學科研環境、擴大招生規模、引進高水平師資,並為現有院校的進一步發展及未來高教佈局優化提供硬件支持,這將直接緩解長期制約澳門高教發展的空間瓶頸。在此基礎上,大學城將有力助推學科結構的優化升級,重點發展理工醫藥類學科,這些領域與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高度契合,將為澳門產業轉型培養急需的複合型人才,並通過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同時,“國際教育”的定位將使大學城成為提升澳門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的重要平臺,通過打造開放包容的國際化環境,吸引更多優秀國際師生,開展更高層次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辦學,從而實質性提升澳門高教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選址橫琴的規劃更體現了深化澳琴融合發展的戰略意圖,通過探索跨區域辦學、資源共享、制度創新等合作新模式,為澳門高等教育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更廣闊的發展腹地。
澳門科技大學龐川副校長:回歸以來澳門的高等教育在國家和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之澳門的各大高校自身的努力,發展迅速,從幾乎是一張白紙,到現在內地、在國際上,可以說是有一定地位、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是澳門的空間不夠,是對澳門高校發展的一個很大的制約。我想,澳門大學如果不是搬到橫琴去,就沒有今天的澳門大學。大學如果沒有一定的規模,就聚集不到足夠多的人才。
大學城的建設,對深合區,對澳門的高等教育都是一件好事,其意義重大。深合區目前缺少人氣,但有了大學城,有了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深合區就會變得生機勃勃,還會衍生出不少相關的產業。此外,有的年輕人還可能會選擇在橫琴創業。
有了新的發展空間,就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目前澳門科技大學已向特區政府遞交了在橫琴延伸辦學的申請,計劃開辦中醫藥、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推動學校研發的創新科技與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合作,促進產學研發展。
中西創新學院仲偉合校長:澳琴國際大學城建設是澳門高等教育實現歷史性跨越的戰略支點,核心價值絕非簡單的物理空間擴張,而是通過“制度破壁”、“資源重構”、“人才聚集”推動教育生態的系統性升級。作為澳門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參與者,我們深刻體會到,大學城將通過三大維度的質變重塑澳門高等教育格局。
一、學科生態的立體擴容與化發展。
澳門高校長期受限於土地資源,學科佈局難以突破傳統框架。大學城37.56萬平方米的發展空間,為學科創新提供了“破局\"可能,大學城可重點怖局微電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興學科。例如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規劃設立高等研究院,聚焦醫學與人工智能交叉領域,這種“本部夯實基礎、橫琴開拓前沿”的“一體兩翼\"模式,將形成從基礎研究到應用轉化的完整鰱條。
二、教育國際化的模式升級與資源幅射。
大學城為澳門高等教育國際化提供了“雙迴圈\"平臺:對內可共用大灣區教育資源,對外能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雙學籍、雙學位\"培養機制,澳門高校可吸納大灣區生源共用國際化教育資源,同時推動本地學生參與內地科研課題。如中西創新學院正探索“語言 + 數字技術\"課程,將澳門的語言優勢與橫琴的產業場景深度融合,打造“一帶一路\"數智語言服務人才樞紐,培養既懂外語又掌握數字技術的複合型人才,這種國際化模式突破了傳統留學的地域限制,實現了“在地國際化\"培養。
三、產教融合的深度躍遷與閉環運行。
我認為,借鑒“校區 + 產業園”的聯動模式,大學城將構建“前校後廠\"的創新共同體,使教育與產業的距離從“隔著圍牆”變為“無縫對接”。大學可以與橫琴的科技企業共建智慧實驗室,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的平臺開發項目,從課堂上的原型設計,到企業中的孵化培育,再到市場上的落地運營,形成完整的培養閉環。這種產教融合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更推動了教育成果的快速轉化。
大學城的建設本質上是為澳門高等教育注人“制度創新”的基因,使高校能狗突破傳統邊界,在更廣闊的空間裡實現資源重組與功能升級。這不僅是空間的拓展,更是教育理念、培養模式、科研範式的全方位革新,將為澳門高等教育的高品質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8月14日,行政長官岑浩輝在政府總部與國家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會面,雙方就推動澳門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有序打造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等議題交流意見。
澳門國際文化教育交流協會婁勝華會長: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的建設,將對澳門的高等教育產生深遠、多元影響。
一是突破空間限制,擴大辦學規模
澳門土地資源稀缺,現有高校校園普遍較小,嚴重制約了高校擴大招生規模,以及增設新學科、興建大型科研設施。澳琴大學城為澳門高校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大學城將允許澳門高校建立更大、更現代化的校區,擴大辦學規模,改善教學科研環境。
二是優化高教結構,促進學科多元
澳門高校學科以應用型為主,尤其是旅遊休閒、工商管理等具有優勢,而在前沿科技、尖端工程、現代醫學等領域的學科設置相對薄弱。澳琴大學城未來重點引入和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先進材料、微電子等新質生產力相關的學科。有利於彌補澳門高等教育的學科短板,構建富有競爭力的學科體系。
三是彙聚全球資源,提升教研 水準
大學城的廣闊空間和先進科研平臺有利於吸引國際高端人才,形成國際人才聚集效應,提升整體科研實力和教學水準。同時,大學城有利於促進產學研融合發展。大學城規劃的產學研基地,將緊密結合澳門與橫琴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推動高校科研與市場應用對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此外,大學城還有利於促進澳門高校與國際知名大學合作辦學,引人國際頂尖的教育理念、課程體系和師資力量。
四是增強教育競爭力,打造教育品牌
通過建設一個高起點、國際化、綜合性的大型教育樞紐,顯著提升澳門高等教育的區域和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同時,打造強大的“澳琴高等教育\"品牌,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教育高地(如香港、廣州、深圳)恊同發展,共同提升大灣區國際教育競爭力。
五是提供良好學習環境,拓寬就業機會
學生在大學城可以選擇更多元化的國際課程和專業。同時,現代化校園設施、豐富的國際合作項目及國際化學術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和生活體驗。此外,學生能更便捷地接觸到前沿科技產業和實習機會,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和創業奠定基礎。
總之,對於澳門高等教育來說,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不僅僅是校園面積的擴張,而是一次“擴容、提質、增效\"的高教戰略升級。有助澳門高等教育從根本上擺脫空間限制,擁抱全球資源,重塑學科結構和國際地位,使澳門從一個區域性高等教育中心提升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創新人才和教育高地,從而為澳門的長遠發展和融人國家大局提供強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