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認為在\"大學城\"如何打造與澳門一致的辦學生態,促進澳琴教育融合?
澳門培正中學校長博士:要在大學城打造與澳門高等教育相銜接的瓣學生態,並促進澳琴教育深度融合,需要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進行制度創新與系統性對接。這並非簡單的空間擴張,而是需要構建一個允許澳門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管理理念和學術標準無縫延伸至橫琴的綜合環境。
首先,最關鍵的基石是法律與政策體系的銜接,這需要探索創新的跨境治理模式。在師資方面,需建立便利化的跨境執教安排,保障澳門與國際教師在稅務、專業發展、生活配套等方面享有與在澳門一致的待遇,從而吸引和保留高水平的國際化師資隊伍。其次,資源共享與文化融合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總而言之,成功打造與澳門一致的辦學生態,其根本在於通過頂層設計破解制度性障礙,在辦學自主權、學術標準、資源流動和人員往來上實現高度一體化,使大學城不僅是澳門高等教育的物理延伸,更是其學術卓越性和國際化特色的成功實踐與擴展。
澳門科技大學龐川副校長:對高等教育來說,橫琴和澳門之間已經有非常多的互動,比如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在橫琴都設有研究院,我們有百餘名老師和學生就在研究院做研究,從事產學研的轉化等。澳門的大學已經在利用自己的優勢和兩地的優勢,去推動科技成果的落地。
澳琴的教育融合,從我的角度去理解,那就是發揮兩地的優勢,例如橫琴土地資源豐富,有優惠的政策,澳門有國際化的人才等等,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產業落地。
中西創新學院仲偉合校長:我認為,大學城建設要構建起“制度同構、文化共生\"的瓣學生態,實現澳琴教育真正融合,要突破“物理移植\"思維,構建三大協同機制。
一是建立品質認證的跨境互認協同機制,建議參照澳門高等教育品質評鑒體系,建立覆蓋澳琴的教育品質認證聯盟。例如將澳門的學術評審機構與橫琴的教育評佔機構對接,實現課程標準、學分互認和師資資質的跨域通認。
二是建立師資流動的制度創新機制,探索“雙聘雙職”機制,允許澳門高校教師在橫琴校區保留編制的同時,兼任合作企業技術顧問。例如聘請葡萄牙工程院士擔任特聘(客座)教授,開設“中葡工程管理\"課程,同步在澳門與橫琴授課,形成“學術一產業\"雙軌教學模式。

■澳門理工大學2024/2025學年畢業典禮於6月12日舉行。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在致辭時肯定澳理大為“中葡平臺”建設與拓展所作貢獻。

■8月14日,行政長官岑浩輝在政府總部與國家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會面,雙方就推動澳門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有序打造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等議題交流意見。
三是營造文化浸潤的場景體驗,在大學城建設“中(歐)葡文化體驗中心”,通過沉浸式教學空間、跨文化工作坊等載體,將澳門的多元文化基因植入橫琴。例如開發“澳門歷史建築數字攣生”項目,通過VR技術對比分析澳門與橫琴的建築文化脈絡,實現文化認同與專業能力的雙重提升。
澳門國際文化教育交流協會婁勝華會長: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作為推動粵澳深度合作的重要教育項目,其核心目標之一是構建與澳門高度協同的辦學生態,促進澳琴教育一體化發展。可以考慮下列具體路徑和措施。
一、高教制度與政策銜接
一是可以在橫琴直接移植澳門高教標準。直接引入澳門高校的學術體系、課程認證標準與品質保障機制,確保課程設置、學位授予與澳門本校同質同效。
二是創新跨境管理機制。探索“澳琴教育特區\"模式,在瓣學自主權、招生政策等方面對標澳門。同時,借鑒橫琴“分線管理\"政策,簡化科研設備、教材、師資跨境流動的審批程式。在稅收優惠等方面,鼓勵澳門教師赴橫琴任教,甚至澳門校區與橫琴校區共享教師。
二、基礎設施保障
實施跨境基建互聯互通。優化橫琴口岸通關效率,開設“教育專道”,保障師生每日跨境通勤便利。佈局跨境校巴、線上系統,減少物理邊界帶來的澳門與橫琴校區運營阻力。
三、資源分享與產學研協同
一是共建跨域科研平臺。澳門高校可以在橫琴佈局重點實驗室(如中醫藥、積體電路、智慧城市等)分支機構,吸引國際頂尖人才,與澳門共享大型設備和數據庫。同時,推動企業與大學城共建,對合作科研項目給予優先立項和經費傾斜,針對澳琴重點產業(如科技金融、生物醫藥)定向培養人才。
二是打通成果轉化鍾條。依託橫琴政策優勢,建立橫琴就地“研發+ 轉化\"模式,設立科技成果孵化基金和知識產權保護機制。
四、推進國際化與品牌共建
一是共享澳門的國際化資源。橫琴大學城可以承接澳門高校的國際會議、學術交流活動,引入澳門合作院校的海外雙學位、交換生等項目。同時,共建國際招生網絡,利用澳門作為中葡平臺的吸引力,吸引葡語國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
二是打造\"澳琴教育\"品牌。聯合澳門高校面向全球進行宣傳,突出“一國兩制”下跨境辦學的獨特性與創新性。
五、構建校園文化認同
在橫琴大學城營造澳門特色校園環境。引入澳門多元文化元素,設計融合中西風格的校園空間,延續澳門校園文化傳統。推動學生參與跨境社會實踐,培養澳門與橫琴雙城歸屬感。
總之,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通過\"制度對接、資源互通、文化融合、品牌共建\"策略,最終形成“橫琴空間 + 趨同澳門 + 國際資源”的高教協同發展生態,促進澳琴教育融合,為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教育合作提供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