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韓“Z世代”是影響兩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和希望。為此,本專欄將陸續刊發第三屆中韓友好全國大學生韓語演講比賽全國總決賽參賽選手的演講內容,展示年輕大學生對推進中韓兩國友好發展的新思想、新視野。



去年寒假,同往年的每個冬天一樣,我決心開始晨跑。然而第一天清晨,一睜開眼,我就冒出了這樣的念頭:“我為什么要做這個決定?今天要不就算了吧?”就在我決定明天再開始,關掉鬧鐘,想重新入睡時,看到了一個韓國朋友發來的消息,最新一條是:“你知道風的溫度嗎?”
我疑惑不已,點開消息欄,才得知這位身處新西蘭的朋友,剛剛完成人生中的首次蹦極。她正在經歷她的Gapyear,去年夏天將西安作為她中國行的第一站。
我驚訝地問道:“不對呀,去年夏天你來西安,坐華山纜車的時候,不是還死死抓著我的手嚇得發抖嗎?你明明很恐高啊!”
“我也不知道,大喊了聲‘挑戰!’一咬牙就從山上跳下去了。”她又發來消息,說什么山是灰色的,山風滾燙…我突然也開始好奇窗外凜冽冬風的溫度。
于是我也大喊一聲“挑戰!躍而起,沖向了門外。
事實上,挑戰無處不在。我們總夢想著順遂人生,但本能卻驅使我們不斷挑戰。這絕非壞事,反而是推動我們成長的力量。
首先,挑戰錘煉高能力。恰如肌肉經過負重訓練才變得結實飽滿,我們的能力亦然,歷經千錘百煉,才能在挑戰中淬火成鋼。每一番微小挑戰的積累,都終將造炬成陽,助力我們跳出舒適圈,奔向新坦途。
其次,挑戰帶來新機遇。偉大的成就往往誕生于挑戰。線上教育的興起,源于新冠疫情的沖擊;特斯拉的電池革新,始于供應鏈危機下的對策。
再者,挑戰鍛造強心態。心態如同免疫系統—經歷越多挑戰就越強大。被12家出版社退稿仍堅持投稿,最終成為全球暢銷書作家的J.K.羅琳,就是疾風勁草的最佳例證。
挑戰是人生的常態,關鍵在于我們如何面對。
首先,調整心態,擁抱挑戰。挑戰并非絆腳石,而是筑基石,需視之為機遇而非恐懼。
其次,拆解問題,專注行動。巨大的挑戰極易引發焦慮,應學會將大目標分解為小步驟。就像我的晨跑,起始于500米的里程。循序漸進,久久為功,微小但恒久的實踐才是關鍵。
最后,保持耐心,相信時間。恰如翠竹咬青山,四年蟄伏,得以扎根之固換沖天之勢。挑戰同樣厚積薄發,成功無疑需要等待。我們只需不斷嘗試,放手拼搏,余下的交給時間。
人生不是直線,而是蜿蜒的山路。挑戰并非終點,而是蛻變的起點。去年寒假,我奔跑在破曉藍天與凜冬旭日之下,寒風刺骨,但胸膛熾熱。我難得保持規律作息,效率遠超往常。晨跑途中,還發現了小區附近一間味道超贊的“老字號”早餐店,這可是20余年來的初見!雖然晨跑減掉的肉又長了回來,但這學期,我體測800米第一次跑進了4分半!
挑戰,為生命開啟無限可能。它要汗淚澆鑄,也報以歡笑成就。請相信:全力以赴的拼搏,終將成為我們的勛章!在這長伴挑戰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度關山踏狂瀾,盡情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