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沒有圖紙、沒有設備、沒有技術人員的困境下,第一根無縫鋼管問世,僅用了1年零3個月

新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誕生了——1953年10月27日,一錠通紅的鋼坯從1200℃高溫加熱爐里滾出
離開了無縫鋼管,無論是制造飛機、輪船、火車、電站,還是輸油、輸汽、輸水,亦或是地質鉆探、礦藏開發,根本就無從談起·……
被譽為工業血管的無縫鋼管,是國家工業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重要原材料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特別是工業體系殘缺不全,生產能力低下。其中,冶煉行業的問題最為突出:當時全國的鋼產量不足16萬噸,平均下來還不夠給每個家庭打一把菜刀;幾乎所有的特種鋼材都無法生產,無縫鋼管就是最典型的一類。
雖然無縫鋼管誕生于19世紀中葉,但時至新中國成立,我國無縫鋼管全部依賴進口,自產量為零

在“全國支援鞍鋼”的號召下,1950年初近兩萬名干部、技術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和各類技工從各地奔赴鞍鋼
1953年12月26日,這根無縫鋼管的一段作為60歲生日禮物,送給了毛主席

1952年8月,黨中央把無縫鋼管列人當時的第一項重點工業項目,與大型軋鋼廠、七號高爐一同交給鞍鋼來攻堅完成。一場填補新中國工業空白的“攻堅戰”就此打響了。

編輯/車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