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動力電池九大基地、風電裝機容量全球第二、綠氨產能世界第一…張雷用18年時間,持續將相關技術輸出歐美亞三大洲,把遠景能源打造成了一個千億級零碳巨頭,年減碳達23.5億噸。
6月3日,遠景科技集團下屬公司遠景動力在法國杜埃建設的超級工廠正式投產。
投產儀式上,法國總統馬克龍親至現場。他左手舉著象征法國傳統工業的煤油燈,右手舉起遠景新能源動力電池,向世界宣告:杜埃工廠將把這個地區從“舊能源時代”帶到一個清潔智能的“新電力時代”。
法國媒體抓拍到這一幕,稱其為“新舊能源迭代的世紀定格”。
馬克龍的高規格站臺,讓來自江蘇的遠景集團在歐洲名聲大噪。集團掌門人張雷表示:“杜埃工廠的順利投產,加速推動了歐洲汽車電動化的進程。遠景正在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用中國新能源帶來全球新繁榮。”
全球“追風”
2006年前后,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彼時,30歲的張雷意識到,“風電將是世界能源發展重要方向”。他毅然放棄了英國投資銀行的高薪職位,回到家鄉江陰開始創業。當時,江陰正在建設高新技術園。張雷帶著十幾個人的海歸創業團隊于2007年成立了遠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遠景集團的前身),開始進行風機的研發與制造。
2008年4月,遠景能源獨立研發設計的第一臺風機正式下線。亞洲最大的風電開發商龍源電力在風電場試用了這臺風機,并于半年后就與遠景能源簽訂了33臺1.5MW風機訂單。
2009年,我國高風速“三北地區”開始進行風電大規模開發,風機制造企業也迎來了發展黃金期。
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我國風電機組的整機制造商超過了80家,整體產能達到2000萬至3000萬千瓦,年新增裝機容量約在1000萬千瓦左右。
隨著風機產能的暴漲,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開始凸顯。有相當一部分風機無法并網,不少風機裝機并網項目處于空轉狀態。尤其是占全國風能資源 60% 的內陸低風速地區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與利用。
對此,張雷果斷將低風速領域列為公司市場拓展的重點。
2009年10月,遠景能源推出全球首款1.5兆瓦87米風輪低風速智能風機;2010年成功研制出全國首臺140米高度全鋼塔筒低風速機組,并吊裝在國內第一個低風速風場安徽龍源來安風電場;2012年研發的全球首臺1.5兆瓦93米大葉輪低風速智能雙模風機在安徽來安風場并網發電。該型號風機將適用風速降到5.5米/秒,如果大面積投用,將使我國約占總體風能資源 30% 的超低風速地區徹底告別無法有效開發風電的歷史。

緊接著,張雷開始考慮尋找下一個藍海。當時我國海上風電資源豐富,但開發明顯不足。同時,國外海上風機價格昂貴,且大多針對歐州近海的風資源和海洋地質條件設計,并不適合我國海上風電的大規模開發。
“能否設計出高可靠性、高性價比的海上智能風機,替代并超越進口產品?”張雷帶著研發團隊開始了新的探索。
“零碳產業園將成為綠色產業革命的基礎設施要素。未來十年,遠景計劃在全球建設100個零碳產業園,每年為地球減碳10億噸”,張雷表示。
2014年5月28日,遠景能源研制出4兆瓦136米大葉輪海上智能風機,并在遠景江陰制造與工程中心批量下線。該機型下線一個月,就獲得超13萬千瓦的訂單。遠景能源也一舉成為當時我國最大的海上風機供應商。
2015年,遠景能源營業收入從2008年的3億元增長到了超百億元,成功進人中國風機供應商前三甲。
41.5% ,2017年則同比降低 22.1% 。
如此境況下,遠景能源的業績卻逆勢增長,2017年營收增速超過 50% ,利潤增速超過 70% 。
“這得益于低風速區域和海上區域裝機需求的增長”,張雷一語道破其中的玄機。
到了2024年,遠景能源已經成為全球四大風機整機商之一,位居第二。公司在8個國家(不包括中國)市場新增裝機3.5GW,創下中國風機整機商歷史最高的海外裝機紀錄。
2016年和2017年,我國風電行業面臨嚴峻挑戰。黑龍江、內蒙古等傳統風電大省棄風限電,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環境評估日趨嚴格。2016年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同比降低
智慧儲能
2018年8月,遠景宣布收購日產汽車旗下動力電池業務AutomotiveEnergy Supply
Corporation(AESC)。根據收購協議,遠景控股日產汽車旗下電動電池業務和生產基地-Automotive Energy SupplyCorporation(AESC)。同時還收購日本電氣旗下的電池電極生產業務公司NECEnergyDevices,Ltd.的全部股權。
AESC是遠景動力的前身,由日產汽車與NEC(日本電氣)2007年共同成立。2010年,AESC成為全球首家實現動力電池大規模量產的企業。
在張雷的構想中,新能源和電動汽車是能源市場最重要的兩個變量。將電動汽車納人到遠景未來的能源體系中,是張雷跨界收購日產電池業務的動機,“此前沒有一家能源公司能夠做到”。
隨后,遠景動力又陸續在中國、英國、美國、法國、西班牙等地建設了13生產基地,覆蓋了全球主流市場。
力在全球范圍內投產的第九個工廠。此前,遠景動力在桑德蘭的超級電池工廠已獲得英國政府10億英鎊(約合97億元人民幣)的投資。
張雷一直將遠景定位為科技企業,而非制造企業。在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構成的智能時代,對應的將是“可再生能源文明”。張雷的想法是,用智能物聯,打造未來新能源世界。
早在2016年,遠景戰略便投資了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公司ChargePoint、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公司AutoGrid,還全資收購了歐洲可再生能源管理軟件領軍企業BazeField,并在此基礎上于2017年成立了遠景智能。
遠景智能通過打造AIoT智能物聯操作系統EnOS,破解了能源協同的瓶頸問題。該系統的業務一度有超
截至目前,遠景能源業務已遍及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阿聯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設立了20多個運營總部和研發中心、擁有超60個制造基地。
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 鄂爾多斯遠景零碳產業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產。
“我們要把風電、光伏以及儲能變成新的煤炭,把氫能、動力電池、綠色氫氨、生物航油變成新的石油,讓智能物聯網、新型電力系統成為新的電網”,2024年,張雷在公開場合表達了遠景致力于開創面向未來的綠色工業體系的愿景。
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綠氫成為風口產業。其對于化工、鋼鐵、航空、航運等眾多領域脫碳減排具有重要意義,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成本挑戰,同時也存在存儲、運輸困難等問題。
綠氨可較好地解決綠氫的存儲問題,還能廣泛應用于化工行業。綠氨更大的想象空間在于能源。在常壓下冷卻或者加壓常溫下氨呈現為液態,方便長距離運輸。此外,氨燃燒后在釋放熱量的同時,還產生水和氮氣,被認為是未來的零碳燃料,對于遠洋航運、重型工業等最難脫碳的領域來說,是一種新型的清潔動力,可謂是新型“綠色石油”。
同時,在多國部署了超過100個智慧儲能項目。
2025年6月,遠景動力在法國北部古城杜埃超級工廠正式投產。該工廠是法國首家數字化綠色電池生產基地,被馬克龍譽為“改變一個地區,影響一代人”的劃時代項目。
此前,歐洲電池產業不僅存在著人才短缺、設計和工藝缺陷等一系列問題,還面臨供應鏈薄弱的困境。這也是歐洲制造業空心化的具體呈現。
在參加完杜埃工廠投產儀式后,馬克龍在社交平臺寫下:“有人說在法國制造電池是不可能的,但遠景證明了并非如此!我們不能倒退,我們必須持續堅定地前行。”
遠景動力杜埃超級工廠項目投資總額預計達到20億歐元(約163億人民幣),主要為雷諾及其他品牌的電動車型提供動力電池。工廠是遠景動過 60% 來自國際市場。其中,英國石油公司、荷蘭殼牌、法國道達爾、美國微軟與英特爾等全球知名企業都正在通過EnOS進行數字化轉型。
截至2024年底,遠景智能風機產品在全球累計裝機容量超過80GW,已交付產品可為全球減少約23.5億噸碳排放。
面向未來
張雷早前曾說:“我回來不是為了過好日子,而是為了開創有藍天、清風、綠草相伴的好日子。”
為此,遠景于2021年與紅杉中國共同成立碳中和技術基金,持續密切關注零碳工業科技的應用。
2022年,遠景發布十年規劃目標:公司將在未來十年內,建設100座“零碳產業園”。同年4月,遠景
2022年初,遠景選擇在赤峰建造綠氨項目。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公司在航運、發電、化工等領域找到了應用市場。
2025年7月8日,遠景投資建設的全球最大綠色氫氨項目首期工程在內蒙古赤峰投產。該項目總體規劃產能152萬噸,首期工程產能32萬噸,生產的首罐綠氨拿到了必維國際檢驗集團的ISCC可再生氨證明。
國內目前大多數綠氫氨項目仍需依靠電網保障電解槽的穩定運行。而遠景赤峰綠色氫氨工程已采用完全離網的綠電系統設計。
赤峰項目投產后,遠景將以該項目為基礎,研究動態合成氨技術、氨裂解制氫及氨透平發電等有關技術,以綠氫為中心推進氨醇聯產,打造“一座新石油產業基地”。
編輯/車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