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跟痛是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健康問題,尤其是在長期站立或行走時更為明顯。它不僅影響行走,還會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導致其他健康問題。了解足跟痛的成因及其緩解方法有助于預防和治療足跟痛,減輕患者的痛苦。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常常是導致足跟疼痛的主要因素之一。足底筋膜作為一種纖維結構,主要作用是維持足弓的支撐功能,足底筋膜在經歷持續的拉伸與撕裂后,可能會出現炎癥反應,進而誘發足跟疼痛的癥狀。過重的體重、持續的雙腳站立、不適當的鞋具以及突增的鍛煉強度,這些都可能使得足底筋膜承受超出其承受能力的壓力,從而觸發足底筋膜炎的發生。足跟痛尤其在晨起第一步時為患者帶來劇烈不適,活動的適量增多可能導致疼痛程度的減輕,持續的站立或長途行走有可能會誘發疼痛感的反彈。
跟骨下骨刺
足跟部位的骨質異常增長被稱為“跟骨下骨刺”,這一癥狀往往與足底筋膜炎伴生。長時間遭受超負荷拉伸與壓力,足底筋膜可能引發跟骨骨膜的刺激反應,從而促進鈣質結晶沉積,繼而造成骨刺生成,跟骨上的骨刺雖未必直接造成疼痛,卻可能刺激鄰近的組織,從而引起足跟區域的炎癥與不適。足底筋膜的退化及活動量的降低,使得中老年人更易遭受跟骨下骨刺的困擾,足底筋膜長時間承受不均勻的力量和異常的步行方式都可能促進跟骨下骨刺的發展。
跟腱炎
跟腱這一組織,扮演著腿部肌肉與腳后跟骨骼之間關鍵的連接角色,是支持人類步行、奔跑及跳躍等基本運動功能不可或缺的部分。當跟腱因過度使用、運動強度突然增加或長期姿勢不當發生炎癥時,可能會引發跟腱炎。導致跟腱炎的因素主要涉及鞋類選擇不當、足部柔韌性鍛煉的缺失以及運動量的過度。
不合適的鞋子
穿著過硬、跟部過高或缺少足弓支持的鞋子,會使得足跟承受持續壓力,從而引發足部組織的慢性緊張狀況。女性長時間穿高跟鞋,會使得足跟承受的壓力大幅上升,從而導致足底筋膜和跟腱承受超負荷的應力,最終引發足跟痛的問題。針對經常行走的人,選用具備優越支撐與減震特性的鞋類產品,能夠顯著降低腳部所承受的負擔,有效預防足跟痛。
肥胖
超重會明顯提高足部所承受的壓力,體重增加,足底筋膜與跟腱承受的應力也會相應增加,從而導致足跟痛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過重的體重不僅會直接對足部施加額外壓力,而且會加劇全身的炎癥反應,可能導致足底筋膜炎和跟腱炎等疾病的發生。在日常活動中,肥胖者常出現異常步態,這種步態導致足跟的負荷分布不均勻,因而引起疼痛。因此,維持正常體重,是減輕和防止足部跟腱疼痛的關鍵策略之一。
物理治療
足跟痛的緩解主要依賴物理治療,其中,冰敷、熱敷與按摩是常見的治療方式。對于足底筋膜和跟腱的急性炎癥反應,采用冰敷療法能有效緩解癥狀。這一方法尤其適合處于炎癥急性期的患者使用,冰敷時長不宜超過20 分鐘,以免損傷皮膚。在慢性炎癥反應階段,采用熱敷療法,有助于推動特定區域的血液循環,從而加快受損組織的修復進程。足底按摩能有效減輕筋膜和肌肉的緊張狀態,緩解足底壓力點的疼痛。
穿戴矯正鞋墊
穿戴矯正鞋墊能顯著減輕由足弓形態異常或步態失衡引起的足跟疼痛癥狀。矯正鞋墊旨在提供足弓的支撐,并有助于足底壓力的平均分布,進而明顯減輕足底筋膜與跟腱的負擔,特別適用于那些遭受足底筋膜炎困擾的人。矯正鞋墊能有效緩解行走時對足跟的沖擊,防止傷害進一步加劇。針對跟骨下骨刺患者,足跟區域特制的鞋墊能夠提供額外的緩沖效果。
改善運動習慣
有些足跟痛是由不恰當的運動習慣引起的,因而,調整運動方式成為緩解該疼痛的主要方式。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應避免急速增加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以便讓足底筋膜和跟腱能夠逐步適應。為避免足部組織因運動而產生過度緊張,必須在運動前后進行徹底的熱身和充分拉伸。
在運動時,挑選合適的鞋具是關鍵,它應具備良好的穩定性和減震效果,以降低對腳跟的沖擊力。針對患有足跟痛的患者,在恢復階段,建議放棄跑步等高沖擊性運動,轉而采用游泳或騎自行車等低沖擊性鍛煉方式。
足跟痛的成因復雜多樣,了解其主要誘因和采取有效的緩解措施,及時進行物理治療、穿戴合適的鞋墊并調整運動習慣,能夠顯著改善癥狀,恢復足部的健康狀態。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足部保健習慣,減少長時間負重和不當運動,將有助于預防足跟痛的復發。
作者單位|榆林市中醫醫院骨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