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抗戰主題藏品在內容分布上存在明顯偏重,政治、軍事領域的藏品較為集中,而經濟領域尤其是金融證券方面的藏品則相對匱乏。在金融證券領域的抗戰文獻中,主要包含三大系列:一是國民政府發行的抗戰公債系列,二是中國共產黨通過發行公債、股票等方式開展經濟抗戰的相關文獻系列,三是記錄愛國實業家抗戰行動的文獻系列。
在民間收藏的實業界抗戰文獻里,留存著不少珍貴資料。民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三友工業社、中國化學工業社等愛國實業家創辦的企業所發行的股票及其他文獻,清晰見證了盧作孚、陳萬運、方液仙等愛國實業家的抗戰歷程。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時刻,他們將“實業救國”的理念升華至“實業報國”的境界,通過直接服務抗戰、支援前線、維系國脈等實際行動,以血火淬煉出實業界“民族脊梁”“國貨魂”的精神豐碑。
“我們不是撤退,我們是向長江上游進軍,中國不會亡”——中國實業界的“敦刻爾克”宜昌大撤退總指揮盧作孚的這句吶喊,彰顯出民族危亡之際的不屈精神。作為愛國實業家,盧作孚締造了當時中國最大的民營航運企業民生實業公司,而1938年10月至11月的宜昌大撤退,更讓他與公司名垂青史。
彼時,日軍繼滬寧屠戮后逼近武漢,宜昌告急。華北、華東、華中的工礦設備、戰略物資及3萬人員涌堵宜昌待遷蜀渝。宜昌作為長江三峽起點,上游航道狹窄險峻,大船無法通行,需換乘小船轉運,而距離長江枯水期僅剩40余天,近10萬噸物資和人員面臨被日軍繳獲的絕境,疏運任務迫在眉睫。

盧作孚臨危受命任交通部次長兼疏運總指揮,以超凡勇智赴宜督導。民生公司作為主力,聯合其他輪船公司并租用盟國外輪,集結24艘輪船和850余只木船分段轉運。盧作孚親自在碼頭指揮,多日不眠不休。
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鼎力相助,動員碼頭工人、海員、船工和纖夫同仇敵愾,爭分奪秒搶運物資和人員。船只冒著被轟炸的危險航行,船員傷亡慘重。最終,民生公司以損失16艘輪船、116名員工殉國、61人傷殘的代價,如期轉移近10萬噸物資和3萬人員,書寫了中國大內遷的壯觀篇章。
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國工業命脈,支撐了持久抗戰,被譽為“中國抗戰的生命線”和世界工業遷移史奇跡。它彰顯了中國民間力量的韌性與國家危難時的集體意志,是“抗戰精神”的縮影。盧作孚與民生公司以犧牲自我保全民族的壯舉,永載史冊。
1932年1月20日凌晨,上海虹口數十名日本浪人突襲三友實業社總廠縱火,隨后在北四川路大肆打砸。8天后,日軍挑起“一·二八”事變,次日便攻占該廠。一家中國企業為何遭此仇視?
三友實業社由陳萬運等三人于19 12年創辦,取“歲寒三友,實業救國”之意。其推出的“三角”牌毛巾因質量可靠、價格公道,擊敗日商“鐵錨”牌毛巾占領市場。1926年,該毛巾在費城世界博覽會上獲紡織品類“丙等金獎章”,被譽為“國貨之光”。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三友工人激憤不已,自發成立抗日救國會,組建近500人的“三友抗日義勇軍”,由陳萬運親任大隊長。這般愛國活動讓在滬日商恨之入骨。19 32年初,日本間諜田中隆吉與川島芳子策劃“日僧事件”,專門針對三友實業社,進而挑起“一·二八”事變。
上海淪陷后,地處戰略要沖的三友總廠遭日軍猛烈轟炸,廠房設備損毀嚴重。日軍威逼利誘其復工生產軍需品,三友管理層和工人堅守民族氣節,嚴詞拒絕。日偽惱羞成怒,19 38年1月縱火焚毀總廠,象征國貨自強精神的工廠化為灰燼。面對火海,工人們悲憤高唱《義勇軍進行曲》,誓與工廠共存亡的場面震撼人心。
淞滬抗戰紀念館的烈士名錄中,“國貨大王”方液仙是唯一的商人,他與其他殉國戰士并列,以生命譜寫了赤誠殉國的壯麗詩篇。
愛國實業家方液仙于1912年創辦中國化學工業社,其產品極具市場影響力:“三星”牌牙膏暢銷全國;味生調味粉與天廚味精齊名,將日本“味之素”擠出市場;三星牌蚊香抵制日貨野豬牌,打破原料依賴日本的局面。19 32年“一·二八”和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期間,方液仙全力支援前線,捐助大量藥品、繃帶等軍需物資,工廠開設傷兵醫院救助將士,還捐款救濟難民。上海租界成“孤島”后,他堅守陣地,利用特殊環境持續生產支援抗戰。

日偽覬覦方液仙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實力,多次威逼其出任偽職,企圖借其影響力裝點門面。他大義凜然地拒絕:“我是開廠做生意的,當不來官!”以不屈氣節回應威逼利誘。因堅決不合作且積極支持抗日(包括秘密資助新四軍),他被汪偽“76號”特務視為眼中釘。1940年7月25日,方液仙離家途中遭綁架,后被殘酷殺害,年僅47歲。這位民族企業家為氣節犧牲的壯舉,震驚全國。
中國化學工業社不僅生產日化品,更發揮技術優勢轉產前線急需的消毒劑、防毒面具原料、軍用肥皂等,直接支援抗戰。極端條件下,“三星”牌國貨的持續生產既維系民族工業血脈,又滿足民眾需求,為抗戰經濟體系助力。方液仙殉國后,中國化學工業社成為愛國主義旗幟,激勵國人投身抗戰。
三友實業社與中國化學工業社的抗戰故事,是血火交織、氣節與犧牲鑄就的壯烈篇章。它們用行動證明:“國貨之光”在民族危亡時能化作刺向侵略者的精神利刃;“愛國先鋒”不是口號,而是以產業與生命捍衛國土尊嚴的實踐。從“國貨之光”到“愛國先鋒”,這些故事永遠值得銘記。